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已恢复至2019年的85%,观影人次恢复到75%,行业恢复情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5月24日上午,在深圳举办的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说。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电影票房为15.27亿元,观影人次3777万,均超过去年同期。春节档期间,总票房突破80.23亿元,超过历史最高的2021年春节档票房78.4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
2021年,国家电影局就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将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毛羽在致辞中提到,“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超越过往向更高目标迈进,我们仍然面临重重挑战,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
希望每一部电影都能找到受众,不用跟风“大档期”
毛羽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电影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使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达到1000亿甚至更高,那也不能说明我们就是电影强国”。
他打比方,“比如我们的电影企业都还很弱小,相比最高时超过3500亿的迪士尼和2800亿的奈飞,我们还是电影的小学生,我们需要高质量电影企业,通过持续推进电影的市场化、产业化、数字化改革来缩短距离。”
实际上,目前中国电影的很多改革政策都是20年前设计的,是针对资源短缺、企业弱小,是处于文化多样性、国产影片的保护而设计的,“我们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毛羽说。
“目前电影市场还存在吃大锅饭、缺少活力、内容同质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影片来突破圈层全线发行。”毛羽表示,中小型影片是形成金字塔状市场合理布局的塔基部分,集聚行业中大部分潜在资源,直接影响未来人才的培养和积蓄。每个年轻电影人都需要时间成长,每家小公司都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长大,如果得不到尊重,他们的影片永远是“一日游”,都是在冰冷的硬盘中无人问津。希望每一部电影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定位在合适的渠道、合适的时间上发行放映,准确地找到目标市场和受众,制定精准有效的市场策略,而不是盲从地跟风所谓“大档期”,票房不好就撤档。
改善编剧地位,强化“制片人中心制”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则认为,在中国电影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中,应当调整电影产品类型结构,提升动画电影、科幻电影等高科技产品的比重。
王长田给出了一组数据,“在美国、日本等电影强国,动画电影市场份额占比高达15%-20%,而在中国,市场份额大约4%-5%,这与电影强国的建设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表明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光线传媒这些年正积极探索,在动画领域不断发力,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新技术赋能和生产模式创新。
王长田建议,建立人才成长和管理新体系,强化制片人中心制,改善编剧地位、待遇。编剧是电影的灵魂,好剧本往往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同时,建立一个强化制片人中心制模式。王长田说,制片人中心制是世界电影行业公认的先进制度,从电影的制作、整体运营角度来讲,导演中心制不能解决全流程各环节的问题,只有制片人中心制才能让一部作品从头到尾找到责任的主体,一个电影项目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片人之间的竞争。
毛羽还提出,电影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加持。“为了保持全球创意产业的活力,世界上各主要电影大国都在出台政策,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各州都有不同的政策。我们要想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一定要吸引资本参与。”
AI是挑战?技术让电影如虎添翼
当前,生成式AI技术在全球呈现爆发趋势,横空出世的Sora也在影视业掀起巨震。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在论坛上表示,从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到每天都有新模型、新技术的迭代,让人目不暇接,好莱坞艺术家已经开始用AI工具生成电影预告片了。
实际上,AI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在各个环节,如创意设计环节,利用AI工具可以辅助生产电影剧本的创作、概念设计、文图生成、项目策划等。在前期拍摄阶段,可以利用工具来生成智能拍摄、视效生成和虚实生成。在后期制作阶段,还可以利用技术实现增龄/减龄、换脸、降噪、配音等一系列处理。“目前AI生成完整的电影级别的影片,可以说尚有距离,但已经有一些突破。”张伟表示。
著名演员吴京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经常有人问我,数字特效能替代真人表演吗?”吴京的回答是不能!“恰恰相反,观众更希望看到真人动作表演不断挑战极限。”
吴京也有过忧虑:我会不会成为最后一批真人动作演员?如何让今天的年轻人更喜欢?“在AI替代我们之前,拍点能够留在时间里的电影”。
陈思诚曾经在2014年赴美学习,回来后陆续投拍了《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10年前的美国之行及后来的多次国际合作,让他意识到我们国家的电影工业化进程与好莱坞依然存在差距。
张伟表示,AI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会颠覆和重塑电影流程,另一方面伴随着生成图像和音视频质量的提高,未来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能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逼真,在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方面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毛羽指出,不必为不断加速迭代变化感到焦虑,技术只是工具,电影人通过学习、提高审美力、想象力,以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新型电影生产工具塑造更科学、更合理的电影生产流程,促进电影体系的优化升级。
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有力地推动电影在内容创作、后期制作、虚拟拍摄、市场分析和优化自动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技术将再次让电影如虎添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7日 04 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