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东平的茅山岁月

□ 孟宪威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

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

谁爱自由,

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

茶花开满山头,

红叶落遍了原野,

谁也不叹息道路的崎岖,

我们战斗在茅山下。

这首隽永的小诗是丘东平所作长篇小说《茅山下》的引子。丘东平(1910—1941),广东海丰人,中国现代军事文学家。从1938年6月至1940年7月,丘东平作为一名新四军战士,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在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战斗了整整两年。茅山的战斗岁月给了他无限的创作激情,《茅山下》更成为他壮美生命里的绝笔之作。这些作品富有战地的真实感和特殊的壮美观,成为茅山军民浴血抗战的时代记录。

参加先遣支队到苏南

1938年4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新四军着手组建先遣支队,准备深入苏南敌后开展战略侦察。

此时凭借《通讯员》《给予者》等作品蜚声文坛的作家丘东平已跟随叶挺军长参加了新四军,在军部战地服务团做宣传工作。军部给了战地服务团24个参加先遣支队的名额,丘东平顺利入选。他十分兴奋,在给友人的信中表示:“能够不死,那就有更伟大材料写小说。”谁知出发前一晚,军部突然将战地服务团的名额减至8人。先遣支队司令员粟裕等人商量后,认为这次行军是第一次深入江南沦陷区,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而优秀的作家是民族的光芒,不必轻于牺牲,故决定把丘东平留下。丘东平闻知消息,表示自己更坚决要做一位人民的战士,一切艰苦险恶都非所计。他又去找了负责先遣支队组建工作的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兼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申明“我是一个通讯员,负有‘重要’的任务”,并提出自己懂得一点日语,可以做些敌工工作。陈毅被他的决心打动了,笑着说:“不错,你这个通讯员实在非跟着走不可。”最终批准他加入先遣支队。

4月28日,先遣支队从皖南潜口出发,于5月中旬正式进入苏南敌后,随即向南京、镇江、常州等方向派出侦察小组。在紧张的行军途中,丘东平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向敌人的腹背进军》的战地通讯。6月8日,陈毅率后续跟进的新四军第一支队,与粟裕在溧水新桥会师。因工作需要,丘东平被调离先遣支队,任第一支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兼陈毅的对外秘书。

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韦岗伏击日军车队,取得新四军江南首战的胜利。捷报传来,丘东平高兴之余也遗憾自己错过了这次宝贵的战斗机会。他找到亲历韦岗战斗的民运科科长王丰庆等人,采访后写出报告文学《截击》,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展现了新四军的辉煌战绩和英勇善战的形象,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驻镇江宝堰期间恢复了党籍

1938年6月15日,新四军第一支队司政机关进驻镇江宝堰前隍村,随后在周边乡村部署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丘东平和政治部的一些同志来到丹阳延陵镇,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向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并动员进步青年报名参加新四军开办的政训班。

当时,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是江浙皖地区规模最大的民间抗日武装,拥有2万余成员,其中基干武装2000余人。管文蔚听说新四军到了茅山,立即派朱士俊等4人前来联络。朱士俊等找到前隍村,首先见到的就是丘东平,并在他的安排下第二天就受到了陈毅的接见。随后管文蔚亲自赶赴延陵与陈毅会面。不久,丹阳抗日自卫总团被授予新四军挺进纵队的番号,并逐步成长为一支驰骋大江南北的抗日劲旅。

7月下旬,第二期政训班即将结束。经丘东平倡议,由政治部工作人员和政训班学员共同成立了鲁迅文艺社,并印发了成立宣言及会员章程,共有70人参加。文艺社成立后举行了两次座谈会,丘东平在会上作了文艺理论报告,把理论和实例相融合,报告生动活泼,有血有肉,通俗易懂,很受大家欢迎。

驻宝堰期间,丘东平白天接触各方面来人,用心搜集部队学习、训练和作战情况,群众思想动态,以至社会上的新闻轶事,晚上进行整理记录。每天工作到深夜,从不放过一点空隙时间。夏日山村的夜晚,室内的高温依然不易散发,丘东平在一盏微弱的豆油灯下,聚精会神地伏案书写,闷热的环境似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丘东平的表现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肯定。到达宝堰后不久,陈毅在给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电报里称:“小说家东平在工作表现上有着非常的进步,他更加接近了人民和战士。”同时转达了丘东平恢复党籍的请求。丘东平1926年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海陆丰革命斗争失败后与党失去联系。1938年夏,经新四军政治部批准,丘东平恢复了党籍,他的政治生命重新焕发了青春。

