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从获批到开出处方仅用两月

创新药从获批到开出处方仅用两月
2024年05月23日 14:20 新民晚报

昨天,浦东推出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跨国公司加速落户

当天,上海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两家产业发展公司分别由张江集团、外高桥集团牵头组建,聚焦产业发展和园区服务,推动实施由传统园区开发向专业化产业服务转型的战略。上海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诸耀鹏告诉记者,生物医药尤其是医疗器械行业有很多跨国公司头部企业中国区总部落户外高桥。“我们会进一步助力这些进口的跨国药械公司在国内的发展,帮助他们实现本土化生产。”

日前,外高桥生产激光治疗仪的跨国公司科医人,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上市许可,这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生产并进入市场。据透露,该企业已经在外高桥投产,并在上海中心筹建旗舰店。

据介绍,为促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浦东聚焦“基础研究、创业投资、空间打造、功能平台、产医融合、制度创新、人才集聚” 7个重点,形成18项政策举措。

“后援团”强力支持

作为上海今年第二款国产1类创新药,妥拉美替尼为抗PD-1/PDL1治疗失败的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科州药业创始人、董事长田红旗告诉记者,这款药3月获批上市后,5月20日就开出第一张处方,仅用时不到2个月,其还被列入“沪惠保”,这都源于浦东为支持生物医药发展的强大“后援团”。

“外部环境对创新药的研发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喜欢待在张江的原因。”田红旗介绍,企业进入张江已经整整10年,张江提供了非常齐全的配套设施,“很多合作伙伴骑个自行车,或者在楼下见个面一起喝个咖啡,事情就谈拢了”。

更让企业感到贴心的,是“耐心资本”的支持。科州药业公司2014年成立,2015年就作为张江优质企业获得奖励200万元,让企业可以更加安心研发创新药。

深耕产学研医融合

为推动临床研究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浦东新区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签订共建“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合作协议,致力于围绕临床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和临床研究服务两大核心功能,开展转移转化与投资、数据挖掘与利用、临床研究服务与疾病队列建设等三大板块业务。“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签约落户浦东,是浦东打造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新模式、建设生物医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效实践。”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凌刚说。

同时,浦东新区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启动“交大医学院-张江临床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交大医学院-张江新药发现与临床转化融创平台”。两个平台的启动,将推动交大医学院进一步融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发挥“院校-医院-园区”联动效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截至目前,浦东新区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24款,其中今年3款,占全市100%。同时,浦东新区目前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新药16项,加速推动浦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浦东坚持投入发展的主导产业。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781亿元,全市占比40%。随着引领区建设的推进,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形态,产业“核爆点”蓄势待发,并辐射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