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月24日,重庆奉节瞿塘峡,顺水疾行的孔明号游船上,《早发白帝城》的吟诵声仿佛穿越千年而来,苍凉而又豪迈。此时江风忽然变大,继而骄阳隐去,雨点落下,峡江之间升腾起一团蒙蒙雾气。传说中的“朝云暮雨”为现实里的长江三峡平添了一抹神秘的秀美,引得游船上的客人啧啧称奇。
这是一群特别的客人。开篇《早发白帝城》的吟诵者,正是《长安三万里》片中李白的配音演员凌振赫,与他同行的还有该片导演谢君伟、邹靖,以及程监军的配音演员卢力峰等。“第一次来到长江三峡,第一次重走李白走过的路,我们心中感慨万千。”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位导演坦言,“这趟旅程于我们而言也是文化寻根。同时,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重庆日报曾策划了“重走古诗路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报道,系统梳理了包括李白、杜甫等诗人在重庆的足迹,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机会携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行走古诗路感悟千年前的诗情
这个夏天,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该片取材自中国唐代历史,通过大诗人高适、李白等人的故事,带领观众感受了大唐的浪漫锦绣与雄浑气魄,生动再现了千年传承的唐诗魅力。
《长安三万里》主创们来到奉节当天,该片票房再创新高,突破12亿元大关。成绩亮眼,但谢君伟坦言,之前曾倍感压力,忐忑无比,“我们并不知道能不能做好,毕竟用动画去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直观地彰显文化自信,好题材难得,要做好更难。”邹靖则笑着补充,“现在我们知道观众也喜欢了,我觉得我们作品就像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开花结果,长成一棵大树。”
伴着票房的一路高歌来到重庆奉节,主创们参访了奉节南门沱的李白登舟处、夔州博物馆等,随后登舟入夔门船游三峡。谢君伟坦言,来渝行走古诗路是感悟千年诗踪,更是弥补前期创作的遗憾。“长江三峡我们都是第一次来,期待已久,原本前期采风时就该来,可惜未能成行,我们查阅了很多材料来设计李白离开白帝城的场面,今天总算印证了我们的想象。我们想用剧情去探究诗人们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下了这些诗,在三峡一切都有了答案。”
“我们抱着试图感受影片中千年前的诗人们感受过的心情来到了奉节,看到了李白、杜甫千年前看到过的青山绿水,一瞬间,情感跨越时间产生了连接。”邹靖说,跟随诗人的足迹一路走来,是某种意义的文化寻根,“诗人的情绪好像都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豁然开朗了,为什么在三峡他们能写出那么灿烂的诗篇已不言而喻。就好像站在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我们也愈发强烈地希望,诗人那种伟大的情感,唐诗代表的伟大的中华文明,能够通过我们的作品和更多观众得以传播出去。”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最美的结尾
《长安三万里》里有不少高光场面,其中片尾处李白舟行三峡吟诵《早发白帝城》的场景尤其让观众们大呼震撼——适逢流放中的李白得知赦免的消息,他欣喜若狂,调转船头,向东归的方向驶去,那首千年流传的名篇脱口而出,伴着绿水青山回荡在三峡两岸。
“李白一生交游甚广,我们曾想方设法把一些事件人物放进来,奈何篇幅有限。就这部168分钟体量的电影来说,可能涉及重庆的部分并不算多,但我们相信现在的结尾一定是整部片子的华彩,是对李白人生的升华,也代表了我们内心期望的对于李白这个人物的交代。”邹靖透露,其实之前为影片结尾筛选了各式各样的版本,最后觉得,这样的结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在谢君伟看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长安三万里》最美的结尾,“我们查阅史料发现关于李白的后期人生存在很多说法,我们希望设置一种返璞归真的结尾,那么‘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吟诵非常符合这一点预期,就在奉节白帝城、在长江三峡,故事戛然而止,定格在李白一生中最具形式感的这一刻,我相信这也让李白的人格魅力充分释放,呈现出难以言说的高光,事实也证明这个场景跟观众发生了无尽的共鸣。”
“我想这个结尾的有意思之处,还在于通过李白的人生遭际,试图去触碰了一些人类亘古的主题,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观众从中能看到一些关于‘变与不变’的思考,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不变的是像李白那样傲然立于天地间的胸襟。”邹靖说。
对话
期待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携手 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播
问:刚才在船上,看到二位特别激动,也跟着吟诵了“轻舟已过万重山”。
谢君伟:的确激动,我们千人团队耗时三年完成了作品,如今有机会行走古诗路,来到诗人留下华章的地方,还突然下起雨来,这让我愈发能体会到李白当时的心境,他的生命中也曾遭遇“暴雨”,但他在白帝城这里等来了“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在片子里还原出了这个情景,传递出了李白的心境,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想到这里,我们觉得三年来再多的付出都值得了。
邹靖:我们的电影历时三年,抱着忐忑心情上映,得到观众喜爱,因此我们自己也有终于过了万重山的感慨,这跟电影情感基调是匹配的,相信之后也会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
问:说到行走古诗路,重庆日报曾策划“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报道,系统梳理包括李白、杜甫等诗人在重庆的足迹,这跟你们的努力不谋而合。
谢君伟:来重庆之前,我们查阅资料时对重庆日报重走古诗路的报道有过了解,是一组非常好的报道。其实我们的“新文化”系列开始做之后,收到很多观众的清单推介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这次来了重庆实地探访,愈发觉得重庆蕴藏深厚的传统文化宝藏,文化积淀深厚,可挖掘的很多,所以我们也在思考,未来有没有可能深挖重庆题材,更好地把中国文化的强度和热度烘托起来。重庆日报此前的报道是很好的基础材料,期待我们未来有机会携手合作。
邹靖:其实我们今天也是重走古诗路,因为奉节这几站就是在重走诗人走过的地方,看他们看过的风景,感受他们曾经的心情。而且在重走的同时,我们发觉了更多值得惊喜的东西,可以对未来的创作产生非常大的激发。比如刚才在博物馆,看到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很多诗人相关的介绍。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播。
《长安三万里》中的重庆“身影”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总共吟诵了48首唐诗,当你惊叹于此时,你可知道它们和重庆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原来,片中出现的多位唐朝诗坛巨星,都曾有过一段重庆生活。
在“中华诗城”重庆奉节县,诗仙李白写下了闻名天下的《早发白帝城》,诗圣杜甫写下了天下第一律诗《登高》,诗豪刘禹锡写下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此外,白居易、陈子昂、王维、孟郊、李贺、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历代著名诗人,皆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1000多名诗人,在奉节留下了10000多首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离开重庆时所作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这两句诗,在《长安三万里》的影片最后被吟唱,画面呈现的,正是重庆三峡的风光。此时,距离开元十三年(公元726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到重庆,写下《峨眉山月歌》中的名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已经过去了33年。在重庆,李白一共写下了20首诗歌。
在片中,诗圣杜甫在高适、李白的朋友圈里,还只是个配角,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杜甫在夔州(今奉节)的遐想:他在夔州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400余首诗,占毕生诗作的三分之一。在这里,杜甫完成了他最长的诗作《秋日夔府咏怀》;在这里,完成了他平生的巅峰之作《秋兴八首》和《登高》。
这,或许也是重庆观众如此“粉”《长安三万里》的理由吧。据重庆日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