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 红色故事专场今举行

庆祝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 红色故事专场今举行
2024年05月26日 20:52 看看新闻KNEWS

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上海故事》杂志社、上海解放纪念馆承办的“光荣之城 红色记忆”——庆祝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红色故事专场,5月26日下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这也是为期近一个月的红色故事创作工作坊的成果展示。

“此时邹凡扬看了看手腕上的欧米加手表:指针指向6:05分,他走到窗边,“刺啦”一声拉开了会客室的窗帘,新上海的第一缕曙光照射了进来,明亮而且温暖。”工作坊导师葛明铭老师创作的音画故事《第一缕曙光》讲述了解放军进入上海的前夕,从5月24日深夜到25日凌晨,宣传战线的地下党员邹凡扬在党的领导下为上海解放所做的贡献——通过电台第一时间将解放军入城的消息告知全体上海市民。这段鲜为人知、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台下的观众湿润了眼眶。

宝山区话剧演艺工作者严夏创作并参与讲演的故事《陈毅夜访》,描述了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市长陈毅为创建中国第一家青霉素研究所及抗生素专业工厂——上海第三制药厂而深夜访问医药化学家童村的故事。

来自金山区的社区文化工作者张玉平创作并参与讲演的故事《火烧竹篱笆》,讲述日本金山嘴登陆后,地下党和金山老百姓联手炸毁竹篱笆突破封锁线,将军需物资送出码头,送到我党浙东抗日武装中去的故事。

故事《马桥之子》则是来自嘉定区马桥镇的群文干部吴春燕的故事处女作。它讲述了1931年商务印书馆的进步青年严同宇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亡宣传,最后被捕英勇牺牲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人物故事,吴春燕报名参加了红色故事创作工作坊,吴春燕表示,“红色故事创作工作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艺术处理,以及艺术处理的度在哪里?什么时候要实写,什么时候要虚写,故事才能好看,在一些虚写的细节里,我还将我们马桥的特产植入进来了。比如父母给监狱里的严同宇送去的东西里就提到了。这就是老师说的充实细节时可以虚构一些情节,但虚构的情节也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环境的特点。”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红色文化发源地,也是新故事的发源地,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故事》主编方红艳,表示“故事工作者有责任挖掘上海的红色资源,用故事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故事家、曲艺家葛明铭是工作坊的导师,他向大家讲述了红色故事的创作和一般文艺故事创作的区别,他认为红色故事必须遵从史实,不能篡改历史,要真实,不能有过于丰富的想象力;一般人平时写故事靠生活的积累,而红色故事现在的创作者几乎都未曾经历过,需要收集很多素材,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对过往的年代有清晰的认识,这个时候才可以下笔。

这次红色故事创作工坊的24位学员,总共提交了近30篇故事,时间跨度从抗战写到解放,题材丰富多样,既聚焦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展现了革命先辈在时代的洪流中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有青年学生为上海解放筹集资金而当掉传家宝,有写杨浦棚户区陈家兄弟俩以不同方式走上共同的革命道路;有写地下党员蒋梯云劝说卖国求荣的上司加入抗日队伍;有写戏曲名伶在人生路口的何去何从;有写胜利之师顺利进城却夜宿街头……它们是上海各界人士支援抗战、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

据悉,工作坊学员们创作的故事,将会交给一批故事员进行二度创作,后续还将通过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中心将这些故事配送到社区,讲给社区居民听。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红色资源特别多。一条条大大小小的弄堂,很多都留有早期党组织活动的轨迹。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陆琪雯说:“红色文化的传播在不断创新发展,用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更贴近百姓,故事编创讲演都比较方便,生动有趣、老少咸宜。红色故事反映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编辑: 章海燕

责编: 李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故事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