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
多功能科考船
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船效果图
综合新华社电、央视新闻报道 25日上午,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南沙龙穴岛制造车间正式开工建造。
据了解,该船舶是一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设计船长约103米,设计吃水排水量约9200吨,最大航速16节,可艏艉双向破冰,冰区加强达到PC4级,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80人。
船舶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综合作业支持、重型安全载荷等标志性功能,可为深远海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所需的样品和环境数据,为深海考古提供相关学科指导与水下作业支撑。同时,支持深海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与应用。
此前,我国只有“雪龙”号及“雪龙2”号能够进入极区腹地,但不支持载人深潜活动;而“探索二号”虽然能够装载载人深潜器,但是不具备冰区加强和破冰的能力。此次建造的多功能科考船同时具备了这两方面能力,是中国第一艘能够进入极区腹地,同时具备支持深海载人和无人科考活动的船舶,在极区达到1.2米冰和0.2米积雪的破冰能力。
国际上将破冰能力划分为PC1级至PC7级,PC1级破冰能力最强,PC7级最弱。按照这个标准,此船的破冰能力(PC4级)高于“雪龙”号(PC6级)和“破冰调查船”(PC6级)。
在船舶系统研发方面,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极区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术、极区冰载与重载结构集成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在科考设备研制及功能扩展方面,探索实现国产科考设备的极区应用,及其与自主设计船舶的最优匹配,建设内容包括船舶系统、载人深潜水面支持系统和综合作业系统。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未来将成为我国多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协同行动创新的开放共享型海上平台,对加强我国在全球深海深渊,包括两极海域的实质性存在和载人/无人深潜作业,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实现全球深海的全域进入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预计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该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