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周刊丨“国奖”炼成记!海南三学子荣获2022

教育周刊丨“国奖”炼成记!海南三学子荣获2022
2024年05月14日 10:59 南海网

编者按:

青年强,则国家强。日前,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出炉,全国4.5万名研究生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约6万名本专科学生荣获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约2万名中职学生荣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近日,《人民日报》选登其中优秀代表的事迹。海南3名学子榜上有名,他们是海南大学博士生金朝强、海南大学本科生曹夏馨和海南省工业学校学生吴清松。

海南大学博士生金朝强:坚守“稻路”,种出一片新天地

金朝强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金朝强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南日报记者黎鹏

“再好的种子也离不开栽培。”谈起自己所学的专业,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作物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金朝强脸上充满自豪。在他看来,优化栽培技术,可以不断深挖作物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金朝强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一直以来都对农作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高考后,他选择报考农学专业,不料却遭到父母反对。“父母半辈子都在跟田地打交道,他们觉得学农很苦,希望我能走出农村到城市发展。”金朝强回忆道。在他的坚持下,父母最终选择了让步。

上大学后,金朝强开始有些后悔,甚至还动过换专业的念头,“以前陪父母在田里劳作,我干的都是比较轻松的活。轮到自己真正‘单干’时,才发现困难多了很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金朝强说服自己要坚持下去。

后来,金朝强慢慢发现了农学专业学习的乐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通过研究可以探寻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金朝强2020年来到海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水和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被称为水氮耦合。水氮耦合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金朝强当前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对水分控制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他选择在海南的旱季开展田间试验。从2021年开始,每年二月至七月,金朝强都会待在临高县南宝镇的试验基地,精心呵护田间的水稻。

试验基地距离临高县城60多公里,十分僻静。试验期间,金朝强每天都要到田间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记录试验数据,采集样品,进行测试分析。

海南天气多变,有时会突然下雨打乱试验计划。一次,金朝强早上起床后,看到天气预报显示无雨,便到试验田打农药防治病虫害。不久,突然下起大雨。这场雨整整持续了一天。第二天,金朝强跑到田里,发现许多水稻的叶片都变黄了,仔细观察后发现水稻得了急性稻瘟病。

“当时我十分担心,马上联系导师说明情况,请教解决办法,然后又赶紧用农药进行紧急防治。”金朝强说,由于防治及时,水稻很快就缓过来了,没有对试验结果造成太大影响。

从那以后,金朝强在进行试验时更加细致。经验的不断积累,也让他此后能更加从容应对试验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田间温室气体样品的采集,也是金朝强的研究工作之一。“我要把采集气体的静态箱放在试验田里提前装好的基座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从里面抽取一定体积的气体,储存到气瓶里。”金朝强说。这项工作要在天气晴朗时进行,金朝强工作时衣服常常被汗水打湿,“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在临高采集气体样品后,并不意味着能停下来暂时休息一下。金朝强要马上赶回位于海口的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在24小时内测定样品中不同种类气体的浓度。

“每次取样对栽培试验都很重要。如果出现错误或错过时间,可能就要等到第二年才能重来一遍,这样会导致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每次采样前,我都会仔细检查设备,确保不出纰漏。”金朝强说。

坚持付出终有回报。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的坚守,让金朝强的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海南大学就读期间,金朝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10篇SCI论文,其中1篇还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近十年间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各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他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论文,对稻米中活性物质的种类和功效,以及水氮耦合对水稻活性成分积累和生产环境足迹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比如我所在的中和书院,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能够安心从事科研工作。”金朝强说,“下一步,我将继续在高校从事作物学研究工作,扎根田间地头,争取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更多学生,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海南大学学生曹夏馨:专业竞技,在“实战”磨砺中超越

曹夏馨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曹夏馨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南日报记者黎鹏

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海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0级学生曹夏馨,常常想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课程学习、志愿服务、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

2020年,曹夏馨离开家乡湖南,来到海南大学就读。与很多本科生一样,初入大学校园的曹夏馨有些迷茫。后来,通过和老师们交流,他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比如,为了巩固自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他会在网上学习其他学校开设的类似课程;给同学再讲解一遍知识点,加深自己的理解;养成分阶段完成目标计划的好习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良好的心态、自律的意识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曹夏馨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来,他的学业成绩综合排名一直位列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学校特等综合奖学金,在大三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高中时,曹夏馨开始接触志愿服务。上大学后,他报名参加了善行100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贫困山区儿童进行募捐。“完成募捐后,善行100的小程序上会显示受助儿童信息,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义。”曹夏馨说。

