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东,向未来!产业发展“新三样”刷新“滁州印象”

向新,向东,向未来!产业发展“新三样”刷新“滁州印象”
2023年09月28日 05:22 媒体滚动

奥特佳新能源

捷泰新能源

力神电池

利维能动力电池

奥特佳新能源

安徽康佳电子公司智能工厂车间,工业机器人精准地将一片片液晶面板取运到组装流水线上,安放到指定位置。 计成军 摄

全椒县安徽东泰金属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的环保物流载具生产线。卢志永 摄

凤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计成军 摄

“新三样”异军突起,见证高质量发展的“滁州速度”。

经济总量稳居安徽第三、居全国百强第79位,近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全国第一。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亿元,增长5.5%;在安徽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二……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近年来,滁州这匹“黑马”一路爬坡过坎、闯关夺隘、赶超跨越,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为什么是滁州?“滁州速度”引发关注,“滁州密码”引人探寻。

9月19—21日,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举办之际,长三角地区近30家党报新闻媒体走进滁州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池等“新三样”产业一线,开展实地调研采访。

作为一路见证、参与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亲密伙伴,新华日报连续四年联合滁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长三角主流媒体滁州行活动。从打开东出之门拥抱一体化,从“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的打造,到金光闪闪的“光伏之都”招牌,再到如今发展前景喜人的“新三样”产业……透过四次活动的主题,可一窥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和担当作为。

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同时也是坐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双圈籍”城市,滁州市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正处于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新的风口、新的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召唤。刚刚“三十而立”的滁州,正在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从无到有、从大到强

撬动资源布局新产业

9月20日,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之日,全球光伏巨头企业隆基绿能,在滁州又有新项目投产了。当日投产的滁州隆基高效单晶组件项目,从签约落户到施工建设再到全面投产,实现了150天首线投产、180天全面达产的新标杆,又一次刷新了“滁州速度”。

这是隆基绿能与滁州的又一次合作。自2018年1月签约落户滁州经开区以来,滁州隆基总投资额超60亿元,此前已建成三期项目,2022年实现年产值249亿元。

隆基项目的落地在滁州迅速引发龙头“磁吸效应”,与隆基仅有一路之隔的厂家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其投资建设的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项目也在滁州开始应用。

滁州隆基的扎根、发展、壮大,正是滁州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缩影。发展光伏产业,滁州有底气。凤阳县是著名的“石英之乡”,可提供华东地区70%以上玻璃产业用石英原料。基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如今,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从世界最大的胶膜生产企业,到全球知名光伏组件龙头,从配套到组件再到储能,这里一应俱全。

以龙头带动链条延伸,滁州光伏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在滁州来安县汊河,捷泰新能源高大宽敞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内,一组组崭新的磷酸铁锂电芯不断生产下线。该公司基地经理欧阳建波介绍说,该项目去年年初刚刚落户滁州,从破土动工到投产仅用了140天,刷新行业速度。“自投产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每天生产620多万片电池片,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超65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在120亿元以上。”

滁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光伏产业链关键环节,滁州精心编制光伏产业图谱,择优择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及配套企业,聚力打造产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产业生态完善的光伏产业链条,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完善供应配套,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和创新成本。从2018年至今,滁州市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乘时乘势、集聚产业链

构筑产业发展新赛道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除了光伏产业,滁州又开始抢滩另外两大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

走进滁州力神电芯生产车间,身着不同颜色工服的工人往来其间,忙着调试各类大小不一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机械设备正在作业,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争分夺秒的繁忙场景。

项目选址于滁州市全椒县经济开发区内,是力神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产业基地。“我们的项目分三期进行,全部达产可实现年产48GWh锂离子电池。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工,进入设备联调联试阶段,即将实现生产。”滁州力神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润强介绍道。

在引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同时,滁州市还积极引进一批配套企业延链、补链,引进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电池装备等企业46家,产业链涵盖锂电池上中游。今年以来,已有20个新能源电池项目在滁州开工,完成投资125亿元。

