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板五周年:硬科技定位清晰,新质生产力代表涌现

科创板开板五周年:硬科技定位清晰,新质生产力代表涌现
2024年06月13日 13:22 媒体滚动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邵好

  2024年6月13日,科创板迎来开板五周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5年来,科创板接纳了573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达9107.89亿元,总市值逾5万亿元。这一为国家动能切换而生的资本板块,正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从增量试点起步,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等方面日渐形成了完善丰实的制度供给,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

  2023年,科创板公司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研发投入合计高达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埋头研发的他们,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随着改革持续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有望迸发出更大动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赓续动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科创道路上奋力奔跑,脚踏当下,心向远方。

  精准浇灌:硬科技成果显现

  科创板的建设,始终围绕着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改革主线。

  5年来,科创板始终坚持服务“硬科技”的功能定位,围绕发行承销、交易机制、指数投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在率先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良好的制度优势,为科创企业突破奋进提供沃土。

  科技创新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科创板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三成。

  持续的研发投入,结出累累硕果。

  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其中,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的专利均超过万项。

  筑巢引凤:打造新质生产力集群

  作为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创板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奋力以科技创新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例如,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数量超过110家,已达到万亿市值规模,汇聚了国内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晶合集成,以及大硅片龙头沪硅产业、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半导体IP龙头芯原股份、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等多家骨干企业,形成了头部引领、集群支撑的发展格局。

  其中,以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为代表的1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持续推进国产替代,2023年合计出厂国产自主设备超6000台套;天岳先进加快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2023年跃居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全球第二,加速出海至国际一线器件企业;广钢气体依托电子大宗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创新优势,成功自主开发亚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一批科创板公司积极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谋篇布局。人工智能领域,金山办公海光信息等10余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全面助力AI在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计算等领域的规模应用。

  行稳致远:与投资者并肩

  科创板指数体系愈发完善,投资“工具箱”不断丰富。

  上交所加速构建层次丰富、各有侧重的科创板指数体系,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9月首批科创50ETF成立起,科创板指数境内外产品总规模持续增长,目前科创板指数数量已有十数条,境内外产品规模接近两千亿元。

  2023年6月5日,科创50ETF期权在上交所上市交易,为市场提供了有效风险管理工具,并进一步丰富了科创50产品生态。此外,科创芯片、科创信息等主题指数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需求。

  科创板投资渠道持续扩展,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科创板增长红利的良好工具,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

  专业机构投资者“站定”科创板,中长期资金构筑板块投资“基石”。

  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末超过7万户,同比增长30%,其中,企业年金、公募基金活跃账户数增速较快,同比增速分别超过200%和10%;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近七成(专业机构投资者、一般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市值占比分别约为四成和三成),其中,社保、保险、年金等长线基金持仓占比接近5%。

  编辑:黄梅

  审核:陈思扬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科创板 资本市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