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三十载 向上向善筑未来

砥砺奋进三十载 向上向善筑未来
2024年05月06日 14:20 新民晚报

三十年,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都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但那一帧帧温暖人心的画面、一个个值得尊敬的名字、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善意,始终都细细流淌在三十年的时光里,并常常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1994年5月7日,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基金会在上海成立,名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

三十年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始终坚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宗旨,始终坚持扶贫济困与净化心灵并重,始终坚持“人人可慈善,行行能慈善”的理念,始终致力于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救助、传播慈善理念,让慈善的力量在改变人们命运的同时,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貌。

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累计总收入达189亿元,累计总支出153.36亿元,受惠困难民众达5050万人次。慈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由衷支持与广泛尊崇,这是一项崇高和神圣的事业,不仅寄托和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怀,也是社会繁荣、文明进步的标志。

聚社会之善,成社会之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走过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如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已经逐渐形成了慈善组织高质量发展的上海特色,它将继续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积极争当现代社会文明的领跑者,为保障民生、惠及百姓贡献上海慈善的力量。

应势而生 点燃希望

1994年,时处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救助机制的重心逐步向企业帮困转变,改革开放呼唤慈善事业,社会困难群众期盼慈善事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慈善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应势而生,并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这既体现了人心向善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在海内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帮助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拾遗补阙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全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由上海市政协办公厅、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民政局联合筹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于1994年5月7日正式成立。1994年5月21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召开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选陈铁迪为首届会长。

1994年9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朱德贤副教授参加会标征集活动的设计方案被确认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标基色为红色,基本图形为“心”形,由一只鸽子和一个地球构成。红色体现热情、温暖,“心”形表示爱心,鸽子象征仁慈、吉祥,地球代表世界,“SCF”是“Shanghai Charity Foundation”(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缩写。该会标的寓意是:让爱心飞进千家万户,使世界充满友爱温暖。而由词作家陈念祖、作曲家屠巴海、奚其明合作完成的《蓝天下的至爱》,也被选定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歌。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便制定了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并将慈善事业的发展纳入了政府的发展规划。同时,为开始探索社区基层慈善的创新发展,1994年设立第一家长宁区代表处,至2002年完成全市16个区级代表处的设立,将基金会的立足点深深扎根在基层,第一时间精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对于慈善的各类需求,同时将慈善的种子播撒在全市每个角落。各区代表处扎根社区,充分整合区内资源,建立健全街镇、村居工作网络,设立社区慈善基金,运营社区慈善超市,贴近民众开展各类助老扶残、大病救助、托幼助学等慈善项目,使社区群众从中实实在在受益。

1995年1月13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设立的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揭牌,始终坚持“知识扶贫、技能助强、促进发展”的使命,多渠道拓展慈善教育培训项目,打造品牌项目,形成了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学历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青少年创意艺术科技体育等教育培训、中老年和青少年金融知识教育培训、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教育培训等五大培训体系。

为了满足社区养老需求,基金会积极践行“安老”的办会宗旨,自1996年开始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共同探索养老服务模式,打造了“众仁”系列优秀的养老服务品牌。

近年来,为了顺应互联网公益的发展趋势,基金会逐步搭建了市区联合发力、线下节日活动和线上筹款季相结合的互联网众筹业务架构,打造“一区一品”建设,培育了一批区级众筹品牌。为了紧贴慈善救助对象,持续宣传慈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慈善志愿服务,基金会早在2005年1月,就与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合作成立了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截至目前,基金会备案的慈善志愿者队伍已经达到228支,注册的慈善志愿者达到了7.7万余人。

向善而行 传承大爱

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是发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引领作用,不忘初心,恪守宗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努力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与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等方面,紧密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聚焦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难援助等领域的慈善项目,跨前一步主动作为,为弘扬上海城市精神、提升上海城市温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持续聚焦上海社区尤其郊区困难和弱势人群,开展“温暖送三岛”等一系列扶贫资助项目。近年来,基金会更是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聚焦上海对口援建地区,市区两级实施了“双千人计划”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援助项目,汇聚医疗、教育人才对接需求,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在2018至2022五年间,基金会在对口援建地区开展了2675个项目,投入资金达8.84亿元,受益人次达334万。

