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带为炷 其廉介类如此

断带为炷 其廉介类如此
2023年11月27日 01:35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断带为炷 其廉介类如此

皇甫无逸不愿给百姓添麻烦,于是切下自己的衣带作为灯炷

皇甫君诞碑字帖

□文/唐恬

今年,成都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工作措施》,提出以“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牵引,着力构建品牌引领、多维支撑、全域覆盖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为持续涵养崇廉尚德社会风尚,本报联合成都市纪委监委,共同推出“天下成都·濯锦”廉洁文化副刊,打造“濯锦”廉洁文化建设品牌栏目,今日推出第十期。

成都,人文炳蔚之地,历史文化底蕴丰润。千百年来,哺育了诸葛亮、乔璧星、第五伦、赵抃、文翁等为数众多、灿若星辰的清官廉吏,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精神纽带。“天下成都·濯锦”廉洁文化副刊将讲述一批成都历史廉洁人物务实建功、为民立德、清廉树品的故事,将廉洁文化与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有机结合,挖掘历史名人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廉洁文化的浸润感,并对当前的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清廉,既是为官之道,也是民生之福。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为官者如过江之鲫,或显赫一时,或声名狼藉,只有清官廉吏,方可名垂千古,令后世敬仰。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清官廉吏的懿言嘉行,经过岁月的凝炼,成为中华语言文字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奇珍,流传至今。“摆袖却金”的韦执谊、“洗手奉职”的赵赞、“铁面无私”的包拯、“俭可养廉”的范纯仁、“两袖清风”的于谦……每当看到用到这些成语,我们的内心都会油然而起一份缅怀,一丝敬意。

其中,有一个成语稍显生僻,这便是比喻不惜牺牲自己、舍己为人的“断带为炷”,其背后故事的主角便是唐朝初年两度在成都为官的皇甫无逸。

初入蜀地 严明法纪

皇甫无逸(567年—627年),字仁俭,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并州司马皇甫诞之子。

在归顺唐朝之前,皇甫无逸就已经在隋朝为官,他严明法纪、惩贪除暴、清正廉洁,颇具治理之才。担任淯阳(今河南南阳)太守时,被评为“政绩天下最优等”。隋朝灭亡后,皇甫无逸又先后担任唐朝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民部尚书、御史大夫等官职,一直以能臣、干练的形象闻名于世。

诗仙李白曾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上,丛山阻隔、交通不便,让蜀地处于中原王朝统治的边缘地带。隋末时,蜀地虽能保境自守,没有过多地受到中原纷争、朝代更迭的影响,但唐朝初年,却出现了法度不行、贪污成风的乱象,百姓苦不堪言。

对于治蜀,唐高祖李渊极为重视,派出了政绩官声都很出色的皇甫无逸前去安抚,这也是皇甫无逸第一次入蜀治蜀。

到达成都以后,皇甫无逸严明法纪,惩贪除暴,大量选用廉洁善治的官员,很快就安定了蜀地的局势,官场风气为之大变,百姓拍手叫好。皇甫无逸虽为隋唐两朝贵族,却始终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对于其他贵族官员的腐败行径深恶痛绝。有一次,镇蜀将军窦琎在府内宴请朝廷使者,并用绫罗绸缎行贿,皇甫无逸发现后,向朝廷奏报,免去了窦琎的官职。

皇甫无逸以廉治蜀,不仅加强了蜀地对唐王朝的向心力,也为日后成都发展成为唐朝的繁华大都市奠定了基础。然而,这却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其中就包括皇甫无逸的族兄皇甫希仁。为除去皇甫无逸这颗“眼中钉”,皇甫希仁向唐高祖李渊污蔑道:“皇甫无逸因为母亲还在洛阳,因此曾暗地里派我与王世充(隋朝末年群雄之一)交好。”王世充作为当时唐朝最大的对手,这一诬告无疑给皇甫无逸扣上了一顶“私通敌人”的帽子,一旦皇帝心生猜疑,那后果可能是满门遭难。

