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能源车险“投保难”

破解新能源车险“投保难”
2024年05月23日 08:5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朱艳霞 谭乐之

近日,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陈东辉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财险公司而言,尽管新能源车险存在暂时性经营困难,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片创新的沃土,未来有广阔增长空间。面对新能源车险市场“车主喊贵、公司喊亏”以及投保难等问题,陈东辉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在新能源车险领域,中小财险公司依然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怎么看目前我国新能源车险市场情况?

陈东辉:新能源车险市场目前有三个特点。一是“高速增长”。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新能源汽车增长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新能源车险保费仅占车险保费的10%左右,据测算,到2030年该比例将达到30%。可以说,新能源车险市场正处在爆发式增长中,目前很多财险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增量也来自新能源车险。

二是“暂时经营困难”。通过财险公司发布的数据推算,目前燃油车综合成本率在96%左右,而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在120%左右。新能源车险与燃油车相比面临严重亏损,行业称之为“三高”——保费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但这只是暂时的经营困难,未来新能源车险将进入“创新红利期”,经营难题也将得以解决。

三是“创新沃土”。首先,新能源汽车本身属高技术含量产业,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领先;其次,新能源汽车数据非常丰富,这些数据会统一通过车联网传导至国家数据库中;最后,新能源汽车本身具有许多互联设备,有助于降低事故率并提高安全性能。新能源车险有非常丰富、肥沃的创新土壤,不过,这些创新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和挖掘。

《中国银行保险报》:当前新能源车险出现的“车主喊贵、公司喊亏”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东辉:“车主喊贵、公司喊亏”的原因和刚才提到的“三高”问题密切相关。我认为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存在登记使用性质与实际用途偏差较大的情况,这是导致新能源车险目前面临“暂时经营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新能源营运车在实际投保中,只有一半是按照营运车承保的。

根据北京保险服务中心统计,新能源汽车实际从事营运占比或超50%,但仅有20%车辆按营业性质登记,营运车按家庭自用车投保,造成保费标准不足。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受制于当前费率浮动空间尚未完全打开,这部分按家庭自用车投保的营运车尽管保费不足,但目前还没有对其涨价的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完全不同的定价体系,即使在数据挖掘中可以识别这辆车是网约车,在承保时也很难单独与车主解决费率冲突。

总之,“公司喊亏”是因为约30%的营运新能源汽车按家庭自用车条款和费率投保;“车主喊贵”则是因为这部分营运车拉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和赔付率,保险公司只能提高保费。

第二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电驱、电池、电控)成本较高,尤其是电池维修成本。同时,新能源汽车车型较为零碎且新颖,零配件价格较高。另外,车厂对零配件的控制力非常强,整个售后维修市场没有充分市场化,导致维修成本总体较高。

第三个原因是许多车主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时间不长,对新能源汽车驾驶还不太适应,导致出险率偏高。

《中国银行保险报》:还有的车主反映“投保难”,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陈东辉:“投保难”与刚刚提到的新能源营运车较多关联。目前,保险公司掌握的新能源汽车数据不足,于是采取“简单”的做法,即在已有数据中查看哪种车型做营运车的概率高,便在其承保手册和核保规则中将这类车型剔除,其目的是降低按家庭自用车投保的营运车的占比。

监管部门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在《关于推进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研究推出“基本+变动”组合保险产品,为兼职运营网约车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保障。同时,对于“投保难”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立风险分摊机制”要求,有效解决部分车辆投保难问题,实现愿保尽保。

针对营运车推出“基本+变动”产品,同时研究行业建立剩余市场机制,这是解决行业经营困难的根本出路,营运车费率到位,家庭自用车的保费一定会稳步下降,客户满意度也会稳步提高。

另外,我建议,变动部分可以由营运车平台覆盖,而不应该将额外费用完全加到运营人员身上。一方面,保险是营运车平台为运营人员提供的必要工作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按照风险状况收取保费,那么很多营运车司机无法承担,这将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与营运车平台协商,由营运车平台浮动部分保费,此举也有利于平台内部制约营运车司机,避免不安全驾驶或者过度疲劳驾驶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银行保险报》:您怎么看待新能源车险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风险水平下降?

陈东辉:我对未来前景非常乐观,新能源车险正处于红利期,未来零配件市场将逐渐成熟并且成本下降。同时,营运车也会有系统的行业解决方案,未来整体出险率下降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从2003年到2024年,燃油车整体出险率也经历了从高到低的过程。此外,随着车主驾驶习惯的进一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特性和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挥,新能源汽车出险率也会下降。

对于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应抓住新能源车险的发展机遇,不要被暂时的经营困难所迷惑。新能源车险普及并且占据主流之后,整个车险行业格局或将发生变化,一些中小财险公司找到了切入点和发展路径,很有可能弯道超车,甚至成为行业内非常大的车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也应发力新能源车险赛道,一方面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后盾和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在新能源车险市场起到连接和支付的作用。例如,对于一些保险科技公司提供的服务,保险公司通过再保安排有风险兜底,同时形成良好的三方利益分享机制,还可以形成技术服务的整合和连接,甚至解决支付问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陈东辉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