新能源汽车探路全球产业共赢

新能源汽车探路全球产业共赢
2024年06月14日 07:07 经济参考网

转自: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在汽车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链深度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汽车产业链企业在合作形式上不断升级,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全球市场相互赋能,共同为构建稳定高效绿色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全球汽车业合作共赢之道。这种先行先试的探索也将成为其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可资借鉴的典范。

海外车企热盼新能源合作搭建深度信任桥梁

  □记者 袁小康 北京报道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海外产业链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前不久,阿联酋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纽顿集团来华访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纽顿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言谈中,感受到了海外相关企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以及相关领域合作拓展的决心。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到制造管理、总装集成,形成了一批汽车产业集群布局。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在助力更多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纽顿集团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作为专注于高端绿色出行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纽顿集团致力于推动和促进中阿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与繁荣。

  据了解,阿联酋在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非常长远的规划和坚定的决心,到2050年将实现零排放。目前,阿联酋已经在全面布局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绿氢在内的绿色能源网络。得益于政府发展绿色交通的政策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阿联酋的发展条件处于整个中东地区领先地位。

  在共同的绿色发展目标下,中国与阿联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正不断深化。根据海关总署相关数据,2023年,阿联酋在中国十大整车出口市场中位列第九,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中位列前十。

  业内专家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2000万辆,中国将贡献全球销量的60%。同时,中国正在加速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心,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及材料出货量将占全球的50%以上,并将通过全球合作和海外产能布局加速落地。

  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探索并实践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技术合作、市场合作、产业链合作以及政策合作。这些合作模式不仅加强了中国与国际伙伴的联系,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纽顿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阿联酋正在新能源汽车和可持续技术领域积极寻找与中国产业链合作的机遇。截至目前,纽顿集团已经与中国多个新能源主机厂展开了紧密战略合作,并在浙江金华投资了占地700亩的超级供应链工厂。

  除了阿联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望与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区域市场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区域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体系和营商环境,这为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更大的出海机遇。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较长,且技术复杂,产业发展和减排潜力的释放需要全球产业链通力合作。目前,各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不均衡、成熟度各有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和提升本地产业水平、构筑产业生态,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势与本地市场的资源禀赋相融合,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纽顿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际的合作,纽顿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完备的产业链能力和成熟的生产能力,在实现产业出海、国际共赢方面,可以更多地考虑与目标市场的深度捆绑和战略合作,而不是仅停留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早期模式方面。

  “通过产业链深度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促进共同发展、搭建深度信任桥梁,也能够为国内外市场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价值。”纽顿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既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又是引领电动汽车创新研发的基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应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技术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安徽合肥拍摄的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中外汽车“合伙人”携手共建共赢共成长

  初夏时节,在大众安徽外籍员工经常光临的合肥欧洲风情街内,中外客人络绎不绝。他们围坐一起品尝全球美食、畅谈彼此生活,外国人心底的“家乡”情结与当地人眼中的“异乡”风情,在这里交融。

  近年来,中国以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不仅企业的在华外籍员工有了更多可以一起共享美食的中国“新伙伴”,伴随中外产业链深度合作与发展,中外企业也成为一对对“合伙人”。

  从“合作者”到“合伙人”,意味着合作内容延展和形式丰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专长、相互赋能成为双方企业选择“合伙人”的新标准。

  今年1月至5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35861辆,同比增长168.9%。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深度合作的产业链“合伙人”。

  在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和德国大陆马牌轮胎2019年开始合作开发适配新能源车型的低滚阻、静音等新技术轮胎。“大陆马牌正在加速研发更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轮胎,以满足中国新能源车企不断增长的需求。”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副总经理周渊说。

  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是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集团2009年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唯一一家全外资轮胎生产基地。15年来,它持续多次增资扩建,其四期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巨大的时代机遇,也让中外“合伙人”在合作形式上不断升级、范围上不断扩大。

  2018年,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康明斯公司各自出资50%成立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合伙创业。凭借双方优势互补,研发的新一代动力产品不仅提升了康明斯在四缸机领域的产品优势,扩大规模化效应,也进一步提升了部分中国轻型商用车的产品性能以及国际竞争力。5年多来,该公司下线发动机超过32万台。

