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创生态感知模型库“万象”

北京市首创生态感知模型库“万象”
2024年05月23日 06:49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转自:千龙网

  只需要拍张图上传,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可识别出来,准确率达85%以上。昨天(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市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目前可识别植物5800种、动物330种、鸟类1216种、昆虫82种,显著提升了首都野生动植物和病虫害智慧感知监测能力。

  目前,这个集合了多种识别功能的模型库仍在不断扩大识别范围,预计今年年底面向公众开放使用。

  3年学习800多万张图片

  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彭强介绍,目前可用的都是单独的识别系统,比如识别花的,就只能拍花的图片上传,识别树木的就只能发树的图片,缺乏集合各种功能的平台。“‘万象’希望实现功能集合的效果。”彭强说。

  记者了解到,市园林绿化大数据中心历时三年开发了“万象”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通过对800多万张动植物图片的机器学习,建设了可快速准确识别植物、兽类、鸟类、昆虫四大类物种的综合算法模型库,破解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没有综合大型算法模型库,识别模型种类少、精度低的难题。目前,模型库仍在不断扩大物种识别范围,扩充资源库数据。

  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

  集合了多功能的模型库性能优越。首先是识别的种类多,目前的识别种类基本包括了全国及北京的所有保护动植物和82种昆虫,还可识别树木流胶病、锈病等100多种常见林木病虫害。同时,识别的速度快,单一图像的目标检出效率低于0.1秒。另外,识别准确率高,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86.3%。模型库可扩展性强,实用性也强,可以支持移动端、电脑智能终端和云服务器部署,满足各种业务的场景需要。

  据介绍,模型库可以对全行业视频图像、巡护人员上传照片等进行智能分析,为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科研等提供技术支撑,有力提升首都园林绿化生态感知监测能力。

  截至今年4月,模型库在植物监测方面,共采集植物图像133万余张,识别发现1455种《北京植物志》中的常见植物,其中包括紫斑牡丹、银杏、水杉等3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鸟类监测方面,共采集鸟类图像近4000张,识别发现鸟类259种;在虫害监测方面,共采集虫害图像近800张,识别发现包括二点委夜蛾、黑绒绢金龟、毛黄腮金龟在内的76种害虫。

  计划加入音频和视频

  除了专业人士,模型库未来也将向园林绿化行业和社会公众开放上传数据入口,免费提供智能识别服务,营造“人人都是生态大数据的采集者、报送员”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氛围。

  “‘万象’就是要打造成市民随身陪伴的‘自然科普专家’,为大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提供服务,其实这是一种特别好的让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彭强说。

  下一步,模型库计划研究加入声音和视频片段,实现上传一段音频或者视频也能帮助识别物种。比如通过一段鸟叫声,就能识别出是哪种鸟类;或者一种在夜间出行的动物,并没有被相机捕捉到,但是通过它发出的声音,用声音就可以鉴别属于什么动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露瑶

图像 园林绿化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