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也“水涨船高”。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市”)上市公司为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16日记者发稿,深市共有14家医疗保健企业(以Wind一级行业分类标准划分)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12家净利润预计实现正增长,占比85.71%。康泰生物、贝达药业、川宁生物暂列净利润增长榜单前三位,预计分别增长(以上限计算)815.86%、154.43%和140.57%。
生物医药产业
“高成长”特色鲜明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高成长”已然成为其鲜明标签,一众优秀企业代表不断涌现。
例如,川宁生物1月15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称,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亿元至9.9亿元,同比增长118.7%至140.57%;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亿元至9.9亿元,同比增长101.51%至121.66%。
谈及公司2023年全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时,川宁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益于市场需求恢复,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另外,公司通过积极推进绿色循环经济、饱和生产、节能降耗等工作,取得了降本增效的成果。同时,公司利息支出减少及汇兑收益增加,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再比如,贝达药业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0亿元至3.70亿元,同比增长120.05%至154.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0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增长759.43%至924.71%。
贝达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受医保助力,新药贡献营收增量;落实市场推广和准入,保障产品销售;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共同发力,探索未来潜力新药;综合管理提升效益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影响。
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牢握创新与出海主线
展望未来,政策方面,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国家药品集采已经执行到第九批,高值耗材已经执行到第四批,省际联盟集采也稳步推进,市场对集采影响已经形成充分预期。同时,医保谈判规则逐步完善,政策面整体趋于温和,医药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预期愈加明确。
在此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纷纷锚定“创新”和“出海”两大发展主线,推动公司业绩再上一级。
例如,川宁生物深耕合成生物学领域,在上海设立的研究院——锐康生物,采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辅以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的生物铸造设备,来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
川宁生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运用先进的合成生物技术和智能化自动化的合成生物装备来打造未来产业。在生物医药活性成分领域,公司已开发出合成生物绿色生产技术来取代传统的化学合成,已实现产品几十公斤级量产;在高端保化品领域,公司聚焦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活性成分,用绿色、先进、低成本的合成生物技术替代了传统化学合成和植物提取,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产品已实现吨级量产,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对该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垄断。
在企业出海方面,不得不提深市疫苗龙头企业康泰生物。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疫苗国际合作方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出海之路”。
据悉,康泰生物与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形式多样、品种广泛的疫苗合作,共同推进13价、23价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重要产品在海外的注册、上市及商业化。其中,13价肺炎疫苗已在印尼获得海外上市许可,有望形成出口销售的正式订单。
展望2024年,康泰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研发创新+国际化”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守护全民健康筑起坚实屏障;以稳中求进的经营策略,在资本市场彰显更高价值,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者的殷切期待。
(编辑 李波 乔川川)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