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教书两不误,我在大陆挺好的”

“治病教书两不误,我在大陆挺好的”
2024年06月14日 06:49 福建日报

“我的人生有22年在台湾,28年在大陆。”福建中医药大学教师高嘉骏是首位入编大陆事业单位的台湾同胞。他说,从求学到就业,大陆见证了自己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心安的是“我从不是外人”。

家在台湾桃园的高嘉骏选择学习中医,与他在台湾时的经历有关。一次,高嘉骏因高烧又吐又泻,一位台湾中医用了一小包“藿香正气散”,让他迅速恢复了健康,他发现,“中医治病只要对症,疗效绝对不输西医”。

中医药的根脉在大陆,两岸交流的大门一打开,报考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的台湾学生接踵而来。1997年,22岁的高嘉骏决定来大陆学习中医,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为他的母校。1997年至2002年,高嘉骏在这里度过了5年的大学生活。

“刚开始学习中医的时候觉得很枯燥,但经过半年的适应,慢慢就了解了中医,觉得挺有趣。”一学针灸,高嘉骏就入了迷,看到什么都想扎。他先在纱布包紧的棉花上扎,然后是席梦思,到后来,床靠软垫上都扎满了针,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还要用手再摸一摸转一转。高嘉骏对中医的钻研越来越深入。

一个专业的中医必须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拔火罐等技术,背诵至少390个人体穴位、320味中药材、400种药方……但高嘉骏认为,这只是起点。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赴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深造,成为“《黄帝内经》掌门人”王洪图教授的关门弟子。

博士毕业时,王教授对高嘉骏说:“我觉得你可以当老师,我们十多年来培养台湾学生,还没有一个人可以站在我们的讲台上,如果有一天你可以上台讲课,我会感到很高兴。”高嘉骏把老师的话一直记在心里。2009年,国务院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相关政策,鼓励福建省在对台交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的高嘉骏因此被福建中医药大学聘用,成为首位入编大陆事业单位的台湾同胞。

高嘉骏到现在都记得自己第一次上课时讲话有点抖,“那种抖不是说害怕,而是兴奋,好像要把所知所学和自己对中医的体会一股脑儿地告诉学生”。高嘉骏主讲的《黄帝内经》课特别受学生欢迎,不但逻辑清晰,而且理论与实践并举。有时他会亲自运用中医手法为学生现场进行理疗,他认为疾病治愈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感觉自己的症状好转了,学生自然会觉得中医是有用的”。

今年是高嘉骏任教的第15个年头。这些年来,他从一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现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副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常委、副秘书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学会主任委员等。除了上课,高嘉骏还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坐诊治病、教书育人两不误。

从1988年招收第一个台湾学生至今,福建中医药大学已培养822名台湾毕业生,单独办班和插班学习并行,构建了本硕博全覆盖的培养体系。作为优秀台湾毕业生代表,高嘉骏见证了台湾学子在大陆受教育、成长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许多台湾校友毕业后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母校:捐资助教、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为学校与台湾相关机构的合作项目牵线搭桥、将遗体捐献给母校用于医学研究……

作为台湾教师,高嘉骏说自己和其他大陆同事没什么两样,有公积金、社保账户,可以主持或参与省科技厅及国家自然基金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并参编了“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内经讲义》等,在大陆的发展平台十分广阔。高嘉骏表示,他将长期致力于促进两岸健康服务交流。因为两岸中医药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大陆在中草药种植、药膳文化、科研攻关等方面较为成熟,台湾在中药提纯、放射影像、养老产业等方面优势明显。两岸携手合作,更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百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台湾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