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匈奴”“昭陵六骏”“舞马衔杯” 走近陕西遗存中与马有关的文物

“马踏匈奴”“昭陵六骏”“舞马衔杯” 走近陕西遗存中与马有关的文物
2024年05月11日 08:02 西部网

转自:西安晚报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唐·《百马图卷》(局部)唐·《百马图卷》(局部)

□文/图 段杨

古来英雄配骏马,比如关羽的“赤兔”、项羽的“乌骓”、秦琼的“黄骠”,这些神骏良驹的名气丝毫不亚于自己的主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古代,马不仅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农用畜力,战马更是宝贵的军事装备资源,马匹的数目与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国力的强弱。不仅如此,在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上,马也曾和沙漠之舟骆驼一样成为绝对主角。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遗存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留下了数量众多与马有关的文物——

“青铜之冠”: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青铜制造的巅峰之作

来到陕西,很多人一定会选择参观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之重器——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春秋战国时期,步兵是战场逐鹿的主要力量。根据史料可知,当时的秦国不仅有步兵,还拥有矫健的马匹、骑兵与战车兵,多兵种配合下战力极为强盛。秦最终能从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战马功不可没。

国家一级文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出土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礼制最高、最完整的古代车马,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秦铜车马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一号铜车马为立车,车前驾四匹马,车舆平面呈横长方形,车上有圆形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边两角呈弧形,舆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用于视察、狩猎或观景;二号铜车马是安车,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用于旅途坐卧休息,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千克,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马高90.2厘米~93.6厘米、长110厘米~114厘米,通体白色,仅鼻孔、口腔等处施粉红色。

铜车马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如今虽已历经2000多年,但铜车马的车轮还能转动,马的络头、缰绳仍柔软灵活、弯曲自如,可谓是青铜制造的巅峰之作。

西汉·鎏金马西汉·鎏金马

“马踏匈奴”石雕与“西汉鎏金马”

再现大汉王朝的阳刚之美

马,一直是大汉天子的宠儿。《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众庶以巷养马,阡陌之间成群”“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至长安者数万匹”,当时仅朝廷厩马就多达40万匹。精良战马、精锐骑兵、杰出将领的组合,使大汉王朝在军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所以2000多年来,这种马在中国一直被称为“汗血宝马”。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听说大宛国出产良马,曾派使者带千两黄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换取“汗血宝马”。国家一级文物,平阳长公主墓茂陵一号随葬坑出土、茂陵博物馆藏的西汉鎏金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6千克,仿照西汉时期大宛国所产“汗血宝马”精制而成,通体铜铸,表面鎏金。头部造型尤为生动,粉鼻亮眼,口微张,露出牙齿六颗,两耳竖立,耳间、颈上均有鬃毛。其身中空,静中含动,气度非凡,有一发千里之势。它沉静自然,又蕴含着阳刚之美,展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和古代工匠们的技艺,对于研究2000多年来中亚马种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汉代石雕也有马的身影。

石雕中的马,最赫赫有名的,无疑是茂陵博物馆藏珍藏的西汉时期“马踏匈奴”石雕了。石雕高1.68米、长1.90米,是霍去病墓前石刻群里的主体。马为站立状,四蹄伸展、气势轩昂,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并用四条矫健的腿把他夹住,匈奴人仰面朝天,左手持弓右手执箭,露出凶狠而又无法挣脱的表情。霍去病墓前石雕共16件,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马踏匈奴”“跃马”“卧马”这3件作品均与马相关。

唐·“昭陵六骏”石雕飒露紫(复刻品)唐·“昭陵六骏”石雕飒露紫(复刻品)

“昭陵六骏”石雕与“舞马衔杯纹银壶”

实证唐代狩猎之风盛行

历史上的有名的马名字总是很特别,其实颜色、骨架、鬃毛等外在特征,从马的名字中就可窥一二。比如骊指纯黑色的马,骐指有青黑色纹理的马,骆指黑鬃白马,骝指黑鬃黑尾巴的红马,騧指黑嘴的黄马。

说到这,怎能不提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浮雕。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昭陵六骏”是指原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青骓”“飒露紫”。石刻由当时名工艺家阎立德设计,其弟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起草图样并主持雕刻。作品采取浮雕形式,每匹骏马浮雕都是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图《马球图》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图《马球图》

从皇帝到平民,唐朝人都很爱马,马不仅用以骑射,还应用到体育运动如打马球之上,且当时社会风气开放,狩猎之风盛行,由此留存了许多以马为主题的珍贵文物。

唐·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唐·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

唐代宫廷舞马活动在唐玄宗时期达到极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重要文物中,还有一件极为罕见的以舞马为题材的唐代盛酒器,生动再现了“舞马衔杯”的盛大场面。舞马衔杯纹银壶通高14.8cm,口径2.3cm,提梁高3.7cm,重0.549千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常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此壶展示了唐代高超的锤揲技法,壶盖帽为锤揲成型的覆式莲瓣,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手法在壶腹两面各模出两匹相互对应的舞马形象,通过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舞马作翘首摆尾、衔杯跪拜之状,是当时舞马祝寿情景的真实再现,呈现了盛唐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发展的一个侧面。

唐·彩绘胡人骑马斗豹俑唐·彩绘胡人骑马斗豹俑

唐代还有一件与马相关的国宝级文物,现藏于西安博物院。这就是西安博物院藏的唐代三彩腾空马。这件作品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端坐在马背上,面部丰腴,笑容满面,双手紧握“缰绳”,身穿蓝色长袍,腰间系有革带,革带挎有袋囊,脚蹬尖头靴子。马的体形彪悍,作腾空跃起式,颈上鬃毛直立,骏马疾驰,骑手从容,展示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唐三彩的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在这件三彩腾空马上出现了大面积的蓝色彩釉,四蹄张开的造型在已经发现的文物中绝无仅有,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编辑:张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