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匠心创造非凡

筑梦现代化 匠心创造非凡
2024年05月14日 08:00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编者按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全市广大职工学习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2023年10月以来,市总工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文广旅局、市国资委、邯郸新闻传媒中心等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2023年“邯郸大工匠”年度人物寻访宣传活动。通过工会寻、媒体访、群众推等方式共寻访推荐110名技能型职工,涵盖煤炭、钢铁、冶金、电力、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建筑、卫生及非遗项目等多个行业和工种。在此基础上,通过审核筛选、专家评审、会议研究、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了2023年“邯郸大工匠”和“邯郸工匠”年度人物。

他们来自不同岗位,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创造新的业绩,全力践行工匠精神,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工匠人才的风采。

韩鹏龙

韩鹏龙,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一炼钢厂生产技术室主任,负责一炼钢厂品种钢开发、新技术应用及质量提升工作。他曾获评2023年邯郸大工匠年度人物,河钢集团最佳工匠、金牌工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获第十七届模拟炼钢挑战赛北亚地区职业组冠军,在第八届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中荣获企业组炼钢单项二等奖。

他先后主持起草并制定了《转炉操作规程》《转炉技术规程》,完善了现场生产、技术预案,并修订了轴承钢、齿轮钢等钢种作业指导书。他主动承担重轨钢、轴承钢、齿轮钢、纯铁等研发任务,与工友们相继开发及优化高速轨、欧标轨等50余个新品种,为公司产品挺进高端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重轨产线优化RH及连铸工艺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重轨钢年产量创历史最高;炼钢工序的钢轨探伤报伤率完成1.79‰,创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

他不断创新工艺控制,在纯铁生产上解决了小方坯生产纯铁的流动性问题,填补了国内小方坯不能生产高端纯铁的空白,并解决了轴承钢、齿轮钢流动性及夹杂物控制难题,在攻关过程中创效约330万元。

李波

李波,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炼钢技术中心主任,高级炼钢工艺工程师。他领衔开展了十余项重大技术创新攻关,目前拥有12项国家专利技术,获得河北省科技厅认定的“国内领先”科技成果4个,获得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QC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2个。

他从基层一线干起,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技术标兵、劳动模范,带出一大批岗位技术能手,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2.4亿多元,为裕华钢铁高质量绿色发展、助推公司融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100强作出了贡献。2022年,以其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获得“邯郸市十佳创新工作室”,2023年被授予河北省劳模工匠和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河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波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9年6月,公司成立了“李波职工创新工作室”,仅在一年多时间里就先后完成3个大项、15个小项的技术攻关,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针对“高效连铸”这项技术难题,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反复研究,多次试验,最终将板坯拉速由原来的每分钟1.1-1.3米提高到了现在的每分钟1.6-1.75米,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材耗,使公司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杜焰升

杜焰升,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执行经理。他从基层钳工干起,三十余年以“螺丝钉”精神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岗位技术能手、河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2023年9月,中国华冶杜焰升特级技师工作室正式揭牌,工作室根据立项课题开展项目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推广使用创新成果和新操作方法,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关键性施工生产难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参加工作以来,杜焰升就树立了“凭本事吃饭,靠技术挣钱”的朴素理念,把实干当作锤炼意志的舞台,把实践当作磨炼技术的学校,掌握了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成为汽轮机安装的行家,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参与安装的多个大中型工程项目获得优质工程,成为新时期技术型职工的杰出代表。

孙海潘

孙海潘,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武安本级轧钢部二轧作业区作业长。近年来,他先后在国家、省部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九项,荣获中国质量协会中央企业QC成果发布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孙海潘一直奋战在轧钢生产一线,他充分发挥自己轧钢专业的技术特长,针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展开技术攻关,成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公司轧钢工艺装备升级改造、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以来,他三次荣获公司技术创新标兵,先后两次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

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矿用树脂锚杆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等近百个新产品,公司优特钢产品年产量由2019年的不足10万吨提高至目前的70万吨以上。2020年以来,他带领的团队成功将两切分轧制工艺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的控轧控冷工艺相结合,之后又攻克了产品外观质量差、班产水平低等技术难题,将φ15PSB830精轧螺纹生产效率提高到80%以上,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产品远销欧洲、中东市场,累计增效1000余万元。该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先后荣获河北省冶金科学技术奖、河北省质量技术奖。

江军伟

江军伟,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建材分公司职工。2018年7月开始从事骨料生产、设备、工艺管理,几年来多次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项目改造,改变了以往骨料脏乱差的生产环境,提台时、降电耗,优化工艺,降本增效,不断对设备进行改进,确保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到位。

2022年,他组织实施了破碎系统增产改造,减少了物料对设备的直接冲击,提高了设备有效输送能力,降低了设备运行能耗,使设备传动装置因冲击夯砸产生的各项事故减少。

他于2023年实施了增加40mm-80mm产品改造,通过对现场加装监控装置实施放料操作自动化,在下料点增加收尘负压管连接原有8号皮带机尾收尘器进行扬尘收集,装车区域实行棚化,实现了安全、环保的要求。加强物料产品多样化,对市场销售要求扩展了空间,增加了产品效益,可实现每年增加利润60-100万元。他还对棒条给料机工艺进行提产改造,根据现有设备安装设计对棒条进行安装技术改造,运行后同比台时从2022年平均台时425t/h提高到2023年平均台时450t/h,电耗降低至2.38度,同时降低了能耗。