三十年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基金会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积极主动开展募捐工作,实施各类援助项目,有力支援灾区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项行动”中,共筹集爱心款物达12.91亿元,累计支出爱心款物达13.16亿元。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基金会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中担当起了相应的责任。

2018年,基金会率先提出将慈善事业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议题;2020年初,长三角慈善一体化首届联席会议明确了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运作机制和聚焦的重点领域,设立了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专项基金,实施了安徽金寨革命老区“关爱留守儿童”扶贫项目、组建了长三角慈善专家库、建立了长三角慈善媒体联盟、开展了“慈善之星”联合宣传,形成了立体传播矩阵。

三十年来,基金会紧紧围绕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这个主题,把慈善宣传和慈善文化的传播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基金会通过联合各类组织连续主办了30届“蓝天下的至爱”大型系列慈善活动,举办“爱心全天大放送”、“慈善晚会”、“慈善论坛”、“慈善音乐会”、“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开展上海市“慈善之星”评选、“优秀慈善志愿者”评选、“慈善箴言”征集评选等,努力以慈善立言、慈善立德、慈善立行的创新精神,积极倡导和弘扬现代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精神。

择善而从 共筑梦想

大力开展慈善宣传,广泛传播慈善理念,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以倡导践行现代慈善文化为发展的基本战略,秉持扶贫济困与净化心灵并举的工作理念,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推动慈善理念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坚持“募、助、宣”同行,将宣传贯穿于整个慈善工作过程中,不断从内容到形式上实现创新,以期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发展中来。充分发挥每年“蓝天下的至爱”大型系列慈善活动的社会性、互动性、传播性和影响性,有效激发广大市民奉献爱心的热情,提升慈善文化教育价值,凝聚慈善力量。

三十年来,基金会注重慈善宣传阵地的建设融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矩阵的优势,办好自有媒体,如上海慈善网、《至爱》杂志和微信公众号。又如,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开设慈善专版,向市民广泛宣传慈善理念,争取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理解与支持。

在传播慈善的基础上,基金会历来也非常重视慈善理论研究工作,充分运用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指导慈善实践。先后成立了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等合作机构,根据本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探索提高慈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路径。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在过往三十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动因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在慈善工作中的价值,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引进国际慈善项目、促进慈善文化交流等方式,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解决慈善问题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积极致力于推动与各类国际慈善力量的合作与交流,为全球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诚信而立 依法行善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强诚信建设,是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行善和治会过程中,始终坚守法治原则,追求“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专业、更加高效”,以“透明度最高,诚信度最好,公信力最强”为自我要求,积极推动阳光慈善、法治慈善。经过历届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及各区代表处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已步入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始终把公信力视为慈善事业的生命线,为了确保基金会的高效运作、透明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从成立伊始就按照国际惯例构建了一套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并随着组织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内部治理、核心业务、财务和行政管理60多项的制度管理体系;自2011年开始通过多年探索,建成了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确保每一分善款从进到出、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项全过程“有迹可循”。建会以来,基金会每年通过官网(上海慈善网)以及《解放日报》等公共媒体主动向社会公布账目信息,自觉接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审查。

基金会在建会之初就建立了党组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业务。始终坚持依法治会,不断完善内部自律机制、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基金会对资金的收支实行全预算管理,注重审计和评估工作,建立多元评价效益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诚信立会,不仅存在于规则之上,更是深入了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基金会历来重视员工职业发展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强化员工合法合规意识,围绕《慈善法》及系列配套法律法规、《上海慈善条例》等,认真组织系列培训和学习,积极践行。把法制意识融入每位员工平时的慈善工作中,融入每个部门依法办会、依法慈善的实践当中。

