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大模型、算力两大核心 成都高新区“抢位”人工智能新赛道

瞄准大模型、算力两大核心 成都高新区“抢位”人工智能新赛道
2024年05月26日 18:56 四川日报网

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明确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

设定这一目标,底气何在?将目光聚焦到成都高新区,或许能找到答案——作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这里汇聚了大批相关企业,2023年人工智能关联产业规模达468亿元,占成都的60%以上,集聚效应初显。

四川把人工智能列为今年全省的1号创新工程。持续发力人工智能,成都高新区如何“抢位”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驭风”而行

基本形成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

走进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考拉悠然”),墙面上的标语简洁明了:构建万物AI的美好世界。这也是当下科技发展的趋势。

考拉悠然CEO沈复民介绍,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有10余项人工智能核心领域成果实现转化,其中自主研发的业界首款多模态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MAGIC码极客,已累计为国内外500多家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覆盖高端屏显、轨道交通、城市治理等领域。“目前我们正与蜀道集团洽谈合作,推动新研发的道路智慧化监管系统在四川高速公路上应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布局AI+工业,借助大模型产品赋能制造企业‘智改数转’。”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Al创新中心,聚集了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位于成都高新区的Al创新中心,聚集了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

距考拉悠然不远的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加犀”),致力于深耕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企业圆形展厅里,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产品琳琅满目,既有能在多障碍空间中灵活穿行的AI服务机器人,也有“火眼金晴”高效识别产品瑕疵的工业AI质检相机。

阿加犀服务机器人参考样机阿加犀服务机器人参考样机

“作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AIoT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路径来应对市场的碎片化需求,导致应用落地成本、周期、门槛居高不下。”阿加犀品牌运营总监季睿介绍,公司独创的一“芯”多用技术,可解决这个行业共性难题,实现性价比更高、性能更强、迁移更快的大模型终端部署方案,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求。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阿加犀已助力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数十家上市企业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成功入选2024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不仅仅是考拉悠然和阿加犀,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成都高新区还有许多企业正“驭风”而行。如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者AI”)推出的AI美术、AI音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已在多所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成都艾斯莱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锚定“AI+PPT”工具细分领域,产品上线7年,累计总用户3000万,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80家人工智能规上企业、300余家生态企业,基本形成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具备产业先发优势。

抢占赛道

瞄准大模型、算力两大核心完善布局

在初步诊断方面,AI医生与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的一致性可达多少?一次实际评测的结果显示:96%。参与问诊评测的AI医生,是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

从交通、教育再到医疗,像这样的垂类大模型,在成都高新区有近30个,如索贝数码“明眸”语言模型、长虹超脑大模型等。业内认为,相较于通用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成为大模型产业落地的关键赛道。

如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等特点,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与头部企业携手合作,则成为各地实现新赛道“抢位”的重要路径之一。

就在上个月,百度智能云与成都高新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展大模型应用研发工作,推动大模型上下游产业在成都聚集,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已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运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运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大模型的不断成熟,降低了各类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门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机会通过这项技术实现效率提升。四川产业类别完善,我们希望在这里的探索能成为标杆,复制推广到全国。”百度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双方此前已有合作案例,2020年百度在成都高新区落地新川创新科技园智能驾驶项目,打造全省首个智能驾驶示范场景,并为市民提供自动驾驶接驳服务。项目运营至今,已累计安全运行25万公里,服务人数超5000人。

大模型算法则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通用的方向发展,带动智能算力需求激增。成都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城市之一,正全力谋求算力突围。以首期提供300P总算力的成都智算中心为例,自2022年5月投运以来,已为180余家单位提供算力服务,在超大城市治理智能化、智能金融等场景提供240余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成都智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

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在算力成本、性能优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行者AI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陈洪宇坦言。近期,他注意到一些新消息,如云天科技元宇宙智算服务总部项目落地、成都智算中心二期加快扩容等,让广大从业者十分期待。

更多动作还在蓄力。今年成都高新区将瞄准大模型和算力两大价值链环节精准发力,组建区域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头部AI大模型企业及GPU芯片总部项目落地;打造西南区域规模最大的存算云一体化智算中心,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算力调度平台,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

强化支撑

出台专项政策,着力解决关键痛点

5月22日,真术相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CEO唐诗赶到天府软件园参加一场沙龙。作为一家年轻企业的创始人,唐诗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政策。

5月1日起施行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是该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政策,其中人工智能被放在首位,将重点聚焦核心算法攻关和自研大模型产品等,着力解决基础大模型数量缺失、优质行业大模型缺乏、AI赋能千行百业不足等关键痛点。

政策支持既有“真金白银”,如对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补助;也有资源开放,如将择优评选一批开源开放示范平台(社区),优先享受公共数据集或公共数据产品支持。

成都智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

对于后者,多家企业表示非常“振奋”,并希望在应用场景拓展、融资等方面,能得到进一步支持。

2022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相续推出3000亿元产业基金、100亿元天使母基金组建计划,启动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强化金融和中试平台支撑。这一探索,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化。

金融方面,5月17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天使母基金第四批榜单,将在人形机器人、氢能等7个重点产业公开征集优质早期机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记者注意到,此前三批榜单中,均涉及人工智能及细分领域,相关天使子基金已成功组建。

中试平台方面,今年3月,四川省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作为四川省首批人工智能领域中试研发平台被正式授牌。平台的牵头方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已为400多个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助力20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产品化。“未来5年将推动100个‘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完成中试并走向市场,投资10个‘人工智能+’硬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蜂鸟智造合伙人柏辉说。

“预计下半年,我们将出台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涉及创新平台布局、专业载体建设、高端人才引育等。”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方案将借鉴北上广深等先发地区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充分体现因地制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