2021年,曹夏馨参加学院组织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前往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支教。

“我主要教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然后和一些低年龄段的孩子玩游戏、做手工。”曹夏馨说,那次支教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却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一次,我陪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眼镜不小心掉在地上。一个小朋友迅速帮我捡起来,还用自己的衣服帮我擦眼镜,擦好后再还给我。”曹夏馨说,那个孩子淳朴的眼神至今还停留在他的脑海里,让他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校期间,曹夏馨积极参加众多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去年2月,他和4名海南大学学生组成“腈雕细琢队”,开始备战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在团队中,曹夏馨主要负责CAD制图和可行性报告撰写。由于是第一次参赛,他和队友们都比较缺乏实战经验。

“一开始,我不知道如何获取很多数据,绘图技巧也不够熟练,只能参考往年的参赛作品反复练习。”曹夏馨回忆说,竞赛项目准备战线拉得很长,但进展却不太理想。“大家都在冲进度的时候,又碰上期末考试,感觉压力很大。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帮互助下,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8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曹夏馨和队友在华南赛区决赛中对参赛作品进行演示,最终获得赛事二等奖。

除了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外,曹夏馨还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赛事。他所在比赛团队的参赛作品《安泰医疗——光敏敷料助力复杂性伤口愈合》,获得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2年,海南大学启动书院制改革,曹夏馨当选为该校子衿书院第六党支部支部委员。这个党支部里有本硕博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在日常活动中会分享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心得。

“作为‘书院—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的受益者,我觉得这种模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了更多交流机会,更有助于彼此成长。”曹夏馨说。

今年秋季,曹夏馨将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希望能继续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书写更精彩的人生篇章。

海南省工业学校学生吴清松:技能赛道,从“新手”到“选手”的蝶变

吴清松阅读专业书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吴清松阅读专业书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海南日报记者张琬茜

5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2022—2023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100名获奖学生优秀代表的照片和简介依次排开。“第8版上,第3列第6排穿校服的那个学生就是吴清松!”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吴清松所在班级班主任钟时辉近日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约2万名中职学生荣获2022—2023学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其中,来自海南工业学校的吴清松,作为我省唯一的中职生优秀代表登上《人民日报》。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获得这项殊荣。只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中职生也能拥有广阔天空。”吴清松说。

中考后,吴清松因为与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情绪一度跌入谷底。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认识到学习职业技能也能开辟一条新的人生道路。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海南省工业学校,选择就读“3+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刚开始,我对职校有一些误解和偏见。”吴清松坦言。入校后,他看到很多学生通过学习技能,在各类技能比赛的舞台上发光,心态慢慢发生了转变。

在海南省工业学校,吴清松一跃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当他开始学习数字化设计相关知识时,就被这种新型设计创新模式深深吸引。通过学习实践,他逐步掌握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

平时,吴清松喜欢“泡”在实训室里。周末,许多同学结伴出去游玩,他常常独自来到教室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内容。“他很专注,求知欲很强,坚定地朝自己的目标努力。”钟时辉这样评价。

根据图纸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再进行3D打印和数控加工……无论是庞大的工程车模型,还是精致小巧的VR眼镜,吴清松都游刃有余。

“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业设计时,学生不仅要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产品的结构,还要兼顾其实用性、美观性等,最终成功装配才算完成所有步骤。每件设计作品都融合了多方面的技术。”钟时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清松的专注和努力,让他获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他先后获得海南省技能大赛工业产品与创客实践项目银奖、海南省自贸港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项目优胜奖,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三等奖。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对吴清松个人技能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断探索和创新精神的肯定。

在吴清松看来,只有不断动手实践、以赛促练,才能让自己在赛场上绽放光彩。丰富的参赛经历,也让他收获了不少与其他中职学校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

从“新手”成长为“选手”,吴清松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钟时辉告诉记者,该校采用“老带新”的梯队训练形式,吴清松不仅是赛场上的“老选手”,还是老师的“好帮手”。在完成训练任务之余,吴清松还热心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和困难,给师生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同时,他还特别注重体育锻炼,坚持每天跑步,曾在校运会上夺得男子4×100米比赛金牌和男子200米比赛第四名。

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吴清松说,获得国家奖学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起点。他会继续努力,争取以后能在本科院校学习深造,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原标题:海南三学子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国奖”炼成记

责任编辑:林靖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