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向“绿”,工序有“智”,管理上新,激发传统产业“青”动能

技术向“绿”,工序有“智”,管理上新,激发传统产业“青”动能
2024年05月14日 07:30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10期,总第907期),原题为《“旧”产业,“青”动能》。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顾佳贇

“传统企业竞争压力大,大家都有你争我赶的奋斗意识。硬件上来了,管理也必须跟上。传统行业的青年企业家,只有跑在行业的前面,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金鼎智造总经理邓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8月17日,郑书剑和团队成员现场对阀门加工进行沟通交流2023年8月17日,郑书剑和团队成员现场对阀门加工进行沟通交流

我国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食品等领域,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聚焦“创新”二字做好文章,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日前,2024年一季度经济主要指标陆续公布,国民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比2023年同期和四季度均有明显回升,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近2个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这37个行业中,传统产业占比75%以上,可以说,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一个重要引擎。

传统产业向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转型升级,离不开青年人才汇聚而成的“青动能”,这一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也为年轻人就业创业孕育了大量机遇。

“机会存在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谁能最快最好地着力解决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谁就能赢得先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建议年轻人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都可更多关注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一起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追求这一市场需求。”

技术向“绿”

4月20日,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会上,潍柴动力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的柴油发动机,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创科技”)发布了一款本体热效率55.9%的天然气发动机。两个新产品让中国内燃机在热效率这一关键经济性指标上双双打破全球内燃机热效率纪录。

从1897年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内燃机成功面世至今,业界就在不断挑战热效率极限,如今这一指标每提升1%都难能可贵。

评估发动机经济性有两大指标,一是效率,一是环保,二者密切相关。目前全球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平均水平为46%,与之相比,采用力创科技本体热效率55.9%的天然气发动机,可节约综合能耗10%左右,可降低碳排放20%-30%。

力创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船舶动力电控总成系统研发制造。“发布新产品,犹如攀上了一座山峰。十多年前,我们还在山谷。”力创科技董事长王立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80后企业家”“博士高管”,这是王立峰身上的标签,他博士就读于山东大学,专攻电控方向。身为山东德州人,省内城市潍坊又是中国内燃机产业的摇篮,2010年王立峰将所学专长与城市产业优势相结合,在潍坊注册成立了力创科技,开始研发天然气船用发动机电控总成。

“研发天然气船用发动机,这个想法在十多年前几乎没人理解。那时所有船舶都使用柴油发动机。”但王立峰判断,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指引下,未来中国产业一定会对排放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推广清洁能源是必然趋势。

立志“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放弃“拿来主义”,王立峰和他的力创科技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完全自主研发发动机最核心的电控系统。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电控总成就是发动机的大脑。电控总成提供智能的控制功能,而机械部分则负责将这些控制转化为实际的动作,两者共同协作,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王立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如同在大海中孤帆行舟,十多年间,力创科技累计投入了1.8亿元。2016年初,力创科技首先攻克“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拿下17项发明专利,打破国外垄断。随后,又突破了发动机的智能热管理系统、全升程连续可变气门系统、电辅助复合增压系统等核心技术。

高热效率气体发动机电控总成研发成功后,力创科技最初只是将电控总成应用于发动机与船舶。王立峰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电控总成制造出发动机后,还能应用于商用车、拖拉机、增氧机、矿山设备等不同领域,甚至关键的核心技术与简单的通用技术相叠加后,就能直接生产出上述终端产品。

2023年,王立峰和团队新征地400亩用于智能拖拉机整机制造。“那些很炫的技术,我们拖拉机上都有,通过电子控制,拖拉机的性能系数将极大超越传统拖拉机,但价格是目前市面上进口产品平均价格的一半,相当于拿奥拓的价格买了台奥迪。”王立峰说。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明明认为,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和未来产业是“孕育”的重要载体,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塑成”的重要阵地。传统产业占比高是山东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这决定了山东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塑成”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十分肥沃。

“山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高污染、高耗能等行业,以清洁生产技术为牵引,积极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实现传统制造业集约化、绿色化转型。”姜明明说。

在距离山东潍坊1300多公里之外的湖南长沙,山河智能装备集团(以下简称“山河智能”)挖掘机事业部青年副总经理范峥嵘和团队同样处于攻克技术的喜悦中——两个月前,山河智能自主研制的首台纯电无尾型液压挖掘机在山河工业城下线。

范峥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2007年开始,企业团队研发成功一款油电混合的挖掘机;2014年,又开展了另外一款液压混合动力节能型挖掘机的研发。

为降低产品能耗,范峥嵘和团队煞费苦心。“以大型矿用挖掘机为例,机器回位下臂时,有很大的重力势能,我们通过回收能量存起来,到第二次提臂动作时会首先释放储能器里收集的能量,能量不够了发动机再跟上,这种方法可以节省15%-25%的燃油。”范峥嵘说。

长沙是老牌的重工业基地,目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规上企业超过400家,涵盖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等多个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要升级绿色产品概念,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环节的绿色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绿色施工。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有助于提升工业整体绿色低碳低耗发展水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说。

2024年5月,力创科技产业园低碳动力技术中心工程师正在加快高热效率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 (于姝妹/摄)2024年5月,力创科技产业园低碳动力技术中心工程师正在加快高热效率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 (于姝妹/摄)

工序有“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刚刚过去的一年,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德自控”)工艺经理郑书剑荣获了诸多荣誉。工作17年来,今年35岁的郑书剑相当多的时间都在车间度过,他做过设备调试、产品研发,但最有成就感的,则是“跨界”工作——改装工艺生产线。