  “这是双方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协同。”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源说。

  中外企业不仅在中国结成“合伙人”,也在全球市场相互赋能。在哈萨克斯坦,江淮汽车当地工厂生产的整车中的部分配件,如蓄电池、玻璃件等,来自当地产业链企业;在欧洲,中国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的员工本地化雇佣率超过90%;在印度,国轩高科与当地车企合资建立动力电池工厂,助力当地能源转型。

  在一次次的“牵手”中,中外“合伙人”迎来了共同成长。

  这是近日拍摄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城市测试跑道(无人机照片)。

  据介绍,城市测试跑道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性能测试和功能验证,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个该类型的测试场。测试跑道总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中实验道路面积占70%,涵盖一系列测试设施和路段。 新华社发

  到2023年底,大众在合肥累计投资超300亿元人民币,将在合肥建立一个新能源汽车中心,覆盖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凭借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大众在合肥着力打造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和创新中心,以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能和创新实力。”大众汽车集团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

  大众落子安徽同时也带来了48家供应商跟随落地,还吸引约320家生产材料领域的供应商和1000家一般采购供应商参与其中。

  2023年9月,国轩高科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德国哥廷根工厂的首条电池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在欧洲实现本地化生产与供应。

  “未来,国轩在欧洲生产的电池会重点供货包括大众在内的欧洲车企。”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总裁王启岁说。

  专家认为,在全世界追求绿色低碳的潮流中,一对对中外“合伙人”不仅提供了广受全球市场青睐的产品,更为构建稳定高效绿色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刘菁、郭晨、何曦悦、汪海月、马欣然)

中国电动汽车助力马耳他交通领域绿色转型

  □记者 陈文仙 瓦莱塔报道

  马耳他汽车经销商哈桑-扎米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德古阿拉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凭借其技术先进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马耳他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有助于推动马耳他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

  作为马耳他比亚迪经销商,哈桑-扎米特汽车公司从去年9月开始从中国进口比亚迪纯电动汽车。他说,近年来,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所作的贡献全世界有目共睹,与比亚迪合作是“明智的战略决定”。他认为,这是一项双赢合作,不仅丰富了公司产品组合,满足了马耳他消费者需求,促进了本地交通领域绿色转型,同时也扩大了比亚迪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哈桑-扎米特汽车公司早在1928年就开始从事汽车业务。德古阿拉表示,选择与比亚迪成为合作伙伴,除了看中其产品绿色环保外,还因为比亚迪拥有技术创新优势、产品性价比高。他说,比亚迪不断研发,不断创新,使其产品对消费者和企业具有吸引力。

近日,在马耳他比尔基卡拉,马耳他哈桑-扎米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德古阿拉(左)介绍一辆比亚迪纯电动汽车。 新华社发(乔纳森·博格 摄)

  马耳他政府致力于推动交通电动化和提升民众环保意识,近年来该国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据德古阿拉介绍,今年前4个月,马耳他新增汽车保有量中30%是纯电动汽车,其中比亚迪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他告诉记者,比亚迪在给消费者带来高质量产品和前沿技术的同时,还让更多消费者“买得起”,在马耳他“颇有竞争优势”。

  虽然与比亚迪的合作才开始不久,德古阿拉已迫不及待想进一步扩大合作。目前,哈桑-扎米特汽车公司进口了比亚迪Atto 3、海豚和e6等纯电动车型,未来还将引入更多车型。“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会蓬勃发展。”

  德古阿拉认为两国在绿色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马耳他可从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中受益,而中国则可通过马耳他进一步扩大欧洲市场。“两国合作可以促进电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市场销量,并带来显著环保效益。”

  德古阿拉表示,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在马耳他仍处于增长初期,“相信不久的将来在马耳他街头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德古阿拉驳斥了所谓“产能过剩”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忽视了全球对电动汽车的巨大需求,以及中国在满足这一需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全球范围内大多数汽车仍为传统燃油汽车,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销量有着巨大空间。

  他表示,电动汽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与传统燃油汽车价格持平甚至更为优惠,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德古阿拉说,欧盟如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增加欧洲消费者成本,减缓欧盟向绿色技术过渡,并很可能导致一些欧盟国家无法实现电气化目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