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CCUS商业化运行路径

江苏探索CCUS商业化运行路径
2024年03月11日 09:3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本报见习记者李夏菁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指出要聚焦源头治理、排放监测、储碳固碳等关键环节,形成以多批次发布、动态化管理、常态化推广为特征的低碳技术推广模式。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项储碳固碳类技术,有助于实现化石能源可持续低碳使用,被称为“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然而,CCUS技术攻关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在国内仍处于示范阶段。《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指出,当前中国CCUS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仍面临多方面挑战,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仍有一段距离。

科技创新引领

结合市场特点消纳利用

“要实现‘双碳’目标,总要有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州公司)展厅内,公司副总经理刘建东说。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在我国已投用的煤电CCUS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国家能源集团锦界公司的15万吨/年CCUS项目。

而到了2023年,泰州公司正式运行的CCUS项目,将这一数字扩大至50万吨/年,实现大规模碳捕集技术自主可控。

“自2017年起,我们对大规模吸收法碳捕集技术进行攻关。这个项目中的关键要素在于‘吸收剂’。”刘建东告诉记者。

泰州公司技术人员陈臻介绍:“我们自主创新研发的吸收剂具有挥发性低、能耗低、稳定性高等特点,成本优势明显,且每生产一吨二氧化碳胺损失量可低至0.21kg。”

据悉,泰州公司50万吨/年CCUS项目的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及以上,脱碳总成本小于250元/吨,较目前燃煤电厂碳捕集运行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当被问到捕集的二氧化碳如何消纳利用时,刘建东说:“主要结合市场特点,比如我们靠近上海和苏南地区,这些地方对食品级干冰的需求量比较大,我们会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来驱油封存、制备甲醇等。”

先行先试

央企和经济大省积极入局

泰州公司敢于攻坚、主动创新的底气,和江苏省重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是分不开的。

江苏省经济体量大,但面临着“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小省”的供需格局,对绿色低碳转型有迫切需求。江苏省科技厅印发的《2023年度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指南》明确提出,要围绕清洁能源替代、循环经济、CCUS等重要领域,开展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利用等绿色降碳关键技术研发,依托江苏省CCUS潜力与碳资源条件推进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

今年1月,泰州公司“大规模烟气碳捕集技术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等10个案例入选江苏省2023年度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助力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十大典型案例。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法规标准与科技处处长刘晓蕾表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步伐,形成支撑江苏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

在江苏省,围绕CCUS技术开展的政企校合作还有很多,从研究到应用,取得多项成果——

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矿务集团联合申报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CCUS研究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之一;

2022年9月,南京市政府与中石化签署在宁企业转型发展合作协议,并正式揭牌成立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撑中石化引领我国CCUS产业链发展;

2022年12月,实现年可回注封存二氧化碳100万吨。

如今,江苏省在推进CCUS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以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已在上海、重庆、广东等交易市场成功开户并开展交易,为控排企业储备碳资产,2023年完成碳交易量600余万吨。

陈臻说,面对挑战多、成本高的CCUS技术,这些敢于先行先试的企业,还在继续寻求突破,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