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的“科幻小说”

关于北京的“科幻小说”
2024年03月12日 05:0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张鹏

  雷锋有一张在北京天安门前骑摩托车的照片,曾引起不少人的疑惑:这个意气风发的时尚青年和人们印象中的雷锋形象似乎不太相符,雷锋为什么会留下这张照片,他和北京又有着怎样的交集呢?

  带着疑问,我专程走访了解放军原总政办公厅研编室主任邢华琪,他是以总政治部名义修订《雷锋日记》的参与者,也是重写《雷锋故事》的执笔人。邢华琪向我出示了一份保存在军事博物馆的雷锋日记复印件,那是一篇至今从未公开发表的雷锋写的关于北京的日记,内容让人吃惊。

  “1958年秋天,雷锋报名鞍钢被招录,1958年11月12日,雷锋和工友们一起从长沙出发奔赴鞍钢。两天后,去鞍山的火车在北京转车,有几个小时停留时间。这是雷锋生平第一次到北京。”邢华琪从当时和雷锋在一起的工友易秀珍口中了解到:当天,按照鞍钢招工小组领导的要求,雷锋作为第三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自愿结合观光游览。

  “去天坛还是颐和园,还是去其他景点?雷锋认为不到天安门就意味着没有到北京,于是,他带着几位同伴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当时北京站还没建成,正阳门火车站离广场很近。”当时大北照相馆正好在天安门广场有个拍照点,雷锋就在北京拍下了这两张珍贵的照片。

  “一张照片是雷锋拎着一个苇编提篮,笑着站在天安门前,这个提篮里装着他的生活用品。雷锋是个孤儿,家当不多,除了一个装书和衣服的小皮箱子就是这个提篮。雷锋又看到旁边有一辆拍照用的道具摩托车,是固定在那里的,于是他骑上摩托车拍下了这张‘艺术照’。照片上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青年正是18岁的雷锋。”这张照片后来广为流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雷锋这次短暂的北京之行还留下了一篇日记。

  邢华琪告诉我,据工友易秀珍、杨必华、张月棋说,当天晚上他们上了火车,大家都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雷锋还趴在窗边的小桌上写着什么。易秀珍拿过来一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不由得赞叹,还建议他向《北京日报》投稿。雷锋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行。

  这篇日记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今天看来让人非常吃惊?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更像一篇科幻小说,日记全文如下——

  首都不只是一个拥挤的闹市,而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空气清爽,风和日丽,幽静优美的大小楼房——首都公民的住所。历史上任何一个诗人都梦想不出来的生活。

  这里有宽敞富丽堂皇的俱乐部——上演着当代杰出的戏剧和歌舞,有日用品堆得像山一样的百货大楼,有经常放映最新片子的电影院,有温暖雅洁的公共餐厅,有日产几十万吨的钢铁厂,有完全自动化了的机械总厂。首都各种汽车、摩托车、直升飞机、飞行汽车停在一个个大的广场上。谁要坐只要向那机械司机——电子自动机吩咐一下——上哪儿去就行。现在的百货供应大楼日用品管理员和餐厅的服务员的大部分工作也由电子自动机代替了。

  在北京的地下,还有四通八达的地下铁道。那华丽的小电汽轮船较快地掠过运河,那激溅起来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水珠,呼吸着比醇酒还要使人陶醉的空气。巨大的幸福充满了我这天堂般的生活啊……

  雷锋所生活的上世纪50年代,北京地铁还没有开始规划,机械司机驾驶的汽车、商店餐厅的电子自动机只是一种美好的畅想。然而今天,北京地铁已经四通八达,无人驾驶汽车、电子自动化服务等他日记中的很多场景都已经成为日常。

  雷锋如果活到今天,已经是一位84岁的老人,然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岁月,他留下的文字洋溢着激情和梦想,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我们隔空呼喊18岁的雷锋,今天的北京,已经如你所想,如你所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雷锋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