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近一段时间,以2元面包店、10元快餐店为代表的平价商品和服务逐渐走红。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的扩散放大效应,一些主打“超值”的平价小店生意火爆。有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各种商品服务的升级和各色商业服务业态的更新,这些平价小店突出商品和服务的本质属性“去繁存简”,填补了市场空白,回应了大众消费的需求,但平价消费赛道要走下去并不容易。(工人日报) “平价店”“平价消费”,其实一直存在,并且一直都是占据市场主流的。此类事物,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体量巨大”,二是“习焉不察”。以往,其并不会作为一个“新事物”和单独的类目被大肆讨论。然而,在社交媒介所建构的舆论场中,在“网红”“种草”和“宝藏店”的叙事模式下,此类长期籍籍无名的小店,忽然暴得大名。这与其说是经营额、市场规模的提升,不如说是声量与存在感的增强。 既然名曰平价店、平价消费,天然就自带平民性、大众性,是嵌入日常生活的一环。最近忽然走红的2元面包店、量贩式零食店,其实并非从无到有、横空出世,而是早有模板。事实上,在很多街区完成缙绅化之前,都是存在着一些老式的面包店、干杂店的,其价格亲民,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也能满足基本需求。与之相较,新崛起的所谓2元面包店、量贩式零食店,并没有本质区别。其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更善于营销,更擅长利用社交媒介制造话题、聚拢流量。 应该看到,在当下的社交媒介场域内,一种以“基础款”“性价比”“极简主义”来试图挣脱消费主义陷阱的浪潮风起云涌。去平价店进行平价消费,成为一种很流行、很吸睛的内容创作素材,也暗示了一种更机智、更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相比于面包作为食物的本原意义,去“2元面包店”、购买2元面包这一行为本身的文化符号含义,更值得重视。此类故作声张乃至声势浩大的“平价消费”,其内在的逻辑,远超商品经济和消费者行为学本身。 倘若以预期收入、支付意愿、购买力和“费效比”等等解释框架来剖析这股“平价消费”潮,那么或许就很容易失焦、失准。如果说,前些年,厂商、零售等各个市场部门,不约而同地发动了一轮以“升级”为名的“提价”潮,那么时至今日,消费者则以一种个性化的反叛和夸张化的“控费”,来将之否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的供需平衡和均衡价格将很快形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