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新疆干旱荒芜沙地苜蓿种植实现新突破,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30%以上,为新疆乃至全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新疆干旱荒芜沙地苜蓿种植实现新突破,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30%以上,为新疆乃至全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
近日,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和佳新村苜蓿试验田,由新疆农业大学牵头主持的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取得新突破。
5月9日,项目组邀请5名专家对和田地区苜蓿高产示范区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显示,采用新技术种植苜蓿田间长势良好,苜蓿干草产量比传统方法提高30%以上,节约25%以上的灌溉用水。
“测产平均每平方米鲜草产量在3.5千克左右,保守估计第一茬苜蓿每亩干草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年产量有望突破每亩1.3吨。”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石河子大学教授张前兵说。
畜牧业是和田地区传统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种植苜蓿历史悠久,其大叶苜蓿更是名扬四海。然而,长期以来,和田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有限,饲草种植只能利用沙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由于受到沙地土质疏松、夏季高温等自然条件限制,苜蓿种植面临建植难度大、产量低、效益差等难题,建设高产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是解决畜牧业发展饲草料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
为此,项目组在当地开展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研发,利用小麦等一年生作物收获后的残茬保护苜蓿幼苗的种植模式,根据苜蓿不同阶段生长特点,采用微喷灌溉和地下滴灌或半固定式喷灌方式,帮助苜蓿抵御风沙和高温侵袭,攻克沙地苜蓿建植难题。同时,项目组研发不同秋眠级混播建植等技术6项,集成风沙地苜蓿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两套,创制了沙地保水促生土壤改良剂、沙地苜蓿种植专用肥料新产品,建成技术示范区5000亩。项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项,为解决饲草料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项目专题负责人、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副教授谢开云说,项目研发技术模式集成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沙地苜蓿越冬难题,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还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乃至全国饲草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风沙地等边际土地进行高效种植,为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