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古代中国的钱是什么?中国古代铸币为什么是青铜?铜钱的世界和金银币的世界为何如此不同?10月13日,知名历史研究者刘三解携新书《青铜资本》做客2023天府书展,与历史博主“无心镜”围绕“秦汉货币看四川”这一议题展开对谈。现场,刘三解从古代货币制度、财政角度切入,畅聊四川历史上有关“钱”的那些事儿。
活动现场
《青铜资本》是2023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刘三解通过引入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及张家山汉简等出土文字材料,以及钱币学研究、统计的成果,借鉴布罗代尔历史人类学中的“三时段”观察视角,重新勾稽自殷周直至汉武帝时代的货币、财政、制度、政治史实,以贝壳、仿贝、青铜块、称量金银、金银铸币和青铜铸币等五花八门的货币产生、竞争、统一为纲目,将春秋战国、秦亡汉兴、楚汉争雄,直至汉武帝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短时段史实,置于跨越殷周之变、周秦之变1000年间的中时段里,置于2000年帝制中国的长时段中,立体化地剖析早期帝制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发掘“中国何以如此不同”深邃母题的历史源代码。
当天下午,刘三解、无心镜先是以三星堆为引,谈起了“青铜文化”。对谈中,刘三解从货币的角度,分享了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贝壳正是商周时代王室赏赐贵族的财富——金、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雏形,也是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特殊之处,不同于西方货币史的书写逻辑,中国货币诞生自贵族“礼尚往来”中的礼物“币”,并逐渐演化为价值尺度,而非交易的媒介。而青铜这种可以铸造礼器的金属,在西周至春秋晚期,恰恰经历了物以稀为贵到海量供应的价格革命,成为由“币”到“货币”的捷径桥梁。
随后,他们又围绕中国最早的纸币——北宋年间四川的“交子”展开分享。在刘三解看来,四川交子其实和青铜货币的“儿子”——铁钱息息相关,但当交子经宋、金、元三代发展,最终变为纸币宝钞后,曾短暂替代了青铜铸币的流通。
除了“交子”,刘三解还表示,“四川与货币的渊源远比我们想得更广,比如四川的铜矿在秦汉易代、文景之治中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四川的铜矿促成了秦国的崛起,也是秦汉王朝境内最重要、最稳定、最基础的古铜矿区,使得定都于关中平原的秦汉王朝,得以在与函谷关以东的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比如,汉文帝允许百姓铸钱,其宠臣邓通冠名的‘邓氏钱’就得以和立国二十多年的‘吴王钱’抗衡,而‘邓氏钱’的出处就是四川邛崃的铜山,承包开采者正是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
活动现场
精彩的分享引得现场来往读者纷纷驻足、鼓掌,有读者感慨:“原来我们从经济和货币的角度去看,历史是如此的生动、有趣。”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刘三解也从制度、财政、金融等角度来回答读者提出的有关货币、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积极参与互动的读者,还获得了出版社准备的印有汉代五铢钱和秦朝半两钱的独家藏书票和铜币五帝钱一枚,圆滚滚的铜钱模型,寓意财源滚滚,深受读者喜爱。
图据出版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