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上海市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6%,高于全国水平,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政府财政支撑力度。”日前,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的“社会保障前沿问题国际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教授向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
汪泓进一步表示,上海市拥有较多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各类活跃的中小型企业,要率先构建起社保“三支柱”,同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下,有序、积极地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缴纳量和保证体系建立起来。
记者注意到,我国目前基本构建了以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年金制度(第二支柱)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主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其中,第一支柱占比约为65%,覆盖人口达到10.5亿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覆盖人口分别为0.75亿人和0.37亿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约为6.89万亿元,支出约为6.31万亿元,当年末的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约为6.99万亿元。不过,在汪泓看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还面临着多支柱发展不平衡、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待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过大等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之间的差距较大。以待遇水平为例,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均为 207元/月,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均则达到4830元/月。同时,两者在收支方面也有差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6.33万亿元,基金支出为5.9万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5609亿元,基金支出为4044亿元,前者的基金收入是后者的11.3倍,基金支出额是后者的14.6倍。
对此,汪泓表示,要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制度可持续性;形成“全国一盘棋”新局面,保障劳动者与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权益;改善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收支不平衡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发挥中央调剂基金作用,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实现基金安全可持续,实现财政负担可控,确保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缩小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之间的养老保险水平差距。适时考虑建立国民年金,构建国民年金体系,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汪泓进一步表示。
事实上,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为此,上海市相关部门在2007年便推出了“90%的老年人可以在家中由家庭成员照顾,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和居家服务得到支持,3%的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9073模式”,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为老服务体系”。
不过,上海市各区在养老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史健勇看来,随着“为老床位”数逐年递增,各城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郊区床位资源较为丰富,其次是压力较大的浦东和城郊结合区域,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的“为老床位”资源相对其他区域稍有不足。
“未来,需要在以多方供给为主体的背景下进行各方主体的紧密协作,从而让机制有效运行,并实现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的最大满足。”史健勇表示。
(编辑:张家振 校对:翟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