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名中小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大放医国重室全国科技周活动开幕

400名中小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大放医国重室全国科技周活动开幕
2024年05月26日 19:41 紫牛新闻

“谁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名字叫什么?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是受控的。那核聚变能不能受控呢?”来自苏州大学的科普骨干教师盛道鹏博士在“探秘核电站”的科创研学讲堂上侃侃而谈。“老师,我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外号叫邱小姐。核电站主要燃料是铀235……“如此气氛热烈的科普课堂是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活动一瞥。

为积极响应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号召,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在2024年苏州市科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支持下,5月25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独墅湖校区开幕。

来自苏州及浙江平湖的近400名中小学生,走进了实验室,现场聆听院士和科学大咖的精彩报告。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柴之芳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课堂上,他向孩子们介绍了核化学家王方定的故事,用其在艰苦环境中实验并最终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例子,勉励同学们大家勇敢探索,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柴之芳院士表示,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要比翼双飞,两个方面都要共同往前冲,科普工作要让科学研究深入人心,这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十分重要。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苏州大学讲席教授Tom K. Hei为大家做了“辐射与健康”的精彩讲座,他用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中小学生探讨了日常辐射、空间辐射、电离辐射等不同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苏州大学刘汉洲教授的讲座“核污水知识知多少?”纠正了同学们对核污水的错误认知,并激发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助力同学们打破对核科学的偏见。

精彩讲座后,学生们分组参与了多个科创研学小课堂,全身投入了“免疫核弹”“能量工厂”“糖类杀手不太冷”“碳的七十二变”“胶水的前世今生”“核污水和鱼类王国”等科创研学课堂的学习与实验中。系列科普课程由国重室博士讲师团倾力打造,涉及内容从中小学校本课程出发,贯穿核技术应用的方方面面,旨在互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激发青少年对核科技的兴趣。

“课程中从古至今各类胶水的介绍非常有吸引力,我还学会了自己动手简单制作胶水,可以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起来!”来自浙江的柴莘宇同学在活动中了解了胶水粘合剂的主要成分、胶水粘接的原理,见识了高分子化学如何实现科技创新。通过趣味十足的研学活动,同学们对科技发展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

“我们一直在努力传播和弘扬科学精神,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际重点实验室作为放射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重视科普工作。希望科普活动能让大众及中小学生对核科学、核技术有一个全面和完整的了解。”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党委书记王成奎说道。

据悉,实验室积极开展“与核同行”系列科普活动,各类科普活动、科普作品获得了国家及省市级奖项近80余项,受益人数超5230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实验室先后在2019年获批了苏州市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获批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和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2022年获批了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市第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3年获批江苏省和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邢淑敏

校对 李海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苏州大学 医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