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类书: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2024年05月10日 03:07 媒体滚动

转自:学习时报

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式的工具书。中国古籍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认为类书既不属于经史,也不属于子集。从现存类书来看,它们广泛辑录古代天文地理、人物典故、诗文词语、名物史实、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知识,蕴含丰富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类书编撰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类书编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可溯源到秦汉时期,秦代吕不韦所撰《吕氏春秋》,是类书早期的雏形。到了三国魏时,我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类书——《皇览》问世。《三国志·魏书》记载:“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它具有类书广集群书、述而不论和随类相从的特性,因此无论从内容还是体例编排、篇幅上都可称之为类书,也是中国古代类书真正的起源。宋代王应麟的《玉海》中说:“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可惜的是,《皇览》至隋末唐初就已全部亡佚,但引用其条目的古籍尚存。如《太平御览》引用20条,《水经注》引用13条,唐代《初学记》和《艺文类聚》皆引用了其条目。到两晋南北朝时,帝王普遍重视搜求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旧事、典故以资政,于是类书之体开始兴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部:一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执政时命令崔安编撰的《帝王集要》。据《隋书》记载:“《帝王集要》三十卷崔安撰”。后人也都认为它是一部关于政事历史的专业类书。二是北魏宗室、对文史多有涉猎的元晖牵头编撰的《科录》,这部书被后代学者认为是“实纪事本末一体之滥觞”。《魏书》记载,元晖“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不过,由于隋代以前的整部类书都已失传或亡佚,它们虽有部分佚文传世,但也难以看出其本来面目。

  唐宋两代是古代类书编撰的发展时期。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给类书的编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在唐代,官修与私修类书同时得到了发展,约有一万余卷类书问世。尤其在宋代,雕版技术的应用和活字印刷事业的发展,加上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宋代文化更加灿烂多彩,也使各种书籍包括类书更趋完备和丰富,《太平御览》等类书都相继产生于宋代。

  明清两代则是古代类书编撰的繁荣时期。明代至清代中叶,以中国最大的古代类书《永乐大典》和现存最大的古代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巨著的产生为标志,中国古代类书的编撰进入了繁荣时期。明清类书编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数量最多、质量较高、部头超大、种类繁多、类型完备。

    古代四大类书

  古代四大类书分别是《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钦定全唐文》,它们中三部成书于宋代,一部成书于清代,其内容可谓各有特色、亮点纷呈。

  《太平御览》最初名为《太平总类》,是由宋太宗赵炅敕令李昉、扈蒙等人辑录的书籍,编撰启动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经过六年多才成书,全书一千卷。据史料载,书成之后,赵炅每天看三卷,一年内看完,也就是说,他是这套书的第一读者。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囊括政治、军事、科技、地理、人文、宗教、皇王等,它的特点众多,主要有:一是体量大。该书篇幅达一千卷,被公认为是现存古代类书中保存和辑录五代以前古籍文献最多的一部书。二是首次设立皇王部。全书专辟“皇王部”四十一卷,与全书一千卷的鸿篇巨制相比,虽然所占比例不多,但对君主和君权的认识有所体现。

  《文苑英华》是古代诗文总集,属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徐铉、宋白等20余人共同编纂,成书于宋雍熙三年(986年)。全书上起萧梁,下迄五代,选录近二千二百位作家的近两万篇文章,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成书时一千卷,可谓卷帙浩繁。编修时讹误较多,体例亦嫌驳杂,后又几经勘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宰相周必大致仕后组织校勘《文苑英华》,并亲自主持完成刊刻。他所刻的《文苑英华》是此书的第一个刻本,也是宋代唯一的刻本,其开本宏朗,刻成后进呈内府,内府用黄绫装封,庋藏于南宋皇家藏书楼——缉熙殿。当年一千卷巨帙,每十卷装为一册,共计一百册。遗憾的是,《文苑英华》存世的不到总数的七分之一。

  《册府元龟》是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等人于景德二年(1005年)开始编写,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编成。“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的意思,古代用之以占卜国家大事。取书名为《册府元龟》,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和参考。它篇幅近一千万字,共一千卷,其特点是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迄于五代,取材以正史为主,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以时间先后排列,目的是“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

  《钦定全唐文》简称《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代(包括五代)文章总集,也是迄今最大的唐文总集,由文华殿大学士董诰领衔,阮元、徐松等一百余人参加编纂,成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该书同样是一千卷,辑录唐朝、五代十国文章共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按文体分类编排。据现代学者所撰的《唐史史料学》《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等书认为,《全唐文》搜采十分浩博,考证校勘较为精密。

  古代类书的功能与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类书的功能,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一是用于资政,为帝王和官吏资政服务;二是作为资料汇编,为皇族和官僚学习文化知识、历史典籍提供便利;三是育人,为推行科举考试、选人用人服务。

  用于资政。拓跋珪命人编撰《帝王集要》、赵恒命人编撰《册府元龟》是为资政,宋代《太平御览》和明代《永乐大典》的编撰亦是如此。宋太宗赵炅对《太平御览》甚为重视,他对丞相宋琪说:“史馆所修《太平总类》,自今日进三卷,朕当亲览。”宋琪担心宋太宗过于劳累,赵炅回答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以为监戒,虽未终尽记,其未闻未见之事,固以多矣。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思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为难。”他亲自将书名改为《太平御览》,并在施政中引用《太平御览》中的史实,反映其编书目的也是为治国理政作参考。

  作为资料汇编。明清两代统治者皆重视历史文化典籍,亲自敕令点校和整理历代典籍,于是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精品应运而生。明成祖朱棣赋予《永乐大典》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查阅便利,据明史著作《皇明通纪》记载,朱棣讲“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因此,他动员学士二千余人,编撰费时五年,编成两万二千多卷。《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吸收、改进和完善了历代类书编撰的形式、内容、方法和体例,从而成为历史资料汇编式的类书精品,为皇族和官僚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此外,诗文取材、科举考试、启蒙学习和文化教育也是古代类书的重要功能。

  当然,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势必会造成古籍文献包括类书古今功用的一些差异,但类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功能不可磨灭。在今天的史学和文学研究中,类书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可称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