但李渊对皇甫无逸极为信任,当场拆穿了皇甫希仁的诬告:“皇甫无逸当年被王世充所逼,丢下母亲妻子投奔我。我对他委以重任,不同于一般人。他在益州,非常清正。大概是那些小人嫉妒,才诬告他。这是离间我们君臣关系,扰乱我的视听。”遂下令将皇甫希仁斩于顺天门。

断带为炷 被谥为“良”

第一次入蜀为官结束后,皇甫无逸回到长安,先后担任了民部(户部)尚书、同州刺史等职,之后改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这也让皇甫无逸得以第二次入蜀为官。

此时的蜀地经过多年的治理,已经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位高权重的皇甫无逸非常注意“与民生息”,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操守。据史书记载,皇甫无逸除在官衙办事以外,平时闭门不出,家里不接待任何客人,府中人员也不得随意外出。日常生活所需也不在本地置办,而是到管辖地以外的地方采购。

《册府元龟》记载,有一次,外出公干的皇甫无逸在百姓家里借宿。为迎接皇甫无逸,这家的主人点上了在当时价值不菲的烛灯以供照明之用。随着灯炷渐渐燃尽,主人准备添续时,皇甫无逸却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借宿的行为已经打扰了百姓,不能再让百姓进一步破费,于是抽出佩刀,砍断了自己的衣带作为灯炷,这一行为体现了皇甫无逸的清正廉洁和爱民如子。不久之后,“断带为炷”的佳话逐渐传播开去,世人也知晓了这样一位好官。

多年以后,“断带为炷”的故事成为官员清廉的象征,屡被后世引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编纂的《六帖》一书,就将“断带为炷”列入“清廉”类目专门记述。清朝康熙皇帝亲自审定的《御定渊鉴类函》也设置了“断带为炷”条目,作为官员廉洁从政的借鉴。

贞观元年,从长安城传来噩耗,皇甫无逸的母亲病重,唐太宗李世民命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这对于以孝闻名的皇甫无逸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他不吃不喝,星夜兼程从成都赶往长安,结果在路途之中得病去世。

皇甫无逸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其功绩、廉洁与孝顺,本打算将其谥号定为“孝”。在讲究“百事孝为先”的中国古代,能被谥为“孝”,可以说是对人一生德行最大的肯定,但近臣王珪认为:“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最后,皇甫无逸被谥为“良”。

家世显赫 孝子求碑

“温良恭俭让”,都是古人所崇尚的美德,皇甫无逸被谥为“良”,也是对他人生的肯定。虽然没能被谥为“孝”,但皇甫无逸无疑是一位大孝子,他不仅因探望母亲病逝途中,也曾因为父求碑而流传一段佳话。

一日,皇甫无逸上门拜访当朝文学大家于志宁和书法大家欧阳询,希望能请于志宁为自己的父亲皇甫诞墓碑撰文,请欧阳询书丹。在听了皇甫无逸所讲的故事后,于志宁沉默片刻,随后提笔撰文:“衔须授命,结缨殉国,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旂常,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强逾七国,势重三监,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後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欧阳询读完此文,又笔蘸朱砂,在石碑上将此文写下赠与皇甫无逸。

原来,皇甫家累世为西北军事贵族,皇甫无逸的祖先皇甫重华曾任北齐的龙骧将军、梁州刺史;皇甫和曾任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祖父皇甫璠曾任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

隋朝时,皇甫家依然为西北高官,但是在隋文帝晚年,杨广凭借不光彩的手段谋得了太子之位,这引起了隋文帝另外一位儿子、汉王杨谅的不满,他随即占据并州,起兵谋反。皇甫诞作为杨谅的属官,多次劝谏汉王杨谅,结果触怒了杨谅,被囚禁起来。最终,杨谅在走投无路之时,将皇甫诞处死。战乱平定后,皇甫诞获赠柱国,封弘义公,谥明公。

此次求碑,是皇甫无逸一片赤诚的孝心所致,也让后来名动天下的《皇甫君诞碑》横空出世。千年之后,《皇甫君诞碑》也成为欧体书法爱好者入门的最佳范本。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唐朝 隋朝 尚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4 丰茂股份 301459 --
  • 12-04 索宝蛋白 603231 --
  • 11-30 永达股份 001239 --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7 艾森股份 688720 28.0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