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兴促振兴|徐如人:用一生书写化学传奇,获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

以人兴促振兴|徐如人:用一生书写化学传奇,获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
2024年05月26日 15:29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吉林网

  2024年5月,中国化学会将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授予了徐如人老先生,这是对他在化学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5月12日,中国吉林网记者到徐如人老先生家中,对他进行专访。

  一进门,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屋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小阁楼一尘不染。徐如人老先生热情地为记者们分享了家乡的小枇杷,那甜甜的味道仿佛也传递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已经92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活力。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徐如人深情地说:“我一生只干了这一件事,我希望一直干下去。吉林都已经成为我的第一故乡了,因为我在这里太多年了。”这句话道出了他对化学事业的热爱和对吉林大学的深厚感情。

徐如人与媒体记者合影徐如人与媒体记者合影

  徐如人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国际著名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也是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他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为国际上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科学与应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在化学领域闪耀着光芒。

1945年徐如人(前排右1)与父母和弟弟在杭州合影1945年徐如人(前排右1)与父母和弟弟在杭州合影

  徐如人的科研生涯始于20世纪50 年代。他1932年在浙江上虞出生。1949年8月去上海参加华东地区的统一招生考试,考上了复旦大学化学系。1950年暑期,徐如人听说当时上海交大化学系在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方面有朱子清先生、顾翼东先生等著名教授,在化工方面又有苏元复教授等。通过仔细了解,热爱化学的他感到交大的化学专业设置可能更适合于他的专业取向和今后的发展。怀着对这些先生的敬仰和对化学专业的热爱,徐如人决定转学到交大。在暑期开学前通过正规的转学考试插班到了交大化学系念二年级。

  195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他怀揣“支援东北”的热情,来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担任助教工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参与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并先后从事了一系列大学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与实验工作。

徐如人复旦大学学生证徐如人复旦大学学生证

  “文革”期间,徐如人被下放到农村,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化学的热爱。他与吉林省地方工业研究所的吴德铭与王福继两位化工工程师合作,利用他自创的水热合成方法,在简陋的条件下生产水玻璃,为当地公社带来了收益。在校办工厂时,他又协助德惠县化工厂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分子筛。徐如人老先生回忆道:“这些经历都为我日后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基础。1977年,我被‘平反’,恢复了教师身份,开始从事指导工农兵学员毕业论文工作。”

徐如人(后排左1)下乡时与五七战友在公社门前合影
徐如人(后排左1)下乡时与五七战友在公社门前合影

  1978 年,吉大化学系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徐如人成为首批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中青年教师之一。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他刻苦学习和研究,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在研究工作中,徐如人始终关注国际前沿。他积极与国外学者交流合作,不断拓宽视野,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回忆起改革开放之初的经历,徐如人感慨地说:“当时吉林大学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很少,我率先提出与欧洲国家的学者建立科研联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感谢学校和系里的开明与信任,让我的想法得以实现。”

  1979 年、1981年 1983 年,徐如人连续三次邀请汉斯·莱歇特教授来吉林大学访问讲学,并探讨科研合作的可能性。1981年,徐如人的学生们完成了毕业论文并准备答辩。他对学生们要求严格,要求论文必须用中、英文撰写,并准备中、英文各一份供评委评审。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让他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最终,学生们的答辩非常出色,论文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徐如人至今还记得汉斯·莱歇特教授对中国硕士研究生表现的惊讶。“事后他还问过我,这是否是博士论文答辩。”

徐如人(左)在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徐如人(左)在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徐如人的研究工作为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分子筛微孔化合物的合成晶化机理与设计定向合成的系统研究”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徐如人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曾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获得国家教委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化学奖,1998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模范教师称号,2016年获得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得首届“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他还培养了3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内的一大批无机合成化学领域杰出人才。

  2017年9月16日,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徐如人将他与夫人庞文琴教授一生的积蓄 500 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此外,他经过十余年的思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建设凝聚态化学科学体系的战略性设想,并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徐如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和追求的传奇。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卓越,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采访徐如人老先生的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了他对吉林深沉的爱。

  徐如人在吉林工作了一辈子,他已经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传递给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年从南方来到东北工作的许多同事,大都由于地域、气候、经济条件等原因陆续离开了,但徐如人坚守了下来,这一守就是70年,一辈子,从未离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留在东北,扎根吉林?他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不解的谜团:“这个地方要是人都走了,谁来管?”虽是一句极其普通的话语,却蕴含了他对东北建设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在徐如人心中,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只是外在因素,只要怀着一颗献身科教、潜心培育桃李的初心,在哪里都会结出硕果的。如果说每个人的成功都有秘诀的话,这就是徐如人老先生的秘诀。

  徐如人老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他的大脑中,仿佛装的都是实验数据、科研思想、教育理念和为师之道,几乎没有私心杂念和功名利禄存储的空间。所以,他做起事来执著、虔诚、心无旁骛、不为名利所左右,因此所做必果,积微成著,成就非凡。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徐如人老先生一生在科研工作中锲而不舍,砥砺进取,格物穷理,倾力求是,终成大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昆鹭

  摄影 蒋盛松

  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徐如人 化学 公社 中国 科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