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矿区产煤不见煤 井下采煤不见人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矿区产煤不见煤 井下采煤不见人
2024年06月14日 05:55 贵阳日报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小花园、宽敞的马路、干净的厂区……

“这是生活区还是矿区?”6月11日,在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的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耳煤业)所属煤矿,记者跟着工作人员转了半个多小时后,带着疑惑发问。“这里是发耳煤业的主矿区,通过智慧矿山建设,使销售与生产紧密衔接,地面运输流量和井下生产流量互相匹配,所以在矿区实现了产煤不见煤的情况。”工作人员回答,矿区年产煤超100万吨,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使生产运营降本增效。

智慧矿山建设,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矿工的工作方式。

在发耳煤业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操作员坐在控制台前,或鼠标轻点,或按下启动键,相应采煤点的割煤机快速割煤,刮板输送机高速运转,随着监控屏幕上各类数据变化跳动,滚滚“乌金”奔向地面,整个过程人机分离、安全高效。

“井下无人更安全。”发耳煤业常务副总经理朱洪说,建设智慧矿山就是要通过技术赋能,尽可能地让设备替人工作,从而最大化降低安全风险。发耳煤业从2018年开始智能化转型,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有机“嫁接”,是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企业,也是贵州省第一家同时实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生产辅助系统信息化的矿区。

“原来1个工作面需要上百人,现在采煤作业基本在井上远程操作完成,只有在更换设备零部件的时候,才需要人员下井,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朱洪介绍,如今,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管控体系以及智慧矿山系统运行,发耳煤业减少了库存、优化了工序,实现了高效低碳运行,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500余万元;日采煤量从原来的日均1900吨提高到2930吨,效率提高54%,累计安全高效回采煤炭273万吨。

“不发展数字化,数字化就会淘汰你。”朱洪说,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耳煤业还完成了“5G+胶带机智能巡检煤矿机器人”示范项目,通过胶带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检,实现胶带运输的智能化监测。

在六盘水市,智慧矿山建设正“多点开花”,加速推进。水城区东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实现综采、综掘,供排电、供水、瓦斯抽采、提升运输等辅助系统,全面实现智能化;六盘水打牛厂煤矿构建“云(中心云+边缘云)+5G+智慧矿山”云边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一个平台、一张图实现对矿区所有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全面监控,统一指挥调度,增强管理人员对矿区生产的动态管控能力,提升实时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

矿区产煤不见煤、井下采煤不见人。“数智”赋能智慧矿山和绿色矿山提速建设,六盘水市各煤矿企业正不断推动煤炭产业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