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翼,羽翼渐丰!时光与城市副中心的对答

这一翼,羽翼渐丰!时光与城市副中心的对答
2024年05月26日 23:54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拔节成长、蝶变重生,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8年前的今天,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的那次注定写入历史的重要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千年城市从此奏响建设序曲。随着蓝图逐渐变为实景,城市。截至目前,副中心连续四年保持千亿投资规模,有力支撑城市副中心控规落地,“十四五”规划实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建安总量保持全市第一,持续为全市投资大盘加码添秤,实现“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北京新两翼中的重要一翼,羽翼渐丰。

8年过去了,按照既定的方针,能否用20年时间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这时代之问、路径之问、作风之问、成效之问,城市副中心有什么样的回答?

关键词:承接疏解,请问你做到了吗?

行政办公区东侧,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西侧,坐落着一幢身披青衣,装饰青铜鼎纹的现代建筑。每天,有1600名员工从这里进进出出。10层大厦,3层以下的商业和公共服务区全部对市民开放,木桐莊、澜沧古茶、湘上湘、Hotoven热之堡、京华烟云、悦喜婚礼策划等,包括多家首次进驻城市副中心的品牌,给周围带来了烟火气。这就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业主”——北投集团,年初刚刚投用的总部大厦。

北投集团从2015年起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承担项目超过320个,总投资超5100亿元。作为首个入驻城市副中心的市属国企,北投总部大厦的投用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城市副中心控规中“疏解”二字从抽象到具象。

今年1月底,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完成。35个部门,1万余名干部职工全部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斗转星移,“宏图”变成“实景图”。

“一带一轴”交汇处,华夏银行总部正平地起高楼;张家湾设计小镇,北建院北咨公司新总部环球建筑科创中心,预计年底主体结构封顶;文化旅游区,首旅集团总部大厦双子塔,计划明年亮相。同时,通州区已吸引93家央企二三级公司、61家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460余家金融及关联机构入驻,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

五河交汇处,古今同辉。运河商务区加快形成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新兴产业集群。承接中心城区优质产业资源,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3月,通州区共1862家规上企业,其中154家从中心城区迁移而来,以科技服务、高技术制造等领域为主。“两区”项目新增359个,其中外资项目达93个。2023年通州区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约14%,助推城市发展质量换挡升级。2019年至今,运河商务区核心纳税贡献企业数量及纳税额连年增长,“绿色金融+总部经济”正引领运河商务区产业发展。

“城市副中心本身就是一篇改革的文章,创新的事业。”提到城市副中心的八年,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以东六环为轴,行政办公区、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已具雏形,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广渠路、厂通路等一批道路实施建设,不断处理着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的关系,“以副辅主”的功能定位一步步得到佐证。

关键词:绿色发展,请问上下满意吗?

5月的城市副中心,“闯”入了仿佛油画般的莫奈花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玉兰和国槐搭起框架,沿路30多个自主培育的月季品种布置出精致的花境花廊。“虽然经常来,但每次都有新体会,关于绿心的那些工作画面历历在目。”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划编制处副处长孙玉晶有些感慨。

“大工厂”变身“大花园”,今昔昨昔,蓝图成真。“这里原来有东方化工厂、小圣庙村、上码头村、张辛庄村和一些小工厂,2017年开始疏解腾退,我们2018年年初现场踏勘时,周边还有部分汽修小店没搬完,如今完全是另一番模样。”孙玉晶说。

2013年,这位刚毕业的湖北妹子入职了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分局。贯穿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时常唤起她对家乡长江的思念。这份情结,让她留了下来。2017年,孙玉晶调到副中心规划编制处,经手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城市绿心。

孙玉晶说,城市绿心就是从城市副中心控规的描绘中变为现实。原东方化工厂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建成大尺度的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

小满胜万全。清晨,上百只水鸟落在通州碧水再生水厂的湖面上嬉戏、觅食。在这片安宁洁净的湿地地下,城市副中心最大再生水厂正以18万吨的日处理能力高速运转,再生水实现100%利用。这一项目作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登上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在世界舞台上讲述降碳协同的中国故事。

城市副中心控规里提到的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以及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也具象为居民以家为圆心,推窗见绿、出门见林所拥有的绿色幸福。

如今的城市副中心是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地区,全区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0%;通州境内35条黑臭水体逐步还绿,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等多个河段再现碧水微澜;北苑和温榆河三网融合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小中河、中坝河、运潮减河164公里绿道实现贯通;漫春园、玉春园、和园等一批全龄友好化公园、精品口袋公园投用,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33%。

“绿色将为城市副中心带来超值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说,城市副中心已打好绿色的生态基底,未来将孵化和引入含绿量更高的项目。绿色建筑是抓手,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将是城市副中心面向未来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产业赋能,请问做得如何?

