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研究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正式宣告二者地位反转分水岭的到来。
这一重大进展表明,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且已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主导,作为大众出行的优选方案。这也深刻体现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广泛认可与接纳。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被公认为是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时下,以新能源汽车为中心的全产业链迅猛崛起,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奠定了优质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根据以往数据,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从2020年到2024的4年多时间,双周渗透率提高到了50%。
我国制定的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渗透率达到5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不懈努力下,这一目标的实现整整提前了10年多。比亚迪去年更以突破300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前十,这是中国汽车品牌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销量在汽车市场永远是实力最佳的证明。伴随着原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以近乎单向流动的方式选择新能源车型,在华畅销二十多年的合资车品牌逐渐式微,尤其日系车很可能迎来黄金时代的终结。
最新数据显示,3月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受到冲击几乎全线下滑,在低谷中难掩颓势。合资车头部品牌本田雅阁降幅高达72.6%,“一代神车”丰田凯美瑞降幅也达到了59.2%。卡罗拉和大众朗逸等热门车型的腰斩式下跌也直接反映出市场趋势的变化。
不少传统合资品牌已经陷入批量关停的状态。英菲尼迪、日产等品牌近年来频传经销商大幅退网传闻,与此同时雷诺、铃木、讴歌和三菱等更为弱势的品牌已经落寞退出中国市场。
“日本制造”自上世纪打开中国市场以来凭借高品质的产品闻名,但近年来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冲击,显然有些应对不暇,甚至在交付、服务等方面乱象频出。部分消费者交钱却难以提车,质量问题遭到频繁曝光的同时甚至售后服务也失去保障,产生不少纠纷。消费者花钱不仅难以买到心安,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
曾经让燃油车自豪不已的保值率近年来也在不断下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北京精真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去年燃油车保值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部分迫于销售压力的燃油车公司以价换量,新车价格下降倒逼了二手车的价格震荡。事实上,这些促销手段最终全折算到了二手车的价格指数上。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电动化趋势的加快,自主品牌汽车的保值率已经有所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亚迪宋PLUS等新能源车型的保值率表现出色。
笔者接触过的不少消费者已经打消了对新能源汽车保值率的后顾之忧。多位新能源车主表示,自己体验过新能源车型的舒适性、经济性和智能性等优势后,已经很难再换回燃油车型。
依靠技术代差,新能源汽车已经对传统燃油车形成压制,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已全面超越后者,尤其是当前备受市场欢迎的插混车型,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
早期由于面临技术垄断和成本压力,新能源汽车曾经价格高昂。但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不断耕耘,才使其从早期的尝鲜大众向普及性大众转移。而在价格关口突破以后,燃油车难有还手之力,比如7.98万元起的比亚迪“秦”、“驱逐舰05”的荣耀版宣告电比油低的时代正式到来,吸引了无数消费者下订。
对用车成本较为敏感的车主曾经算了一笔账,过去一箱油300元只能跑五六百公里,但现在1公里的电费粗略估算约等于1毛钱。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保养费用和频次也相对更低,各项先进功能还能够真正便利出行。
由于对技术、性能、成本等方面的信息不够了解,市场曾经对新能源汽车存在认知误区,但伴随消费群体的心理认知度不断提升,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用车经济性的感知不断加深。
心理学上的韦伯-费希纳定律指出,当刺激的差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才能引起人的差别感觉。从当前的消费趋势判断,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型成为市场主流的感知临界点已经到来,燃油车主正在成为少数派。
来源:界面新闻
审核:余早早
责编:左宗鑫
编辑:袁海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