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繁花路上没有侠义?

谁说繁花路上没有侠义?
2024年01月04日 10:37 金融时报

谁说繁花路上没有侠义?2023年12月27日,终于等来了电视剧《繁花》的开播。这部由导演王家卫耗时6年打磨而成的其电视剧处女作,改编自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上海人的生存百态与奋斗历程,云集了众多的上海籍明星尤其是老戏骨,一度以每年一条预告片的频率低调宣发。

2023年12月22日的官宣定档与12月27日的正式开播,让《繁花》在央视8套黄金强档仅开播10分钟,就收视率破2;当晚,7个相关话题冲入了微博热搜榜。作为全网独播的视频平台,腾讯分别按普通话版、上海话版两个版本播出,充分保留了原著的行文特点与全剧浓稠的“上海腔调”。

果然,导演招牌的运镜风格、光影偏好与剪辑手法,让一众影迷找回了熟悉的《花样年华》《重庆森林》式叙事痕迹与电影胶片才有的质感。有网友说,“看完这30集电视剧,相当于看了30部电影”。喜欢的是真喜欢,但也不乏“看不明白,逻辑混乱”“生生把商战片演成了谍战片”一类的唱衰声,但就是在这片唱哀声中,《繁花》的收视热度在持续高走,开播第二天收视率持续破2,峰值达到2.41;开播第六天,腾讯网播热度依然保持在2.6万以上,位居腾讯视频热搜总榜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年大戏与热门剧。

“书里面是山河岁月”

不少读者用“横空出世”来形容长篇小说也是地域小说《繁花》的问世。30多章的庞杂体量,重点描述了两个时间段(20世纪60~70年代及80~90年代)上海滩的众生相,两条故事线交叉推进,被王家卫评价为“上海的‘清明上河图’”,获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销量超过了30万册。

电视剧《繁花》,无疑是根植于这部小说的再创作。按照王家卫的解读与撷取,“1994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电视剧重点聚焦在了1993年至1994年那个热血沸腾、“人都会飞起来”的年代,中国股市站上了1500点,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入世”的漫长谈判。原著中最有起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一无所有却满怀雄心与野心的青年阿宝,赶上了改革破冰、红利迭出的好时候,一手做股票,一手做外贸,加上聪明的禀赋、守信用的品行、敢想敢做不怕输的胆识、“老法师”爷叔的栽培和红颜知己的神助攻,尤其是名利场中难得一见的重情重义甚过赚钞票的“有格调”,成功进阶为沪上商海尤其是黄河路上人人都想结交的“宝总”。

“原著有31章,表面是饮食男女,里面是山河岁月与时代变迁。”在王家卫看来,文字与影像的表达,各具千秋,各有优势,阿宝在原著中的两个身份,一个是60年代的工人阿宝,另一个是90年代“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宝总,电视剧相继推出的两支预告片,一支是阿宝篇《时光如水》,另一支是宝总篇《繁花满眼》,最后一支表达的,是“时代”这个命题,阿宝能在十年之内华丽转身,除了个人的奋斗,还需要时代的加持,音乐采用了黑豹乐队的《无地自容》,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个阿宝的生命力,激情澎湃,悲喜交集。

早在2021年6月,《繁花》放出的第一支预告片,就在社交平台刷了屏。胡歌饰演的阿宝几秒钟换一身时装,在复古包房和市井街巷中穿梭行走,标志性的抽帧镜头掠过外滩、里弄、屋顶,各式人物构成那个时代的上海众生相。换而言之,导演的运镜偏好、剪辑方式、空间铺陈与叙事逻辑,也恰好折射出上海市井民生的琐碎日常与千姿百态,既快速勾勒出了一幅幅群像图,更结合音乐等元素营造出那个年代的氛围感。

长篇小说《繁花》书中的插图。金宇澄 作长篇小说《繁花》书中的插图。金宇澄 作

该留白处则“不响”

