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沈阳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
2024年04月10日 06:25 四川日报
  • 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持钎人”雕塑。 本版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强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持钎人”雕塑。 本版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强
      在汽车点焊高端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  在汽车点焊高端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
    探龙系列蛇形臂机器人,应用于核领域辐照计量探测、核领域激光切割等。探龙系列蛇形臂机器人,应用于核领域辐照计量探测、核领域激光切割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吴忧 宁宁成链记  3月下旬,四川日报全媒体“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采访组来到辽宁沈阳,寻访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静静的浑河穿城而过,浑河北岸是沈阳老城区所在地,而南岸则是崭新的浑南新区,新松机器人公司及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于此。  采访过程中,采访组发现,即使是当地的机器人龙头企业,仍然面临产业研发创新的共性问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之下,中国机器人企业要与国际巨头拼抢市场,研发创新是制胜的关键。  如何破题?我们在沈阳发现当地的一个大动作——成立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由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新松机器人公司投资共建。  在当下,成立机器人集团,是希望它带来什么?沈阳的探索,能为四川带来哪些启示?产业名片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该集群有两张靓丽的名片:一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已有近50年机器人技术研究历史,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第一台水下机器人,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二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30多名科研人员创建,是我国第一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其名字“新松”,来源于“中国机器人之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蒋新松。  有“双龙头”带动,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了662家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线,2023年实现产值1306亿元。规划到2025年底,集群规模向1400亿元迈进。A成立集团的初衷是什么?机器人的迭代升级,需要面对和解决行业研发创新共性难题  走进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新松机器人公司移动机器人装配调试车间里异常忙碌,红色的机械臂翻飞,黄色的移动机器人穿梭,各种工业机器人正在调试,俨然身处一个“机器人王国”。车间不断涌进参观的人群,他们都在一个大屏前驻足停留,屏幕滚动播放着新松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和2024年总台春晚上惊艳亮相的瞬间。  新松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事业部,有200多名工程师。工程师那鹏正在调试一款为船舶定制的弧焊机器人——它拥有超强大脑,可自动识别焊缝、自动规划焊接路径、自动生成焊接程序。像这样的高端产品,公司还有不少。  “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周期长且前期投入巨大,每款产品的研发都需要跨越机械、控制、通信、软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多个技术领域,需要众多工程师的紧密协作。”那鹏说,从初步的概念设计到最终的实际应用,其间需历经数次迭代优化和反复测试,整个过程可能耗时数年。  新松机器人公司品牌与文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哈恩晶告诉记者,公司始终将研发创新放在首位,拥有2000多名研发设计人员。去年年初,新松机器人公司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布局人形机器人等研发方向,为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储备研发力量。  新松机器人公司最近一次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约3.51亿元,占营收比重的9.82%。对这家已经做成行业龙头的企业来说,巨大的研发投入仍然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从市场看,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2014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近10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2023年,全球超过一半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到了中国市场,但是,4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发那科、安川、ABB、库卡四大国际巨头占据。  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机器人行业研发创新的共性问题。采访组出发前,在不少四川机器人企业做了调研,大家普遍谈到,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研发前期投入巨大给资金流带来的沉重负担,亟需专项投资基金、应用场景投资等资金支持。  带着问题在沈阳探访,采访组发现,机器人集团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解决这一难题。B创新点在哪里?国资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研发公司,探索解决钱和创新资源的问题  距离新松机器人公司不到3公里,在沈阳国际软件园一幢4层楼房里,我们找到了被誉为“沈阳市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沈阳产研院,这是机器人集团的“大股东”。  这家机构于2020年12月设立,是一家无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它的任务是瞄准当地主导产业需求,为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企业增长率、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提供创新支撑。截至目前,已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30家,围绕沈阳八大重点产业链加盟新型研发机构21家,通过技术价值发现投资建设科技型企业52家。  山天涯,沈阳产研院的业务经理,全程参与了机器人集团这一项目。大学毕业后,他先进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为一名机器人方向的科研人员。2022年,他加盟沈阳产研院,由于拥有机器人研发履历,很快接手了产研院,布局最重要的产业方向: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项目挖掘。  “机器人产业是沈阳市的代表性产业,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快速形成人才集聚、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的思路。”山天涯说,双方很快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在合作中进一步了解企业及行业的真实需求,行业痛点逐渐聚焦——产品开发周期长、研发资金投入大。  怎么破题?沈阳机器人集团应运而生。沈阳机器人集团注册资本2.4亿元,其中,沈阳产研院投资1.5亿元,占比62.5%;新松机器人公司投资0.9亿元,占比37.5%。  “据我们所知,由国资机构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研发公司,在国内比较罕见。”沈阳市国资委主任兼沈阳产研院院长邵文龙表示,其模式创新有二:  第一,探索解决钱的问题。以国有资本为出资主体,1.5亿元国有资本分三年每年注入5000万元,作为纯研发投入,按“里程碑”拨付,形成及时止损机制。沈阳机器人集团的盈利,主要来自研发产生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以及后期孵化出项目公司进行市场化融资,待估值提高后获取股权收益,以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第二,探索解决创新资源的问题。沈阳机器人集团与龙头企业新设研发公司,依托新松机器人公司的研发团队,注入沈阳产研院的科技、产业、金融资源,导入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C产生什么效果?放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给产业链装“充电宝”  沈阳机器人集团成立的初衷,不光是为龙头企业分忧,更要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相当于给机器人产业链装上“充电宝”,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我们将充分发挥新松机器人公司研发优势,以及产研院创新发展的协同优势,推动机器人技术攻坚及科技成果转化、资本化,带动沈阳机器人产业梯度发展。”沈阳机器人集团成立仪式上,谈及未来期待,邵文龙这样表示。  “充电宝”如何发挥作用?沈阳机器人集团正在打造三大业务平台:  高端创新平台。链接创新链,整合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等多方主体,开展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推动研发成果快速在本地代表性企业验证和落地,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集群促进平台。链接产业链,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  产业投资平台。链接资金链,引入更多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技术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为机器人产业项目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链接人才链,探索“飞地引才”“柔性引才”等新模式,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提供多层次人才保障。  三大平台希望能打通“四链”,通过孵化更多项目公司,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链。  如何找到好项目?机器人集团也有创新探索。从“找项目的人”发力,沈阳产研院引进了120名项目经理,全部都是科研人员出身。与山天涯类似,他们都是从研发人员转型项目经理,从下厨做菜的“厨师”,变身为发掘美食的“向导”。“正因为是做技术出身,跟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都很熟悉,哪里有好项目,哪里有好的技术突破,我们都非常清楚。”山天涯说,过去做科研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突破,如今身份转变,他的主要使命是寻找技术的市场价值——比如,一个超薄智能搬运机器人项目,技术来源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成立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就是他发掘并实现落地的。  目前,刚成立半年时间的沈阳机器人集团,正朝着三大业务平台的方向稳步推进,“未来公司会成为沈阳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环,也希望能成为产研院深耕科技体制改革模式创新的典范。”邵文龙说。  愿景很美好,但要真正实现三大平台的价值,打通“四链”,还面临很多挑战。  离开沈阳产研院,山天涯专程带我们走到大楼门口的一块大石头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远处,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扩建产能的四期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走出严冬的沈阳,正吐露欣欣向荣的春意。记者观察沈阳的“重”与“轻”□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沈阳,曾经是一座以“重”闻名的城市。其工业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第一家使用现代机器的企业、用于修理火车机车的工厂——奉天机关库(现为沈阳机务段)在沈阳市铁西区建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一五”计划末期(1957年),沈阳市铁西区拥有65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20多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技术水平位列全国行业之最。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奔涌,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从单纯的重化工业调整为消费导向型,沈阳开启了由“重”到“轻”的转型。  机器人产业正是这种转型的探索。依托沈阳雄厚的工业基础,得益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强大的技术支撑,沈阳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  1980年,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诞生,拉开了中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序幕。  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00年新松机器人公司成立开始,沈阳机器人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优势产业,带动沈阳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据我们观察,沈阳打造世界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其路径和经验有三点:  抓规模。支持集群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集群中小企业体系,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抓创新。围绕集群“短板”技术产品,开展项目攻关,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开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上下游协同研发。  抓应用。面向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和优势产业,打造以“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标杆工程。  但隐忧和挑战仍在。隐忧源于产品结构。我们采访的一位当地专家,道出了他的“迷思”:为什么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很厉害,但消费型的机器人就是比不过沿海地区?  挑战来自颠覆性的科技进步。AI技术、ChatGPT、Sora等的出现,对机器人行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人形机器人的新赛道正成为各方角逐的焦点。机器人产业与多学科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沈阳及辽宁来说,如何保持机器人产业优势并续写新辉煌,是一道崭新的命题。  兼顾机器人产品“重”与“轻”的天平,沈阳目前正加快在医疗康复、助残养老、农业、商用等领域,拓展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  始建于1937年的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曾炼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2009年,这家曾创造40多个“共和国第一”的企业,搬迁停产前的最后一炉钢水,浇铸成了“铁西”两个大字,每个字重达3吨,至今屹立在工厂旧址改造的1905文化创意园。  离开沈阳前一天,我们专程去了文化创意园。园区人头攒动,户外广告牌的标语很醒目——钢铁里生长出的憧憬,是我们千锤百炼的生活。  一转身,100多年工业的风云变幻已在身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