学生时代就对数控加工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郑书剑,中考时,选择进入湖州市长兴职教中心数控专业学习。

2014年,郑书剑从上海回到家乡浙江湖州长兴县发展,入职中德自控。这是一家做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控制阀门细分领域的供应商。控制阀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关键组件,“铁疙瘩”看着不起眼,但功能可不小。

“在大型炼油场所里,要切断管道里的介质,必须用到控制阀门。这些介质包括石油、天然气、其他化学物质甚至有毒气体等。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控制阀门就是一道生产和生命的安全阀。”郑书剑说。

改装工艺生产线的初衷,源于用工难。郑书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那时候,哪怕给到月薪1.1万元以上,仍很难招到合适的技能型工人,而每个阀体生产至少需要10个工人才能完成。”

公司要从传统人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向人机结合的半自动化去发展,年轻的郑书剑主动请缨,进行工序和生产线的优化改装。

新工装、新工艺、新生产线需要运用数控编程专用软件使加工过程程序化、标准化,最大难点就是要打破原来的加工方式,通过优化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做工序整合。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原来一个阀体可能需要十几个不同设备,需要操作不同设备的工人一起去生产,现在我们要放在一台设备上,一次性全部加工完成。”郑书剑回忆道,前前后后经过几十次失败,历经一年多,新生产线终于诞生了。

“原先的生产工艺繁琐、误差大,产品质量合格率不理想,新生产线投产之后,产品在精度、效率、生产周期上形成突破。”郑书剑告诉记者,新的生产工艺让产品精度和一致性大幅提升,年均增产上千台,年均产值增产上千万元,该先进操作方法被评为2019年湖州市“十佳先进操作法”。

此外,郑书剑也带领员工团队探索进口生产线的高效替代,不但生产效率提升数倍,而且人员配置比原来减少50%以上,年均节省人力成本200万元以上。

通过生产线上创新,释放人力,提高产能,是传统企业升级改造的必由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500多个,生产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同样经过工序优化、生产线改造提升,位于山东枣庄市市中区的山东正凯纺织有限公司的智慧纺纱工厂内,目前生产万锭用工比以往减少了60%,生产效率提高了30%,研发周期缩短了40%,能耗降低了17%。

“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支撑作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改造升级,构筑起智能化转型的新优势,全面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姚磊说。

管理上新

走进位于广东中山市沙溪镇的广东金鼎智造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鼎智造”)新产业园,第一感觉是整洁、有序、现代化。不仅地面、过道见不到任何堆积的布料,所有生产环节也都进行了合理分区,秩序井然。

20年前,刚20岁出头的邓君来到沙溪镇创业,从5000平方米的厂房起步,2020年搬入投资近3亿元、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

和乔迁同时进行的,还有企业管理的迭代升级。“目前,大多数服装生产厂家依然采用传统生产布局,即不同生产环节设置在不同楼层。我们从裁片到车缝再到后整,都放在同一层车间里,实现了单层工厂全流程生产。”金鼎智造总经理邓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车间重新布局的基础上,金鼎智造还投入数千万元引进了大量业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如一台普遍在用的下摆机(用于T恤等服装下摆锁边的机器),一名普工就可以同时操作两台机器,日产能达到4000件。而在以往,一台机器至少需要一名技术工人,操作复杂、效率低。

按照传统服装生产流程,裁片在送到车缝流水线之前,往往会出现大量堆积的情况,不仅特别占地方,下一工序的工人寻找裁片也十分费劲。为此,具备按货架分类归整、凭二维码出入库等功能的“裁片超市”成为当下服装企业升级工序的必选项目。为了将效率提升到极致,金鼎智造对“裁片超市”再次升级,除裁片装箱需要人工录入二维码,取箱入库至货架、取箱出库至生产线等均由AGV机器人独立完成。

生产品质好不好、效率高不高,抬头就能看见,这是“80后”企业家邓君设计的“透明工厂”。“但要真正实现透明化管理,每一个生产流程的数据归集和应用都必不可少。”邓君说。

在新车间里,金鼎智造引进了全流程智能吊挂系统,其高速主轨长度达90米,可满足8条生产线的产能和速度,能够连接起所有环节。邓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今一件成衣从挂片到下线仅需2小时,而优化之前,这个时间大约是一周。

在层高约9米的智能立体仓库中,一排排巨大的金属货架整齐排列着,宽阔的传送带直通室外的货车,布料由此而入。仔细看,每卷布料上都贴着二维码标签。二维码中包含了上游供应商的所有生产信息,由AGV机器人自动入库后,布料上的二维码会与货架上的二维码进行绑定并自动录入系统。当生产线发出指令,AGV机器人会自动从货架上取出所需布料,“乘坐”电梯运送至生产车间的松布区,布料存取效率比传统叉车提高了2至3倍。

之所以要斥巨资打造新产业园区和数字化智能化工厂,邓君坦言:“既是时代所需,也是顺势而为。如今,随着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的兴起,客户下单模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以前客户通常要提前几个月下订单。现在通过‘一件代发’模式,客户可实时补单,这样降低了库存风险,也可根据销售数据实时作出调整,同时也倒逼着我们服装企业转型升级。”

沙溪镇的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如今在沙溪镇,有数千个生产车间,约1.1万家服装市场主体,数千家成衣企业,可以在3公里范围内,找齐各种生产配料,包括一粒纽扣、一张吊牌。

“传统企业竞争压力大,大家都有你争我赶的奋斗意识。硬件上来了,管理也必须跟上。传统行业的青年企业家,只有跑在行业的前面,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邓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张静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青年,向“新”发力》专题系列稿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传统产业 力创 王立峰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