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均衡 构建互联互通水资源配置网络

空间均衡 构建互联互通水资源配置网络
2024年05月09日 06:30 贵阳日报

转自:贵州日报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雄伟的青年队渡槽穿山越岭。 王纯亮 摄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雄伟的青年队渡槽穿山越岭。 王纯亮 摄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大坝。 杨良强 摄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水源大坝。 杨良强 摄

水资源是持续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向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加上历史欠账,让贵州存在着丰水又缺水、水生态环境好但又十分脆弱的叠加矛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低,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

新时代新征程,贵州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把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保障水安全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构建大水网,以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有力保障了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水资源格局决定发展格局,贵州立足水资源承载能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规划城市、土地、人口和产业发展。

包含贵阳市、安顺市在内的黔中地区,是全省城市最密集、交通最发达、工业基础最好、人口最集中和耕地资源富集的区域。然而,由于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上,贵州几条大江大河都远离这里,人均水资源远远低于全省人均水平,“缺水”成为制约黔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世纪50年代初,贵州曾提出“引乌江上游三岔河水润泽黔中”的构想,规划通过调水来解决黔中地区的用水难题,但因工程建设难度极高、投资巨大而被长期搁置下来。

直到2009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下,贵州省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2018年一期工程建成并向贵阳市通水。历经半个世纪,在某些方面施工难度超过“南水北调”工程,可解决贵阳城市供水以及工程沿线4个市州7个县42个乡镇耕地的灌溉、5个县城28个乡镇供水,年调水量5.5亿立方米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让“黔中水梦”变成现实,为黔中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安顺市普定县引水灌溉,将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种植规模超过10万亩,成为全国韭黄种植第一大县。

拥有600万人口的贵阳市自从有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稳定补充水资源后,将曾是城市供水三大“水缸”之一的阿哈湖水库退出饮用水源地,并进行生态开发,让水资源得以盘活,为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俗话说得好,“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空间均衡的核心就是从水资源供需两侧进行双向调节。

贵州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水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格局,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研判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制定了“一核四区”贵州水网建设总体布局。

“一核”即黔中经济区水网,“四区”即黔西北、黔西南、黔东南和黔东北四个区域水网。在网架构成上,以江、河、湖、库为骨干水源,以天然河道和重要输配水工程为主干,以城乡供水管网、灌区田间工程等为分支,以山塘、山泉等分散水源为补充。

10年来,贵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完成水利投资3195亿元,年均投资超300亿元。通过开展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百库大会战、水网建设三年攻坚等系列行动,开工建设夹岩、黄家湾、凤山等骨干水源工程477个,新增设计供水能力51亿立方米,新建或改造供水管网50余万公里,开工水网连通工程12个,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1152个,覆盖农村供水人口(含集镇)1477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4年的64%增至9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全面提升,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配置了相适应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平均海拔2200米,境内大部分人口和耕地在高处,而80%的水资源则分布在低处。利用水利工程提水调水,让“水往高处流”是解决威宁水资源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作为威宁自治县供水水源的杨家湾水库,通过两个连网提水调水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四面”补水,“源源”不断,在干旱时节可有效缓解当地供水压力,为城区30多万群众的供水安全保驾护航。

总投资186.489亿元,库容13.23亿立方米的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是贵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骨干输水工程总长648.19公里,由西往东延伸。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即将完工。待工程建好后,每年可给沿线城乡和工业园区提供6.88亿立方米的用水,毕节、遵义10个县区的90万亩农田灌溉和267万人受益,可从根本上解决黔西北地区的工程性缺水问题。

水来了,黑臭水体不见了,生态也变好了。

安顺市西秀区贯城河从过去散发刺鼻气味的“黑糨糊”变成如今的水清如许,除了通过采取截污纳管、内源治理之外,还得益于调水工程:每天将安顺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提水5万立方米,到贯城河源头作为生态补水。并通过“引千入虹”(引千峰河水进入虹山水库)工程,每年由千峰河引水约500万方到虹山水库进行补水,以保障河道的生态基流,让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城市发展底气更足了。

空间均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

2024年,贵州持续推进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花滩子、宣威等大中型水库,完建100座水库及配套管网渠系,新建或改造管网1.2万公里,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治理大江大河150公里、中小河流800公里、山洪沟1600公里,加快增发水利领域国债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330亿元以上。

大水网建成后,将形成立足黔中、辐射全省的系统治理体系,有效促进省内水资源在时间层面实现跨期调节、以丰补枯,在空间层面实现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如今,步入黔山大地,一个个引调提水工程翻山越岭,一座座水库揽山拥水,一条条水渠纵横蜿蜒,一处处在建工程蹄疾步稳……一张支撑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大水网正在快速构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贵州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