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深耕医学创新开放试验田","title_color":"

防城港市:深耕医学创新开放试验田","title_color":"
2024年06月13日 09:11 媒体滚动

转自:健康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隔河相望,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也是“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城市。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创新合作。5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支持下,防城港市聚焦“医学、医疗、医药”3个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近日,记者来到防城港市实地采访。

  沿着钦防高速公路到达防城港市,一出高速路口,映入眼帘的便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巨大蓝色标牌,不远处是占地53.7平方公里的园区,包括医疗合作产业园、医学研发产业园、医药制造产业园。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文昌院区)坐落在园区的核心位置,设有门诊综合楼、医技楼、住院楼。门诊综合楼的门口,除了挂有“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牌子,还加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的牌子。

  “这里是首个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也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核心项目。建成后,除了为防城港市及北部湾区域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能惠及东盟国家的患病人群。同时,区域医疗中心将为国际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和行政人员培训提供重要平台,助力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医学人文交流与合作。”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永东说。

  2023年5月30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签署协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为输出医院、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依托医院,共同建设首个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同年6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揭牌;同年7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两批25名专家进驻;同年12月29日,区域医疗中心门急诊开诊。

  据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科室深度协作”的模式,重点扶持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骨科、心胸肛肠外科、眼科(视光中心)6个重点专科建设,以点扩面,计划通过5年建设,逐步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建、文化、管理、技术、品牌复制到该院。

  “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医院技术服务水平提升明显,开展新技术11项,手术开展例数较2023年同期增长14.84%,三、四级手术例数占比较2023年同期增长10.80%,其中四级手术增长30.2%。”陈永东介绍,6个重点专科发展成绩可喜。

  在门诊综合楼一楼的医院文化长廊,陈永东指着展板,畅谈起区域医疗中心的未来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信息通路,开展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医技科室的远程医疗,促进两院的同质化发展。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加强海上和空中救援等应急救援能力。打造国际医疗部品牌,扩大区域医疗中心影响力,为面向东盟、‘一带一路’发展搭建医疗救治的桥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同时,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用医院科教成果服务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助推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陈永东说。

  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位于中越边境、东兴口岸的中越友谊大桥,是两国居民往来的通道,桥下是潺潺的北仑河。在桥上立着一块编号为“1369”的国界碑,它不单是两国的分界标志,还有一层特殊意义。对于越南边民而言,它意味着希望与新生。

  2024年春节前夕,东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来自越南的求助电话,求助者称其家属病重需要到医院就诊。急诊科立即联系东兴边检站、东兴海关等口岸联检部门,迅速启动“1369生命直通车”跨国医疗救助机制,开启绿色通道,派出救护车前往东兴口岸转运患者。

  患者是一名92岁高龄的老人。由于患者年纪大、病情重,东兴市人民医院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并申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共同为患者制订详细的诊疗方案。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春节过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这是“1369生命直通车”成功救治越南危重患者的一个典型案例。

  东兴市人民医院院长林春光介绍,近年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越南患者从东兴口岸入境来求医,但时有发生因通道关闭患者无法及时就诊的情况。为此,在防城港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东兴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东兴市人民医院、东兴边检站和东兴海关结合陆地口岸实际,与越方边检部门多次探讨协商,建立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出入境紧急救治工作机制。无论是在口岸开放期间,还是闭关后,东兴市人民医院都能第一时间为各类急危重症出入境患者提供24小时快捷通关和紧急救治服务。因中越友谊大桥两头的界碑号都是“1369”,这一机制被取名“1369生命直通车”。

  2016年8月19日,中越边境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启动,标志着中国首个跨国医疗救治品牌建立。如今,该品牌成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践行国际医学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自“1369生命直通车”开通至今,已及时抢救、治疗、转移急危重症出入境患者600多人次。

  林春光介绍,为深化“1369生命直通车”的内涵,该院正在打造一个占地400平方米左右、以“1369生命直通车”为主题的宣传园,将于今年内完工开放。同时,该院改造院内中越双语指示标牌,成立越南语志愿服务队,推动中越双方定期举行合作交流及“1369生命直通车”跨境应急演练。下一步,该院规划开通“1369”专线,升级医学救援个人装备单元,拓展转诊机制,争取实现中越医疗救治特种车辆及医疗工作人员免签直达对方医疗机构,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2021年1月,国务院明确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开展国际医学人文交流、促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为核心,重点发展医学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主导产业。

  根据国务院部署,2021年8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具体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自此,试验区工作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下,一大批重点项目迅速规划落地,医药领域的研发创新走上“快车道”。

  食蟹猴是用于创新药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的实验猴种类之一,在医学研究领域属于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资源。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审批规划部负责人敬绍棋介绍,试验区规划建设广西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繁育基地(国家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基地),正积极加快建设进口动物检验检疫隔离场,将着力打造“食蟹猴养殖—实验室集聚—生物医药开发”的产业链条。

  医学实验室建设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2020)》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广西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居全国首位。为此,防城港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广西医科大学共同起草发布《关于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地中海贫血防治实验室工作方案》,加快推进试验区地中海贫血防治实验室和地中海贫血移植仓建设。目前,依托单位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已经完成二期实验室场地装修。地中海贫血移植仓已按设计方案基本建成,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

  试验区还布局国家级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这是第一家由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共建的创新平台,承担着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及产业集群集聚引领的职能。“项目一期总投资2.96亿元。目前,一期建设即将全部完成。”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管理部负责人罗正顺介绍,下一步,平台将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入驻,着力开发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地方特色食品,形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领域以创新成果研发、孵化、转化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