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川江的那些事儿

□陶灵

(一) 打过档与籇竿

王麻子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带斗斗儿,可以拉货。他高高兴兴开到城郊张三家,拉了一车巫山脆李回城。然后批发给李四,每斤净赚一块钱。王麻子看着微信上的到账信息,心想:“虽然这钱赚得不多,但简单,一点不费力,我只是打了个过档。”

“打过档”这言子,其实是从水上传来的。过去船有帮,行有会。川江的船为大河帮,以重庆为界,又分上河帮与下河帮。到了一地,各靠各的码头,互不越界。支流的船属小河帮,到了江口,一般不入川江。川江的船守规矩,同样也不会去支流。这样,各船装来的货物必须转载后才可继续航程,因此催生了一种职业:打过档。

打过档的木船叫“打驳船”,只在港内航行,运距非常短,不用风帆,连桡都没得,全靠籇竿撑行。籇竿是川江方言。清代早期四川方言词典《蜀语》上也解释:撑船竿曰籇竿。但现在,大家书面上都写成“篙竿”,与口语不一样。

小时候听过一个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提不得呀提不得,一提起泪洒江河。”谜底是籇竿。

从山里砍一根南竹,去掉竿巅细的部分,竿的根部箍一个铁尖,在江底撑行时才得力和防破损。如果南竹有点弯,用火烤一下弯的地方,扳直,再拿石块压伸成型。一根籇竿就做成了。

船工手握黄灿灿的籇竿,戳向水底并朝船尾撑去。因反作用力,船缓缓前行。撑到船尾了,提起水漉漉的籇竿前行几步,又往水里撑去……周而复始。

(二) “纤藤”非“纤绳”

我遇到过的川江老桡胡子,不论大河的、小河的,还是沟沟河的,他们一律称拉船工具为“纤藤”,从不说纤绳。大河指川江,支流是小河,小河的分汊即沟沟河。这是过去川江桡胡子约定俗成的叫法。

“绳”与“藤”,在川江木船上有很大的区别。绳,桡胡子喊缆绳、绹绳或棕绳,材料主要是棕丝,其次为麻丝与蓑草,用手工或借助工具搓绞而成。绳的质地柔韧,结实耐磨,但成本比较高,沾水后笨重。船靠头时拴桩子、升降布条和捆绑物品用绳。纤藤,着重在编,用八至十几根篾条如麻花状编织,也叫“错编”。纤藤不吸水,沾水后很快能沥干,不然最长者三百米,那重量可想而知。纤藤质地较硬,收拢时要挽成大圈。

纤藤之名为桡胡子口耳相传,川江各地航运史志记录的也是“纤藤”。另外还有“牵藤”之称,清初四川方言词典《蜀语》中收有类似词条“牵船篾”。南宋周密笔记《齐东野语》里除称“牵船篾”外,又叫“牵船索”。也许桡胡子口语中的“纤藤”就是“牵藤”,因为川江方言中,“纤”与“牵”读音相同,都念“qiān”。而当代各种字典里,“纤”是多音字,作为拉船工具时应读“qiàn”。唯《辞海》里,注“牵”为多音字“qiān”“qiàn”,后者释义同“纤”。

明代和清初,木船在三峡里上行,纤藤不是篾条编织的,把一根根南竹破成四片或六片,用麻丝绑扎连接后拉船。南宋时,大诗人陆游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坐船赴任,见过竹片纤藤,在《入峡记》中记载:“以巨竹四破为之,大如人臂。”《天工开物》里有两处记录竹片拉船的文字,说“三峡沿岸皆石头,利如刀口,篾条编织的纤藤不耐磨”。《蜀语》中还有具体尺寸:用大竹劈为一寸宽的竹片。

(三) 曲水流觞与“转转儿酒”

古代文人都爱喝酒,喝酒的花样儿也多。比如:选一郊外幽静之处,找一块平整的石盘,旁边得有潺潺溪泉,然后雇石匠打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沟。三五个志趣相投的文朋诗友,相拥曲沟而分散坐下,再引溪泉水入沟,淌游而过,把装有酒的酒杯置放水面漂流。曲沟首尾尚有机关,灌满后马上关闭,水止杯停,或打着漩儿,看停在谁的面前或者离谁最近,便即兴赋诗并喝下这杯酒,谓之“曲水流觞”。听起来文绉绉的,世人又俗称“流杯池”。

类似这样喝酒的花样,川江人喊得通俗——喝“转转儿酒”,转到那个面前就该那个喝。如我们小时候的游戏“击鼓传花”,只是唱歌换成了喝酒。

流杯池遗存,川渝境内很多,都与当地文化名人相关。据传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川六年,留名三处流杯池。宋元符元年(1098年),黄庭坚从川东南的黔州被再贬至川南戎州(宜宾),之前的踌躇满志早已不在,只寄情于戎州山水,体验淳朴民风,便在岷江东岸崔科山一巨石崖隙中,凿曲沟“流杯”,再留诗。这是第一处。两年后,黄庭坚被起用,高兴之余,溯岷江而上,到青神县访古怀旧,辞别亲友。在青神中岩寺旁的丹霞巨崖下,他引玉泉水,又造了个流杯池。第三个流杯池在下川东南浦县(今重庆市万州区)。黄庭坚坐船顺江东归,道经南浦,应太守高本仲之邀,畅游城郊西山,“流杯”后泼墨写下《勒封院记》。后人镌刻于池畔,称“西山碑”。然而,这个流杯池不是黄庭坚建的,据资料介绍,其凿打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

提起酒趣,老桡胡子冉白毛的话就多起来,不歇气地摆他们往年子喝“转转儿酒”的事。桡胡子是川江上出了名的“好吃佬儿”。走船途中天黑尽了,找一片开阔的卵石滩,歇好船,开始弄吃喝。柴火去河滩捡,再顺手搬几坨大卵石垒起,架上一只吊子(铁鼎罐),把各自带来的食物,不管生的、熟的,合汤合水倒进去。麻辣、鲜香、咸甜,什么味儿都有了,滚烫的一大锅,喊“连锅闹儿”。桡胡子围着吊子或蹲、或坐,一只装满高度“老白干”的大土碗在手中轮番传递。转到自己了,接过碗,吮一口,龇牙咧嘴地咽下,同时传给下一位。因为只传碗,不“流杯”,也就不须吟诗填词,用筷子在吊子里捞一箸菜,喂进嘴巴就行。夏天时,喝得大汗淋漓,舒畅、痛快;冬天吃得全身暖和,除湿、祛寒。带来的食物吃光了,仍要架上吊子,可以倒进上顿的剩菜,再放些花椒、泡椒、老盐菜,熬一锅麻辣味儿的汤,烫吃白菜、灰毛(豆腐),喝一碗老白干。这样心里安稳,躺下才睡得着。桡胡子的“连锅闹儿”被江边苦力、脚夫学去,后来传入寻常“人户儿”,又慢慢出现在馆子里,“喝酒不搞点花样儿,啷个会兴起重庆火锅嘛!”

“流杯”留诗,“转转儿酒”传下来美食。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黄庭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1 骏鼎达 301538 --
  • 03-11 星德胜 603344 --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22.43
  • 02-28 铁拓机械 873706 6.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