在位于全椒县的全柴元隽氢能项目车间,一张张厚度仅12微米的质子交换膜新鲜出炉,形似透明胶带的它却被称作氢燃料电池的“芯片”。安徽元隽氢能科技公司沈思介绍,“我们调整了全氟磺酸溶液的配方,保持原有厚度的同时,提升拉伸强度,从而满足市场对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需求。”这一突破,既是滁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也是新能源与新技术、新业态在皖东这片热土上的高效融合。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滁州也正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下好安徽新能源汽车强省建设的“一盘棋”。目前,滁州汽车产业链集聚规上工业企业323家,今年以来,全市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建89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到2025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形成整车、特种专用车、零部件等多位一体的汽车发展新生态。

手握一粒沙,追“光”逐“链”冲千亿;抢占新赛道,“汽”势磅礴瞰滁州;瞄准“心”领域,激活续航“动力源”。眼下,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已成为滁州市重点打造培育的产业链。一批龙头企业落地生根,推动滁州争当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的背后,是滁州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从研发新技术到高效供货发货,滁州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在“新三样”的“新赛道”上,踏歌而行。

主动作为,拥抱长三角

共筑动力澎湃增长极

“我们从不担心停电!”走进位于滁州市南谯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展厅,从液晶电视、电风扇到电动车、冰柜,各种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应用产品令人大开眼界。

据了解,该公司一期产能4GWh于2021年底全面投产,2022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这款户外便捷式储能电源电池容量达537WH,就像一个大型充电宝,可以用于户外烧烤、炒菜及照明,现在郊游露营很是流行。”利维能公司综合部部长马洪越介绍,他们专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产品及其系统的研发制造,产品广泛应用在消费级储能、城市出行、工业搬运和铅酸替代等场景。

“我们不断加强与沪苏浙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一大批科研成果落地。”马洪越说,长三角地区是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区,他们大部分客户分散在长三角地区,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也能在周边300公里范围内找到,产业工人也相对成熟。此外,还能吸纳南京、滁州等附近高校众多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马洪越透露,随着产能逐步释放,今年产值可达到20亿元,项目整体达产后年均产值预期可达80亿元。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沪苏浙皖各领域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滁州大展拳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滁州成长壮大。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滁州从谋一域到谋全局,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如今,只需一张地铁票就能无缝连接“双城生活”。滁州市南谯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毗邻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成熟的配套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南京、滁州双城生活。马洪越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家住南京南站附近的他,每天仅需20分钟便能到达滁州。创新链、产业链越来越强的背后,是人才链优势的不断释放。

当前,滁州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滁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护稳定、强党建,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定向好,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保持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第2、第3、第5位。在全省“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排名第1位,营商环境连续5个季度位居前两位。

“进”的支撑进一步筑牢。上半年,全市新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比去年同期多5个,其中百亿级5个、80亿级3个,总投资165亿元的东旭光电、100亿元的正泰二期、97亿元的国科储能、80亿元的苏美达光电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滁州,总投资112亿元的捷泰太阳能、108亿元的天合储能、105亿元的中润新能源、100亿元的龙源昆宇等一批好项目建成投产。

“新”的动能进一步厚植。科技创新季度“赛马”首评夺魁。上半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均居全省前列;新获评省级产业人才团队、人才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新三样”产业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位列全省第三,上半年光伏产业产值增长65%,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增长55%。

“干”的状态进一步昂扬。大力弘扬“忠专实”“勤正廉”,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凝聚干的合力。林长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创历史新高,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22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居全省第二。滁州人民期盼多年的滁宁城际滁州段通车运营,得到各界点赞、媒体热评。

环滁皆山也,这里满目都是沁人心脾好风光。环滁皆产业,这里遍地都有转型升级新画卷。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人才和产业在皖东大地上迎来“双向奔赴”。

专家建言滁州“新三样”

