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攻克邮轮建造一系列难题,外高桥填补多个行业空白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攻克邮轮建造一系列难题,外高桥填补多个行业空白
2024年05月26日 22:4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 管晶晶 陈可轩

5月26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探访国产大型邮轮的创新密码。

2023年11月4日,历时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这标志着中国又一次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成为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是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一步。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设计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万5千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型邮轮总建造师周琦介绍,大型邮轮技术难点众多,其中重量重心控制、振动噪声、安全返港是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关键技术,外高造船成立工作专班,攻克技术难题,填补行业空白,引领制定国内标准。

面对复杂巨系统工程的管理,外高桥造船自主研发数智化系统“SWS-TIME”,全面打通设计、采购、物流、计划、建造、完工管理的全流程管控。

对于大型邮轮来说,空船重量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载重吨的较大损失,而重心位置的偏差则会对稳性安全或乘客舒适度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大型邮75%船体使用的是厚度为4—8毫米的薄板。外高桥造船用时18个月,专门打造了薄板智能生产中心。薄板中心创新采用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等一批国内造船行业首次运用的新装备和技术,实现5G网络全覆盖。通过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技术、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和零部件物流系统,提升薄板吊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效率与精度,填补了国内船舶工业薄板智能建造的空白,为国产大型邮轮高品质、高效能建造提供技术保障。

为了控制薄板变形,外高桥造船研发了薄板运输、翻身专用工装。针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引入电磁校平设备,历时一年完成总数近30万平方米的甲板/舱壁板的校平工作。

安全返航是最重要的需求。通过对全船近90%的系统设置备份和冗余,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可以实现“依靠自身能力”安全返回最近港口。让邮轮在极端条件下能够成为自己的救生艇,以6节航速从1500海里之外安全返回港口。

因为满载游客,邮轮对噪音控制有极高的要求。客房的噪声标准必须控制在42分贝以下,比城市最高的标准要求还要低6分贝,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外高桥造船集结国内多家实力强劲的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同时推动建立设计体系和测试体系,包括材料的选用标准、空调风管的噪音控制方法等,初步构建预报技术、材料选用、实船检测能力。

据了解,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2024年元旦首航以来,已成功运营30个航次,为近13万名中外宾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邮轮体验。

(科技日报记者 管晶晶 陈可轩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