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农民日报
近年来,广东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豇豆、水产等重点品种药残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努力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管好,靠的是制度和机制。建立完善的机制,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必由之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此,广东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治理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推动饭堂、农批市场等实体查验带证农产品125万批次,生成50.76万条全程追溯链。全省每年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会商会,及时交流问题成因,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完善全过程防控、全链条监管。
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抓住重点,全力打好药残攻坚战。近年来社会担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农药残留超标是其中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东省集中治理产地环境和豇豆、水产等重点产品,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了保证治理效果,相关部门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针对短板弱项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突击检查,根据上墙公示的监管员协管员信息,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确认是否规范开展巡查,通报并处理风险隐患267项。印发具体方案,督促指导健全监测监管网络,规范巡查检查和抽样检测。经过科学检测,2023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措施到位率均达100%,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9%,11个重点治理品种合格率达97%。
广东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不仅力度大,而且实现了高效智慧监管,当地依托无人机巡查技术和“粤农巡查”小程序,推动实现了生产主体和监管工作移动化、智慧化管理。有关工作人员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目前智慧监管已覆盖13.9万个农产品生产主体,累计形成日常巡查检查记录15.6万条,抽样记录23万条。同时,省农安智慧监管、省市场监管两系统对接,实现了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建立起“检测+承诺证开具”服务示范点,平台已收录开证主体9.04万家,累计开证3716万张。两监管系统还印发信用体系建设采信及评价规范性文件,指导市县根据信用评价及监管情况,对种植养殖主体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风险等级上墙公示,让风险可视化,使生产更安全。
“有好的制度,有科学的监测设备,最终还要看监管人员的工作水平,这是关键,也是基础和保障。”一位参加过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培训的学员谈了他的认识和体会。为了加强保障,不断夯实基础支撑,广东省连续3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监管人员接受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技能和水平。将承诺证应用、网格化管理等重点任务纳入省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举办现场观摩会议,组织首届“最美农安卫士”评选活动,持续推介典型经验,示范引领全省监管体系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合计投入2.02亿元专项资金,全省将继续探索“省统筹、抓市县、强镇街、促村社”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新质生产力工作机制和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护航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