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域 促提升】增进民生福祉 描绘幸福画卷——天祝县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观察之三

【强县域 促提升】增进民生福祉 描绘幸福画卷——天祝县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观察之三
2024年05月14日 08:36 每日甘肃网

【强县域 促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 描绘幸福画卷

——天祝县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观察之三

俯瞰祁连山下天祝县哈溪镇的美丽村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峰 洪文泉 金奉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龙毅

  行走在4月的天祝,远处一条条笔直的农村公路织出“幸福网”,近处一排排林立的楼房圆了“安居梦”,一项项利民为民的政策托起当地群众的“小康梦”……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近年来,天祝县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夯实民生基石,解决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绘就出一幅幅动人的民生图景。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座团结安定和谐的幸福之城,向我们展示着厚重的民生底色。

老有所养 兜牢民生底线

  抓经济、促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惠民生。在天祝县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中,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是一个格外响亮的动人音节。

  春光盈盈,天祝县城10公里外的岔口驿敬老院里笑声频频。

  树荫下,须髯如雪的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田野里,数十位老当益壮的“老把式”搬运薯种、培土覆膜,忙得不亦乐乎。

  “土里翻腾了一辈子,闲着难受!”74岁的老人安发挥着锄头开沟,与身旁的老搭档相互配合,种下一粒粒种薯。

  安发是大红沟镇红沟寺村村民,2016年,他来到岔口驿敬老院生活。如今,安发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一日三餐不用愁,吃穿用的有人管,就算有个头疼脑热,敬老院也有专职医生能看病。”操劳大半辈子的安发,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占地309亩的岔口驿敬老院是一所集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托养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这里供养着天祝县177名特困对象。

  “一百多位老人情况各有不同,在精心照料无劳动能力老人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很多农村老人‘闲不住’的心理状态。”岔口驿敬老院院长王进宝介绍,为此,敬老院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蔬菜、马铃薯、绿麦种植和牛、羊、猪养殖产业。

  “量力而行的院办经济既能减轻财政压力,又能为身体状况好的农村老人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王进宝说,老人们无论自愿参加种养活动还是在食堂、洗衣房干点活,都能拿到相应的报酬,大伙儿都满意。

  顺着王进宝手指的方向,白色地膜和日光温室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光芒,畜棚里时不时传来牛羊的叫声……对于农村地区的老人来说,眼前熟悉的环境,不仅让他们有了更亲切的归属感,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非常有价值。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事关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福祉。

  对于失能老人来说,天祝县为他们准备了更现代化、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敬老院对面的一座崭新大楼,就是天祝县投资6000万元打造的天祝县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床位250张,老人生活、康复、医疗、娱乐等功能区一应俱全,今年8月就可以投入运营。

  “建设这样一个多功能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对健全和完善天祝县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养老设施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天祝县民政局社福办负责人朵兴龙介绍。

  不仅如此,近年来,天祝县多方筹资建成赛什斯镇、哈溪镇、华藏寺镇3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400多名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文化娱乐、助餐送餐等多方位服务。

  同时,还通过改造提升老旧村委会房屋、闲置学校房屋的方式,在全县建成“长寿食堂”7个,为农村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可口饭菜,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达9.54万人次。

  截至目前,天祝县现有养老机构7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6家。集中供养老年人441人,其中供养特困对象327人、残疾人77人、社会化老年人37人。在天祝,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然建立。

病有所医 笃行利民之举

  病有所医,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天祝县不断加大为群众办医疗惠民实事力度,让群众就医看病更有“温度”。

  天祝县赛拉隆乡地处祁连山腹地,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为了方便群众看病,乡卫生院院长董海超一有时间便带着药箱走村串户,为辖区居民做健康检查和随访。

  “赛拉隆乡两个村离乡政府比较远,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董海超说,为此,卫生院两名医务人员实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模式,承担辖区47户162人的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近年来,送医进乡村、进百姓家门的医疗服务工作模式是天祝县持续推进健康助力就业、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天祝县组织基层卫生院医生和乡村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负责辖区“慢病”患者的随访;健全“慢病”门诊、“一站式”报账窗口,配齐“慢病”管理设施设备,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在每个“慢病”患者家中,明确1名健康意识强的家庭成员作为“家庭健康管家”,监督“慢病”患者服药。

  “年纪大了,出门腿脚也不方便,之前每次身体不舒服想去看病都很为难。现在好了,大夫直接上门看病,诊疗都是免费的,这样的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提起上门服务的医生团队,松山镇石塘村村民杨国栋赞不绝口。

  如今在天祝县,由一名全科或临床医生、一名公卫人员和一到两名乡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已经有200多支,他们的出现,让天祝县真正打通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住有所居 勤思富民之策

  “前几年跟着政府发展产业忙致富,如今我们的居住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了。”午后时分,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李秀兰收拾完家务,在广场上沐浴着阳光。

  一座座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干净整洁的主题广场上长廊、乡村大舞台、卫生间等各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谈起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李秀兰难掩笑意。

  看到村里来了客人,李秀兰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坐。干净的院落覆盖着玻璃暖廊,6间房屋被主人收拾得窗明几净,房屋的各个角落栽满了花花草草。

  “盖房子的时候,我们搭顶棚,政府就给我们奖励花园;我们打了地坪,政府帮我们修台阶;我们保持室内卫生整洁,政府奖励了一幅字画;我们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齐,政府还送了一副木制楹联。”李秀兰笑着说政府帮、自己动,才有了这么舒适的家。

  “以前的炭窑沟村人畜混住,大伙儿各扫门前雪,村子卫生状况十分不堪。”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郑连东说,围绕生态宜居目标,炭窑沟村坚持“政府打基础、群众靓庭院”,争取镇政府奖补资金,专门建立了“群众搭顶棚,政府奖花园;群众打地坪,政府奖台阶;群众靓居室,政府奖书画;群众美环境,政府奖楹联”的“四干四奖”激励机制,打造美丽宜居和美乡村。

  “这两个烟灰缸是村民们自发用废弃的洗衣液桶改造的。”“这一排顶着锅盖的旧轮胎是我们发动村民旧物改造的垃圾桶。”郑连东说,通过和美乡村建设,炭窑沟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从矮小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新式住宅,从原始的牲畜圈棚到干净整齐的养殖场……如今的炭窑沟村,远处是正在火热建设中的南泥沟景区,四周高原夏菜基地环绕村落,村民们靠种植高原夏菜、育肥牛羊迈上了富裕路。

  天祝县持续推动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受益的不止炭窑沟村。

  天堂镇,素有“天祝小江南”的美誉。如今的天堂镇,引人入胜的不仅是千年古刹和自然风光,还有大大小小的“文明村”“美丽庭院示范村”“巾帼文明示范村”。

  抬头是“画”,入目是“景”,走进天堂镇本康村,宛若走进了由黄墙青瓦、碧水青山构成的“世外桃源”。洁净清爽的街巷蜿蜒曲折,错落山间的新居里花香四溢……

  天堂镇本康村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修建观光栈道、观景台、旅游厕所,不断打造景观建设,创新移风易俗举措,提升家风民风乡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环境好了,自己住着舒服,出去也感觉自豪。”提起村子里的变化,本康村的村民们纷纷感叹。

  天祝县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天祝县已建成美丽乡村115个,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市级和美乡村7个,工作实践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典型案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天祝县在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让“发展为民生”的理念扎扎实实地体现在了全县工作的各个环节。

  如今的天祝县,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正在渐次出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