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日成都银行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亮相,让这家“万亿级”西部城商行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过去一年,成都银行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不减,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年报显示,2023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7.02亿元,同比增长7.22%,归母净利润116.71亿元,同比增长16.22%。据披露,2024年一季度,成都银行业绩延续增长势头,营业收入56.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7%和12.83%。
展望2024年,成都银行表示,将深刻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本土法人金融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资源聚合作用,纵深推进公司金融提质增效,持续做优做强小微金融服务,坚持个金业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业务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风控精细化管理,并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
跨入万亿级城商行行列 整体业务增长连创新高
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国有控股、外资战投、股权多元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2018年1月四川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城商行,多年来,成都银行切实履行上市公司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多年位列上市银行前列,逐步形成了风险控制稳健、成长动能充足、经营特质鲜明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从上市之初总资产规模4345.39亿元,到2023年末资产规模迈上万亿新台阶,成都银行利用不到五年的时间成功实现了再造一个“成都银行”。这不仅意味着成都银行面对趋严的监管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快速找到一条从规模引领向效益优先转变的发展转型之路,也意味着打造高效、精准的客户经营模式,探索高质量、可持续的业务模式成为成都银行发展的最佳路径。
对于成都银行来说,2023年跨入万亿级行列,不仅仅是资产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再次跃升。凭借战略发展定力,过去一年,成都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整体业务增长连创新高。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达10912.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5.93亿元,增幅达18.92%;存款总额7804.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57.69亿元,增幅达19.21%;贷款总额6257.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9.16亿元,增幅达28.27%,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连续三年实现千亿级增长。
近年来,成都银行在实现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资产增速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盈利能力亦保持在行业前列。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8%,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实现八年连降;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78%,连续四年位列上市银行最佳。此外,拨备覆盖率为504.29%,较上年末增长2.72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上市银行第一梯队;流动性比例为77.85%,流动性持续充裕。在英国《银行家》2023年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中,成都银行排名第181位,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跃升。
扎根区域经济发展 深化“三大护城河”战略
成都银行扎根川陕渝三省市,持续拓展政务金融业务、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业务“三大护城河”战略纵深,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从各业务板块来看,成都银行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等重大机遇,深耕招商引资领域的金融需求,针对重点招引目标企业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为公司金融业务上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成都银行以精准营销体系为引领,以“核心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为拓展思路,深入开展行业研究,完善重点产业链“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省市产业生态圈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累计为近3000户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投放信贷资金超千亿元,省市重点产业链实现金融服务100%覆盖。其中,服务于京东方、极米科技、商汤科技、科伦药业等链主级企业超百家,协同推动海目星激光、蜂巢能源、士兰半导体、巴莫科技四期、通威太阳能等重点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对成都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服务覆盖率分别超60%、80%和90%,科技金融业务余额、增量位列全省金融机构“双第一”。
在发挥区域金融先锋带动作用方面,成都银行充分运用地方法人机构“小快灵”机制优势,以专业化金融解决方案不断增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内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与社会民生建设的金融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力争以更优质金融服务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按照“3+5+7”的发展思路,不断强化经营特质,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持续巩固政务金融业务、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业务“三大护城河”;深度聚焦实体客群行业研究及风控体系搭建、异地分行贡献能力提升、特色财富管理业务顾问服务品牌打造、“消贷超市”特色品牌升级、金融市场业务收益贡献扩大“五大提能方向”;进一步激发风险、人力、科技等“七大管理能力”的价值转化动能,在应对息差收窄与资产质量压力抬升两大行业挑战中,锻造韧性、提升价值创造。
截至目前,成都银行网点布局已较上市前增长超40%达250家。其中,四川省内机构网点布局增长72家,成都市域内网点布局增长53家、优化调整27家,县域覆盖率达100%。同时,持续深化与重庆各区域的战略合作,先后与重庆江北、沙坪坝等多个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给予各类政策和信贷资源倾斜,广泛开展金融业务合作,累计信贷支持超250亿元。成功落地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债务融资工具、四川首单“双碳”绿色金融债券,四川地区信用债承销数量排名全省第二。
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24年,成都银行深刻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牵引带动更多金融活水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成都银行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立足助力区域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两条主线,全力提升全行参与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市场竞争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对新发展格局服务效能。
在科技金融方面,目前成都银行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94%。下一步,将以科技专营支行为抓手,完善“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项授信+专属产品”服务模式,通过“融资+融智、商行+投行”的方式,持续优化丰富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筹措、财务顾问、产业引介等产融一体化的全程金融服务。
在绿色金融方面,成都银行近三年已累计为绿色低碳产业投放贷款超400亿元,绿色信贷复合增长率91.6%。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完善绿色信贷体系,用好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持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丰富绿色金融创新产品,提高绿色金融业务效能,助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普惠金融方面,目前已构建政银类、场景化、供应链三大产品体系共计20款信贷产品,以“科创贷”“壮大贷”“文创通”为代表的特色产品,累计为超12000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近650亿元贷款支持。下一步,成都银行将深入开展普惠金融专项攻坚行动,从利率政策、产品配套、激励手段等多方面着手,全力提升普惠业务占比,确保普惠政策惠及更多小微市场主体。
在养老金融方面,成都银行将创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的存款和稳健理财专享产品,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扮演好老年客群生活与金融服务的全能管家,打造成都银行适老服务品牌。
在数字金融方面,围绕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目前为市属和区属集团企业量身打造的集团财资管理系统已在近150家集团落地,管理账户余额近1000亿元。下一步,成都银行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客群,坚持数字化转型与业务经营工作深度融合,围绕“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用力,加速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
聚焦“三大工程”建设 力促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近年来,成都银行围绕“三个做优做强”,积极支持城市宜居品质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6个城市建设项目授信超450亿元、投放超200亿元,覆盖12个区(市)县,投放额度和覆盖区域位居全市商业银行前列。
成都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紧跟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大工程”建设相关政策指引,调研学习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先行区域金融同业先进经验,全力探索支持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合规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拓展城市空间、增进民生福祉。同时,围绕《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强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市级相关部门的政策对接,重点关注成都市各区(市)县保障房建设实施计划安排,及时推出金融服务方案,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与此同时,成都银行围绕全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助推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全力融入成都市实体产业建圈强链行动,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截至目前,共为3000户产业链上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1000亿元,重点产业链基本实现100%覆盖。同时与成都市上市公司合作覆盖率达83%,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0%、94%,被评为全省首家“科技金融创新基地”银行。下一步,将围绕全市“8+28”产业圈链和“2+10”产业集群发展,开展实体产业服务“双千亿”工程,通过“行业研究+丰富产品+招引协同”等组合拳,助力全市重点产业链“薄弱缺”环节高能级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的招引和培育,提升重点产业链覆盖率,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数据来源:成都银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