《繁花》原著中,字里行间的上海方言与写实风格的话本叙述里,频繁地出现“不响”二字,前后共有1000多次。按照金宇澄的解释,这是他对心理描写的废除,不愿再去交代味同嚼蜡的“那种前思后想”,“如果略去了内心,读者仍能通过上下文对话而明白书中人物的立场,就可以省略一般意义上的内心解读。”毕竟,这里的“不响”蕴含着很多意思,譬如沉默、无语、没话说、看不下去等。在众多书评人看来,这一行文特征,也正契合了上海人心思细腻缜密的特点,有精于世故的寡淡,有欲言又止的无奈。

“这一千多处‘不响’,不代表沉默,而是一种留白,是创作者的一种态度,凡是不想说的、不能说的、说出来为难别人又为难自己的,那就‘不响’,只说我能说的、想说的、说得好的,这是金老师的创作密码,也是我们改编这本书的密码。”王家卫在阐述《繁花》改编心路时说道,原著中的“不响”,在剧中可以补白,相辅相成,相信每个观众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繁花》,也希望这部剧能创作出一个在原著中看不到的“上海阿宝”。

在《繁花》电视剧中,阿宝屡屡以第一人称身份道出大量独白,起到了重要的拾遗补缺作用,既交代了时代、背景、人物内心等关键信息,也为剧情发展和悬念制造发挥了作用,同时可以理解为,这是阿宝说出了“不响”以外的声音,是对众多“不响”之处所做的一次次集中式、概括性的“补白”处理。

剧中,按时间顺序出现的“女三号”——黄河路至真园女老板、外来“闯入者”李李,与阿宝的初次交集,是远距离的隔空、隔窗“对峙”画面,给足了镜头和画面,有着明显的“棋逢对手”“好戏开场”的铺垫效果。这一剧中的名场面,与原著里两人初次见面的情节相比,有了明显改动,显得情绪张力更大、冲突性也更加明显,是导演与创作班底的再创造。即便二人日后有了更进一步的交集和了解,话不多说、点到即止、互留一手、攻守相持仍是对手戏,更多是通过眼神的交流、表情的呼应与空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人物关系的渐进变化。用演员胡歌在开播首映礼上的话来说,“我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

这时再回过头去看原著,的确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响”也是合理的常态。

属于“南京路的信仰”

如果说,原著《繁花》令不少读者对上海话本叙事风格不甚理解而却步,电视剧《繁花》吸引普罗大众的,除了光影世界呈现出来的旧上海“古早味”与窸窣家常,最主要还是剧情的层层递进与超豪华的制作班底。

“外国品牌的强势进入,激发了本土企业奋起的斗志,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就是我们追赶的目标。”阿宝的这段独白,揭示了那个年代被新政策、新环境激励和鼓舞着的“一定要富起来”的心声。

在时代的加持下,一批像阿宝那样渴望改变命运的有雄心之人,在追梦过程中,人性经历着哪些考验?经历过考验的人性,最后能留下来的又有什么?《繁花》剧中,老中青演员的互飙演技、“上海腔调”的真实呈现、老物件的一一征集、旧街角的重新搭建······都是这部电视剧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地方。还有网友说,虽然以前没怎么看过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作品,但这小荧屏制作依然透露出“隔岸观火般的镜头感”,是导演的主观为之,一定要与观众保持着平等、一律的视角,也符合受众对于真实感的收视期待。

“南京路上百货公司的霓虹灯里,挂着一条标语: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是属于南京路的信仰!”阿宝在剧中有这样一段画外音。原来,创建于1918年、坐落在繁华南京路上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大楼上,有一条用霓虹灯组成的英文标语:Customers are always right!这是这家公司上下每个员工必须奉行、不得打折扣的“宪法”,也是奋斗打拼在20世纪90年代的阿宝一路走来信奉的圭臬。

今天,一样可以相信,有无数个“阿宝们”依旧在心怀梦想:“对我们来说,目标从来都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繁花 曾宝仪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5 贝隆精密 301567 21.46
  • 01-03 云星宇 873806 4.63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15.3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