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绿色“活文物” 让古树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

保护绿色“活文物” 让古树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
2024年05月09日 07:43 南宁日报

    ◀位于邕江大桥北端东侧的南宁古城墙处,榕树嵌入墙体中,与古城墙共生。

    ▲在双拥路与桃源路交叉路口,2棵有200多年树龄的小叶榕枝繁叶茂,树冠相连。    ▲在双拥路与桃源路交叉路口,2棵有200多年树龄的小叶榕枝繁叶茂,树冠相连。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文物”,是一个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南宁,古树名木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在城市变化发展中依旧挺立,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承载着邕城人民独特的文化印记。如何使古树名木在城市建设中焕发新生机?记者深入走访了解。

绿意乡愁 承载“老南宁”城市记忆

  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可称为古树,而那些具有稀有性、特殊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南宁市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底蕴深厚,它们是邕城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承和见证。

  在江南区南铝生活小区,有一棵老榕树历经风雨,依然傲然挺立。它如同一位长者,张开臂膀,送来荫蔽,见证了小区的沧桑变化。树荫下,居民或独自休憩,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或与左邻右舍聚在一起闲聊,生活气息浓厚,邻里之间情谊满满。

  “这棵榕树看着我们从小长大,也见证着南宁的发展和变化,对我们这些‘老南宁’而言,它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小区居民唐女士告诉记者,老榕树是居民心中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

  在江南区江南街道新屋村,还有一棵树龄达110余年的榕树,它同样枝繁叶茂,挺立如初。这里水清气新、景色优美,树荫下配备了公共健身器材和供居民休憩的石凳,是居民聚会聊天的场所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树下空气清新又凉爽,是大家茶余饭后经常来的地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市民黄美华说道。

  古树名木是南宁历史文化的见证,作为不可或缺的地标,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探访,领略“老南宁”的文化印记。

  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位于邕江大桥北端东侧的南宁古城墙处,看到3棵榕树深深嵌入古城墙体中,根系发达,相互缠绕,仿佛与古城墙浑然一体。榕树的荫蔽面积广阔,沿江滨步道行走至此的游人,或在树前细细端详,或在树下歇脚乘凉。“站在树荫下,看着阳光透过绿叶洒下,依附城墙而生长且枝叶繁茂的榕树展现出难以言喻的美,我感受到了南宁老城区所独有的历史厚重感。”在邕江边散步的游客胡女士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动,她说,这些与古城墙共生的榕树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仿佛在述说着南宁的悠悠往事,给人带来特别的体验。

悉心管养 城市与古树和谐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树名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双拥路与桃源路交叉路口,两棵有着200多年树龄的小叶榕屹立在川流不息的岔道中央。它们茂密的枝丫仿佛是历史的书卷,记载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南宁的发展与变迁。记者了解到,在白沙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这两棵古榕树,几经调整设计方案,最终决定让引桥拐弯,为古榕让路,这成为“桥让树”的典型案例。如今,两棵古榕树在车水马龙中依然挺拔屹立,与城市和谐共生,构成了南宁城市景观中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

  如何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对于受建设工程施工影响的古树名木,主要采取避让建设以及原地保护的方式。如青秀区三岸住宅项目和江南路西园段道路拓宽建设项目,均采取对古树避让并就地保护的措施。此外,南宁市还做了许多积极探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定城乡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在古树名木周围划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其生长环境和风貌;坚持巡查检查,对生长环境恶劣的古树名木进行及时救治,同时积极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

  古树名木是岁月和文化的见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命力逐渐减弱,生长环境也面临恶化等困境。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更好地保护它们,成为人们深思的问题。

  记者从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负责管养的古树共有33株,树龄为88年至310年,树种主要为榕树、龙眼、糖胶树等。由于古树树龄较大,树体本身的生理机能逐步下降,加之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采取病虫害防治、复壮施肥、引气生根、树体支撑、树体防腐、树洞修补、拓宽树池等复壮保护措施,以增强其生命力,使它们能够继续生长、繁衍,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古树复壮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每株古树的实际情况,经过细致评估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复壮工作。”市绿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以位于迎宾路的一棵三级古榕树为例介绍了复壮措施的有效性。近年来,通过持续的引气生根、树体支撑、钻孔复壮等措施,这棵古树得以继续健康生长,并且在复壮后展现出了“一树成林”的景观,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绿意和美好。

 相存相依 着力让古树焕发生机

  如何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使其与城市发展交相辉映?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经济师陈琦建议,要对南宁市现存的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开展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建立“一树一档”的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并完善配套的健康监测与养护管理制度。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树木的根系分布与生长空间,避免开发建设对其生长造成破坏。同时,推进古树名木法制化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并加大对其价值与保护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保护古树名木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保护古树名木工作中。

  不仅要原地管养和保护好古树名木,还要充分挖掘其景观与文化价值。在位于龙堤路与那黄大道交界处的邕江南岸区域,留存有近40株原生古树群。南宁市缸瓦窑村和华劲纸厂地块景观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团队以“古窑新韵·百翠弥青”为设计主题,依托古树风光、古树群落等自然资源,巧妙地将古树、古窑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打造出一座集文化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精品公园,让古树在公园整体布局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南宁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仕凡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将古树名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生态和文化价值。以古树名木为主题,建设城市公园或景区,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如南宁园博园滨水画廊区的芒果王等。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创作相关书、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此外,还可以加强与行业院校或国际组织合作,携手研究和保护古树名木,提升在地特色古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陈琦还提出,创新发展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可以通过大数据、5G、人工智能、无人机等信息技术与工具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的应用,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管理,实时了解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推动城市生态建设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

  本报记者覃雨轩/文 黄红锦/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宁市 古城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