滁州光伏,两大发展优势已经形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王群伟

滁州市光伏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呈现出重点企业多、规模增长快、产业链集聚等特点,并逐渐形成了滁州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柱。其光伏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是区域产业基础优势,充分挖掘了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已有的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产业集群基础,实现自身快速发展;二是政策优势,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行政服务功能,营造了良好的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但放眼全国,滁州市光伏产业发展还需从产业链增长向价值链增效的方向进行补强和提升。目前主要集中在产品生产领域,面临着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要依托现有的产业集聚优势,向技术研发、产品的多场景应用等方向进行提质增效。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人才资源,充分吸引高质量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其次要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的合作交流,为全市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和研发环境;最后要努力构建更加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加强规划设计,从金融授信、银行借贷、产品运输等多个方面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选准突破口,角逐新能源电池市场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李荐

做大、做强、做精新能源电池产业是符合政策导向、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的需求,将对滁州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能源电池行业这两年发展非常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板块,每年市场增量都很大。这也导致进入新能源行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加剧。

如何在未来的市场角逐中取胜,滁州可以发挥当地的优势,一方面利用产业集群,在上下游产业链深度合作、保供降本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新一代产品研发,比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形成多企业合作、校企合作的开发平台,为当地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另外,建议在滁州建立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包括引入行业知名的检测机构落地滁州,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认证机构合作等,这对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影响力、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完善产业体系,发力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

滁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谢有浩

早在2017年,滁州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和《滁州市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思路、路径及目标,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全柴混合动力总成、弗迪动力电池、天长缸盖等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优势,加之区位优势、营商环境等优势,对推动滁州市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和安徽省汽车产业尽快迈上万亿级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支撑。

下一步,建议滁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往以下几个方向发力:高可靠性、高效率、高功率、大扭矩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总成,满足乘用车、商用车使用场景需求;额定电压≥800V,额定充放电倍率≥5C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可靠性的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满足15分钟快充市场需求;配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为核心的基础核心零部件,如自适应主动悬架等。

长三角记者眼中的“新滁州”——

滁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近年来,随着区位、产业等优势不断凸显,滁州正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一匹“黑马”。通过几天的采访,更让人深刻感受到滁州紧盯“新三样”产业的信心、决心和用心,为长三角媒体提供了近距离观察、解读滁州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解放日报 任俊猛

印象中,滁州只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市。这次的采风之行,让我对滁州有了改观。滁州工业发达,智能工厂、智能装备随处可见,也建立了完整的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更没想到滁州近十年来GDP平均增速全国第一,让我眼睛一亮。争取以后多来看看滁州的变化,多体会体会滁州的风土人情。——浙江电视台 俞丽玲

“新三样”的背后,是滁州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从研发新技术到高效供货发货,可以发现滁州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新民晚报 唐闻宜

地处皖东,毗邻江苏,滁州一直以来并非安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短短几年迅速跻身安徽省前三名,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也得益于滁州市始终坚持发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始终把滁州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更大格局中谋划发展蓝图、制定产业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大扬子”时代打下的家电、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基础上,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城市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靠上去,等高对接,全面合作,并提前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最终实现快速追赶、弯道超车。特别是近5年时间,滁州工业可谓创造了新的奇迹、新的辉煌。

——安徽日报 罗宝

走访中,“全产业链”是我听到最多的发展关键词——滁州现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头部企业落户,是滁州“新三样”产业的一大特点,背后的发展密钥是营商环境。前来投资的企业家对这里的最大感受是: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

——新华日报 王建朋

滁州以前以农业见长,高科技产业不占优势。目前确立“新三样”的发展思路,就是找到了发展的抓手。“新三样”不仅仅是产业内容新,关键是内涵呼应了长三角一体化、双碳减排、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滁州正依靠科技、产业政策,打造优秀营商环境,让“新三样”更加亮眼。

——扬子晚报 薄云峰

本版策划/供图:滁州市委宣传部

本版撰文:赵 冉 于萌萌 大可

本版统筹:成曦 胡敬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滁州市 安徽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2 天元智能 603273 --
  • 10-12 思泉新材 301489 --
  • 10-11 阿为特 873693 6.36
  • 10-09 浙江国祥 603361 68.07
  • 10-09 卓兆点胶 873726 2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