历久弥新 铸就品牌

设立专项基金是动员企业、机构、慈善家乃至普通百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方式。在募集慈善基金方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不断加强与各类单位和个人的合作,扩大基金会的募捐渠道和影响力。通过加强专项基金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捐赠人参与基金管理、资助和志愿服务机制,确保每一分善款都能用在刀刃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1995年,“爱我中华”慈善教育基金设立,创造了市慈善基金会管理下的专项基金中多个“之最”——捐款最多、资助人数最多;2007年由上海维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孙德棣基金及有关社会人士共同发起捐赠设立,着重奖励资助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2014年,市慈善基金会创始人之一、原副会长、顾问余慧文通过拍卖其摄影作品等方式募集善款,用所得款项在市慈善基金会设立了“美滋润心”关爱儿童专项基金,定向用于帮助偏远地区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手术治疗。这些案例,只是众多专项基金的优秀代表,它们在于无声处默默耕耘,在漫长的时光中诠释着爱与善良,将慈善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上海公益事业的大江大河。

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目前建立了九大类62个品牌项目的慈善品牌架构体系,其中既有“授人以鱼”的救助类项目,也有“授人以渔”的赋能类项目;既有建会之初就开展的传统救助项目,也有因时而生的新兴品牌项目;既有打造资助型基金会的社会公益类项目,也有体现各区代表处工作特色的“一区一品”项目。

“点亮心愿”、“放飞希望”、“姐妹情”、“花儿绽放”、“多彩晚霞”……这些都是基金会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慈善传统品牌。在众多品牌中,“蓝天下的至爱”无疑是最响亮的名字。1996年,基金会首次开展“蓝天下的至爱”万人上街慈善募捐活动,上海市领导带头募捐,筹集的善款全部用于资助本市特困家庭。此后,“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活动蓬勃发展,并于2018年获选150个“上海文化”品牌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2017年开始,在原有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升级打造“蓝天至爱计划”,通过“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的方式资助社会慈善公益项目和慈善公益组织,以陪伴式服务、陪伴式联手等方式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至今,共出资1.23亿元资助了865个社会慈善公益项目。

1995年,基金会开通了慈善热线,之后逐渐演变为接待捐赠的爱心窗口,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感人至深的慈善故事。近年来,基金会对爱心窗口进一步提升能级,形成365天全年无休的“凡人善举”服务品牌。推出“主题捐赠日”、“明星志愿者日”等特色活动,邀请劳动模范、上港球星、曲艺明星等各界优秀代表作为窗口志愿者参与服务;同时爱心窗口也逐步向各区延伸。

慈心善愿 谱写华章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这些慈善代表人物来自不同的领域,从事不同的工作,是他们将慈善的温暖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用自身事迹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通过树立慈善榜样,激发全社会的爱心和责任感。

他们是:以音乐为公益慈善的媒介,让孤独症患儿通过音乐建立起与外界交流的途径,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的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他们是:汶川地震后卖掉房子,筹集450万元在都江堰捐建了一所学校,把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慈善事业的“上海奶奶”沈翠英;他们是:2010年,卖掉房子、书稿费筹足300万元资助贫困生,原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

当我们仰望这座城市的慈善星空,一定会看到繁星璀璨,而那些闪烁的星辰,正是他们的名字,成为时刻激励着我们、带动上海慈善事业大步前行的澎湃力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发展的30年,凝聚了太多这样的力量。这份力量,点亮了无数人心灵的灯塔,叩响了无数人心灵的大门,一次又一次地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慈善事业的践行者们常常这样说:人生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来体现。这也正是慈善的定义:它就像一道烛光,善良的人点亮它,它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还给人们以光明和希望。

面向未来,慈善的理念将始终贯穿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信念中。奉献,感恩,延展,迎风向阳,不忘脚下土壤,用这颗标志性的爱心,画出一个时代最美的轨迹。

是的,慈善人以善良塑造伟大,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爱心与温情。唯善与爱永远年轻;唯此,慈善事业将永葆青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