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绘就新质生产力绚丽画卷

上海松江绘就新质生产力绚丽画卷
2024年05月23日 09:09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上海松江G60科创云廊的壮观景象。陈海汶团队/摄

本报记者 | 邱爱荃  季晓莉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牵引,以科技创新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以制度创新优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产业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松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松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33家,总数居上海市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6.79%,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位居上海市前列。

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松江在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目光向“上”,不断创新“工业上楼”实践。例如,正在建设中的乐芙娜奶酪基地,位于松江区中德路886号,是“工业上楼”的具体实践之一。5幢3~6层的楼房在此拔地而起,作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奶酪基地,该基地也是小昆山镇“工业上楼”的实践样本。

    “将来这里一楼是原料车间,放置‘大块头’奶罐。原制奶酪等产品所需的生产设备相对轻便,将分别安排在二楼和三楼。”指着两幢生产用厂房,乐芙娜董事长李天福告诉本报记者,这种布局破解了工业用地受限的难题,“8条生产线原本计划需要60亩土地,如今通过‘上楼’,35亩土地就能容纳全部产能了”。李天福称,虽然土地比计划中的少,但达产后产能保持不变,一期计划今年年中投产,计划年产值达3亿~4亿元,2025年年底达到8亿~10亿元。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向“上”要空间成为必然选择。小昆山镇经发办主任周秋生介绍,建设于2000年前后的小昆山工业园区用地已基本饱和,为了释放新的发展空间,小昆山镇近年来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工业上楼”,并协调区级相关部门多次对意向企业进行相关土地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指导,把产业空间从“存量”变为“增量”。

    与乐芙娜相隔不远的北玻股份,是小昆山镇计划推进“工业上楼”的另一项目。北玻股份主要从事玻璃深加工设备和玻璃深加工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自主开发和制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玻璃钢化设备、镀膜设备、高端深加工玻璃等核心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玻璃深加工自动化连线、仓储系统,并抢先布局装配式绿色建筑新型墙体材料轻晶石。因为后续生产经营需要,“工业上楼”也被提上日程,从而有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已有厂房将基本全部拆除,并分三期建设新厂房,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北玻股份负责人介绍,除10万平方米厂房自用外,还计划拿出部分面积的厂房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松江全力推动“工业上楼”,2023年推荐上报的第一批35个优质“智造空间”项目涉及总建筑面积约28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196亿元。其中,15个优质项目获得上海市级资金支持,项目数量并列上海市第二位。今年,松江力争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70项,切实做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有了土地要素保障,松江持续强化政策扶持、融资服务、平台搭建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吸引越来越多未来产业的企业落户松江。

    走进位于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的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工厂,一条洁净的卫星生产线呈现在记者眼前。“2021年,这里还是一片空地。2023年底,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落成,第一颗卫星下线。”公司总经理曹金介绍。

    2023年12月,长三角地区首个卫星制造“灯塔工厂”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在松江正式投产下线。卫星数字工厂的设计产能为300颗/年,将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根据相关计划,到2025年,上海将具备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当前,上海正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共同打造卫星互联网集群,加快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卫星产业创新应用生态。

延链补链强链,G60科创走廊“链”出新质生产力

    G60科创走廊始建于2016年。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大动脉,G60科创走廊串联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等长三角九城市,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夯实“智造经济”主阵地,打造“创新廊道”新标杆。

    2023年,松江共有上海陕煤研究院、移远通信等70个项目开工建设,云赛智联、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的完整产业链,集聚重点企业136家;人工智能领域集聚科大智能、库卡机器人等企业967家;生物医药领域集聚复宏汉霖、昊海生科等相关企业3109家。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和竞争力,为松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硬支撑。

    2023年,松江新增上海市级以上智能工厂27家,国家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总数位列上海市第一。松江将继续推进智能化技改、数字化赋能、网络化协同,今年将推进松江区规模以上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100%全覆盖,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在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泰集团产业园展厅里,一条涵盖发电、储电、输电、变电、配电、售电、用电的全产业链清晰展现。“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建设可自控的产业链,已成为集团竞争力之一。”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陈成剑表示。

    正泰集团下属的上海泰睿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始自研并中试一款新的产业无人机电池。“我们还延伸到电池产业链上游,对相关材料进行深度开发。”该公司锂电技术负责人郭峰说。

    在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一种新型储能电池——钒电池正在研制中。车间里,液体在两个油罐模样的装置中不断运转。“太阳能产生的电能被输入到这些液体中,当需要时从液体中输出,通过中间装置再产生电。”公司董事长南逸解释,寰泰储能特别重视产业链的完整性,建成了从钒矿、高纯钒加工、电解液生产到储能系统、储能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

    上海的创新创业者日益意识到,延长产业链可以让创新成果持续具有竞争力。

    2023年6月,位于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园区的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的首个项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昊海眼健康产创中心试运营。“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我们享受到良好的科创资源、科创环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医联动’的业务模式。”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说。

    长三角九城不断瞄准世界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位于上海松江的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科创企业正不断汇聚。“自从有了G60科创走廊,区域科创要素集聚度明显提升。”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济武说,“短短几年,园区规模一扩再扩,目前园区面积已超过3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500家,集聚人才超过5000人。”

    几年来,松江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积极投身数字经济新赛道,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目前,松江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已超过5%,高出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约88%的研发投入来自经营主体。

    九城共建以来,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约占全国总量的1/9,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占全国总量的16.2%,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55%。“G60科创走廊以科创命名,必将以科创闻名。”合肥市委主要领导对未来充满信心。

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下,人才、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资源在一市三省九城间有序自由流动。

    今年3月4日,“创赢未来”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在松江启动。过去两年,1500多个创新团队借助该平台走上了更大舞台。在该赛事平台推动下,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速集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牵头九城市联合举办要素对接、产业发展、金融赋能等各类要素链接活动230余场。

    据松江区科创办主任郭淑晴介绍,过去一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域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创新协同推进日渐专业化、体系化、纵深化,经营主体参与程度持续高涨,外部资源要素链接意愿日益强烈,九城共建正呈现一体化合作新态势。新的一年,松江区科创办将抓牢“科技创新”、力促“产业创新”、精准“制度创新”,务实推进37项九城协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22日,安徽省宣城市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揭牌并正式启用。科创中心将加快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目前,华晟新能源、海螺建筑光伏、开盛新能源等10多家企业入驻科创中心。

    区域协同发展更加紧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截至今年2月,九城市已成立16个产业(园区)联盟、13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九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比重从1/12提升到1/7,经营主体数量占全国的比重提升到1/15,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226.4%,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占全国的1/5。

    “今年,松江区发展改革委将聚焦松江区优化营商环境7.0版工作方案——《松江区坚持以对标改革为牵引协同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全力推动松江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工作。”松江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方案》将从对标改革提升行动、优化市场提效行动、企业服务提能行动、监管执法提质行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特色营商环境等五大方面明确29个领域的132项改革举措,将更大力度保障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更高水平推动监管执法提质、更加突出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特色营商环境品牌,进一步助推松江区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据介绍,2023年11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线下实体平台正式启用,针对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扩展期”“更生期”不同特点,分别在“股权与公司”“劳动人事”“知识产权”“债权债务与争端解决”“投融资与资本市场”五方面,形成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链条式共通服务清单,聚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卫星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