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促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石家庄市农科院创新合作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院地合作促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石家庄市农科院创新合作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2024年05月09日 07:06 媒体滚动

转自:石家庄新闻网

5月7日,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灵寿县陈庄镇人民政府、河北尚之博农业科技公司三方共建的“农业科技示范镇”正式揭牌。

本次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为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本着“院地合作,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院企合作,融合发展高质生产力”的宗旨,发挥出科研团队的优势,根据陈庄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谋划产业发展,建立乡镇级的“专家工作站”,开展“乡村振兴课堂”活动,培训当地农技人才。建设适合本地种植的甘薯、鲜食玉米、果树等的试验示范基地,并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同时集合科技力量对企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从而发展壮大灵寿县陈庄镇的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村里种了100亩地,种植的石甘薯1号就是市农科院专家培育出的品种,这种红薯产量高,平均亩产6000斤左右。而且,这个品种味道好,耐储存,市场反映特别好。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市农科院的专家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灵寿县芝麻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军说。

据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总农艺师王拴马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精神,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推动科技资源和人才下沉,有效服务于“三农”,该院创新实施与地方政府的“院地合作”模式。目前已与全市6个县(市、区)20个乡镇、村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专家工作站6个,共派出110名专家,奔赴各地进行科技服务1000多场次,组织乡村振兴课堂活动200多场次,建设高产高质高效示范田(区)150多个。根据各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情况不同,实施“定制式服务”,扎实开展科技服务、示范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效益提升等工作。

其中,市农科院在藁城区西关镇,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建设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田2万亩。建设了麦椒套种、鲜食玉米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田4个2000亩;与平山县小觉镇政府联合共建,规划构建了农业产业发展构架,将清水村的高山蔬菜、黄连沟的花卉、铁沟的中药材、蚕寨的特色养殖等作为优势产业,农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与井陉小作镇联合规划了鲜食玉米、甘薯、油菜等高产高效示范田,建设甜糯玉米示范田260亩,科技专家从选种示范、种植管理、采收储存、后期销售等全程指导,使当年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此次与灵寿陈庄镇院地合作签约仪式之后,“乡村振兴学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由市农科院甘薯研究团队专家王海山研究员进行了“甘薯生产技术培训”,当地农技人员、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50多人参加了培训。(记者 杜倩倩 通讯员 王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