城市副中心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增势赋能。城市副中心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重点培育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三大未来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助力未来之城加速崛起。

截至去年底,随着去年国投云网、中建新科等17家央企二三级公司实现落户,累计达到93家;首家市属国企总部大楼北投大厦基本建成,首旅集团、华夏银行总部大厦建设全面推进;新引入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6家,累计达到61家;盈科律师事务所等43家高端商务服务企业实现入驻,中关村科金等51个金融及关联项目相继落地,全区金融及关联机构达到430余家。

近五年来,通州区规上工业产值规模维持在600亿元上下,整体发展稳中提质。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培育出甘李药业、罗克佳华、博格华纳等80余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春立正达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2家,其中“小巨人”企业3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培育数量持续较快增长。

关键词:文化旅游,请问这张牌是怎么打的?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正式亮相,惊艳世人。巧合的是,5年前的12月27日,正是城市副中心控规正式获批的日子。“在绿树掩映中高水平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城市副中心控规中的文化粮仓、森林书苑、运河之舟在一带一轴交汇处落地,如明珠璀璨,成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写照。

八年来,文旅已经成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张金名片。爆火的北京环球度假区红成了文旅“顶流”,让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环球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千万人次,环球主题公园单日最高入园人数突破5万人,城市大道成功入选北京十大商业模式创新品牌,环球流量溢出持续带动周边民宿消费升级。以北京环球度假区为核心,城市副中心文旅区建设正在不断加码,承接国内外大量客流及各类需求的巨大外溢效应,把庞大的客流留下来。

如今,城市副中心文旅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出炉,备受期待的北部产业带将与环球度假区补位和错位发展。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均宣布落户城市副中心,未来都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文旅版图中的“大明星”。

千载悠悠,古今交融。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位于运河北首,历史底蕴深厚,文旅建设中如何留住根与魂,但看将运河文化与文旅建设深度嵌合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018年,大运河创建5A级景区工作正式启动,计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通州大运河旅游品牌”。5年来,历经旅游交通、旅游安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八大项目提质改造。今年2月,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文化旅游景区通过验收,辐射服务北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为京津冀保护、挖掘、展示、利用、活化运河文化的主要承载地。

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建设文化传承的人文城市,以大运河为核心,构建一河三城、一道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城市绿心和三大文化设施正是其中亮眼的文化基础设施,充分汲取大运河历史文化精髓,将深厚的运河文化融入功能设置和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如今,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成功,成为北京东部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初露芳容,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计划年底亮相;张家湾古城遗址得以修缮,通运古桥再现神韵。

关键词:基础设施未来城市,请问这个概念有多炫酷?

在城市副中心控规中,所有市政内容都放在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这一章。治疗治理城市病,地下空间利用成为一个突破口。城市副中心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利用,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地下空间建筑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2500万平方米以内。

世界侨商中心,地处运河商务区启动区核心位置,中间鱼骨状步行街上商铺林立。在这繁华的商业街区地下,一条长达1500米的环隧正高速运转,高峰时段1500辆车从这条通道中穿行。

5年前,酷爱骑行的大学生吴成志从位于海淀的矿业大学一口气骑到了通州。印象里,这条鱼骨状步行街当时还是一条与盐滩路平行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从北边通燕高速一直通到南侧的通州北关地铁站。

5年后,吴成志已成为通州规自分局市政科的一员,运河商务区地下环隧的规划图和最新工作方案出现在他的电脑里早已印刻在脑海。“根据城市副中心控规中提出的加强地上地下公共空间纵向联通和统筹利用要求,该区域在新华大街以北规划了交通环廊。2019年,运河商务区北环环隧投用。沿线设置了22个出口,串联停车场和丰富的商业业态。”吴成志说。运河核心区采用“行人-公交-自行车-小汽车”排序梳理,建立完整的交通环廊系统,将大量机动车引入地下,地上部分则让给步行者和骑行者,为地面步行街和商业街创造活力。

眼下,最新消息是,通州北关地铁口正在梳理自行车停放秩序。“我们要利用地铁口这处半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立体自行车停车场。”吴成志介绍,运河商务区按规划建设实现自行车友好车道建设后,骑行者可以畅通无阻地从盐滩路一路向南,在绵延几公里的慢行路上尽情欣赏西海子公园、燃灯塔、千荷泄露桥等连片景观。

在城市副中心,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质,为“千年之城”打下坚实基础。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夏园交通枢纽、环球影城北交通枢纽、通马路交通枢纽、“湾里”项目、东六环入地和高线公园等一批在建项目,正在围绕城市副中心控规中的“因地制宜建设一条功能复合、布局均衡、地上地下空间一体的设施服务环”“加强轨道车站周边一体化建设,提升土地复合利用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愿景,完成一片片“拼图”。

关键词:协同发展,请问一体化有何突破?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间,北京城市副中心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理事会、执委会实体化运行。

交通一体化取得新突破,已建成连通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的高速公路3条、开通跨界公交线路22条,开通国贸、望京至北三县定制快巴线路11条,有效提升车辆人员通行效率。截至2023年底,轨道交通22号线通州段完成总工程量的46%,厂通路、通清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厂通路跨潮白河大桥完成总工程量的50%。

产业协作水平提高,连续五年举办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和合作事项211个。2023年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50个、意向投资额426.8亿元。举办推进“通武廊”合作,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与中关村通州园、廊坊开发区建立对接机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中心正式运营。

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河北省大厂县、天津市武清区揭牌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服务事项达3600余项。

【数说副中心】

“一环六横四纵”的轨道交通和“十一横九纵”的骨干路网体系梯次竣工,交通规划蓝图成为一条条通途。据统计,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累计达到6条,路网密度从2018年的每平方公里3.5公里增至2023年的每平方公里4.4公里,增幅26%。

金融业已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三大支柱产业,2023年增加值是2016年的3.6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6%,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商务服务类企业2万余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超过4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1100家。

以此为带动,城市副中心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首破千亿,2016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6.2%。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