赵会和

赵会和,河北永创通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曾入选为河北省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市劳动模范。

他深入钻研包装技术,开发一系列二次包装设备,填补了行业国内设备的空白,48000瓶/小时产能的二次包装设备已完全取代进口,实现了国产化。他在从事饮品后道二次包装行业17年间,陆续开发了一系列纵深发展的机型,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膜包机市场占有率全国遥遥领先,永创通达公司成为业内膜包产品品类最全,包装产能跨度最大的饮品二次包装企业,先后获得各种专利30余项。他大胆开拓创新,布局了装箱机、码垛机和恒压输送的产品装备,形成了四大产品设计中心,120多种机型的繁荣局面。目前永创通达公司的产品以其良好的包装成型技术,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品畅销国内外诸如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国家地区。

公司于2020年建立河北省级饮品后道包装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他出任中心副主任,除企业自立项外,还承担省市多个项目,培养了20余位行业精英,公司多次荣获各级技术进步奖项,他也成为企业内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

徐锋

徐锋,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他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他积极参与金力股份隔膜研发项目,积累了大量经验,已成为金力中坚力量,该项目获评河北省科技进步奖、邯郸市科技进步奖、永年区政府质量奖,他本人获评电池网中国电池行业2019年年度人物等。

工作中,他勇担技术重任,不断攻克生产难关,主持参与完成多个改进、研发项目。他还主动扛起“传帮带”责任,为年轻的技术人员传道授业解惑,有效提升团队技术实力。2018-2020年,他担任课题骨干,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截硫导锂类固体电解质修饰高强复合隔膜(课题编号:2018YFB0104203),并负责2019年“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涂覆隔膜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为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科研力量。

他高度重视创新,研发高竞争力产品,打破技术壁垒,提升企业竞争力。截至2022年12月,授权及正在申请专利230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他还参与起草《锂离子电池聚烯烃隔膜》国家标准,标准号:GB/T36363-2018,以及参与制定动力电池隔膜行业标准。

齐静静

齐静静,河北坤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她深耕建材行业10余年,参与多项新型混凝土技术研发,在她的主导创新下,坤石建材开创了邯郸地区“三个一”:第一个与清华大学建材试验室展开校企合作、第一个率先批量使用机制砂等新型原材、第一个创建集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化优势的环保标杆建材企业。

她组织建设了技术研发中心,并采购行业先进设备,现技术中心研发、检测能力均达到国内同行顶尖水平。齐静静所带领的研发团队与清华大学建材试验室、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院校展开广泛技术交流,在新产品、新材料研发、推广、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展开多项合作,企业现已获得专利10项,参与省、市科研课题2项,并带领团队研发透光混凝土、彩色混凝土、无砂透水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等多种建材新产品。在她的管理下,公司规模扩大、效益提高、质量稳定,公司先后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邯郸市高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清华大学实践教学基地、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智慧工厂、中国商品砼行业最佳品牌示范企业等。

王群英

王群英,大名县业兴民间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家协会会员。

在40余年的草编艺术道路上,王群英把草编打造成了大名县的文化名片。王群英自筹资金对即将失传的大名草编技艺进行抢救、保护,建立了自清代、民国以来一系列国家级非遗大名草编档案及大名草编展馆。她把大名草编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美术相结合,以天然小麦麦秆为材料,纯手工制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十二个草编艺术大系列,先后参加了百余次国内外各种大型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并多次获奖。

她在县域8所中小学校建起了草编传习所开展传承活动,积极开展大名草编进乡村,采取“传承人+公司+基地+农户”一条龙式家庭分散型传承生产的运营模式,在全县建立了8个集传承、培训、孵化、生产和辐射带动于一体的大名草编技艺传承基地,有近5000余名农村群众接受培训,有200余个家庭草编作坊、30余家草编微工厂在大名乡村异军突起,辐射带动近20000名农村百姓利用草编增收。

郭晓龙

郭晓龙,省级注册陶艺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家,磁州窑新一代瓷塑艺术传承人。他创造性地把当代时尚元素融入到磁州窑传统的艺术风格之中,形成了“粗犷与文韵相结合、豁达与细腻相统一”的特色。瓷雕作品《贵妃醉酒》等先后荣获省、市级多种奖项,部分作品作为邯郸市名优作品被介绍到国内外。

2017年,彭城“小豆湾古窑”濒临坍塌,郭晓龙修复了这处明代馒头窑,以及周边清代瓦房两间,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小豆湾古窑遗址陶瓷研学基地”,为当地陶瓷爱好者提供体验和交流的平台。陶瓷研学基地自创立以来,郭晓龙带领团队研发了磁州窑陶艺体验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为研学体验者讲解磁州窑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制作,让体验者在玩耍中感受磁州窑的文化魅力,让大家更加了解磁州窑,喜爱磁州窑。

迄今为止,研学基地已创办各种亲子活动、传习活动等,累计接待6000余人。在此期间,他积极响应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深入校园开办讲座,为学生传授磁州窑文化知识,为当地老师培训技能。2022年,该基地被邯郸市评为科普基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邯郸市 工匠精神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