一手握笔一手拿枪

新四军进入茅山地区后,开始重建党的各级组织。1938年7月,吴仲超带领丘东平等10余人到丹阳延陵庄湖头村活动,不久成立了茅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庄湖头村党支部。9月,中共苏南特委成立,吴仲超任书记,丘东平等任委员。根据特委分工,丘东平负责延陵以西和以南周边地区的工作。

丘东平亲身参加了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的多次战斗。1938年8月23日,新四军在丹阳珥陵车垛桥附近伏击日军,毙伤日军49人,俘日军1人,丘东平参加了战斗;9月10日,日军“扫荡”宝堰地区,丘东平随支队司政机关经华山突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9年2月8日,新四军围点打援攻克日军东湾据点,毙伤日军100多人,丘东平参加战斗并写出报告文学《东湾——日本据点的毁灭》;2月17日,新四军奔袭日军延陵据点,全歼日军守备队40多人,丘东平参加了战斗……丘东平还借经常押送日军俘虏到后方去的机会,沿途召开群众大会,向大家宣传展示日本侵略者并没有什么可怕,也是可以被打败的。

频繁的战斗生活,给丘东平以高昂的创作激情。他经常利用白天行军骑坐马背的机会,进行创作构思,夜间往往通宵不眠,铺纸挥毫。根据苏南敌后的战斗经历,他先后创作了《把三八式枪夺过来》《武装的政治工作队》《铁蹄下的故事》《母亲》《用战斗的顽强性》《王凌岗的小战斗》《逃出顽固分子的毒手》《友军的营长》《溧武路上的故事》等作品。他的作品受到了前方指战员的欢迎和肯定,战士们认为他“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东西”。

1939年5月27日,丘东平随陈毅到丹北地区视察。途经访仙镇时,借宿在进步士绅汤铭新家中。当晚应其孙汤通庆所求,陈毅欣然题词:“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中锻炼可以得到。”丘东平则乐呵呵地在陈毅题词上部绘了一些飞机、飞艇的图案。这份题词手迹原件现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在镇江市博物馆内。

用鲜血凝成的《茅山下》

1941年2月,丘东平出任盐城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同年春,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茅山下》。他患有肺病,常常咳血,但仍奋力写作。

6月,根据丘东平本人的申请,经华中局批准,他卸下领导职务,转任文学系教授,专事创作。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专门找丘东平谈话,希望他尽快创作出“反映我们新四军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当丘东平告诉陈毅自己正在创作的小说叫《茅山下》时,陈毅说:“好,茅山傲然不屈的峰峦,正象征着我们新四军健儿伟岸的英姿。”他要求丘东平赶快写,陆续送给他看。

此后,丘东平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写出《茅山下》的前五章,约35000余字。《茅山下》以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了新四军和日伪军激战的壮丽篇章,展现了茅山地区抗日群众战斗生活的动人画面。丘东平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忘记吃饭和休息,陈毅夫人张茜多次奉陈毅之命,给他送去食品,以示慰问。

7月,日伪军集中两万余兵力,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7月18日,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华中鲁艺分为两队行动,丘东平和孟波、许晴担任第二队负责人,率戏剧系、音乐系和普通班的200余名师生转移。24日拂晓,第二队在转移到盐城建湖北秦庄时突然遭遇日伪军包围。丘东平英勇沉着地指挥师生们突围,自己殿后掩护,腰部中弹身负重伤,在敌人的追兵迫近时,他决然地举枪自尽,壮烈殉国,年仅31岁。

敌人撤走后,当地的民运队员在收殓丘东平的遗体时,在他挎包里发现了《茅山下》的手稿,上面沾满了鲜血。手稿由幸存的华中鲁艺师生分别携带和保管起来。师生们在归队时,把手稿集中上交到接替丘东平任华中鲁艺教导主任的黄源手中。黄源又把手稿交给了丘东平的好友彭柏山保存。彭柏山带着手稿在大江南北转战了4年多,始终将其贴身珍藏,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10月,苏皖边区韬奋书店将《茅山下》正式出版,丘东平用鲜血凝成的这部作品终于得以面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