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集团:中流击楫 鼓桨不息

蜀道集团:中流击楫 鼓桨不息
2023年06月08日 03:05 四川日报
  •   蜀道集团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图为在“9·5”泸定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省道217线抢通现场。  蜀道集团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图为在“9·5”泸定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省道217线抢通现场。

    攀大高速建成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

    □陈风 (图片由蜀道集团提供)

      2023年5月28日,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蜀道集团”)迎来两周岁“生日”。重组整合以来的这两年,蜀道集团频频刷新“成绩单”,资产总额步入“万亿俱乐部”并节节攀升,营收年均增长率超过22%。

      刚刚过去的2022年极不平凡。蜀道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成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第一时间投入“9·5”泸定地震抢险救援,在省属企业中首个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今年以来,蜀道集团更是“起步就冲刺”,截至4月底,资产总额超1.24万亿元,营收、利润、完成投资量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从蹄疾步稳到高位求进,从率先突破到全面转型,一年来,蜀道集团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主流担当中的蜀道身影

      2023年5月,成都平原逐渐入夏,而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却飘起了大雪。这里早晚温差较大,而来自蜀道集团的建设者已在此奋战9个月。起伏的山峦中,一条恢复重建的崭新公路正延伸蜿蜒,机器在山谷里轰鸣。

      2022年9月5日,泸定突发6.8级地震,震中多条国省干道、县乡公路被阻断。蜀道集团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调集人手,连夜赶赴一线抢险救援。通往海螺沟景区唯一的干线公路被震垮,半壁山体将道路掩埋,蜀道人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新路;省道217线泸定至石棉段全线塌方,道路路面、路基被损毁,蜀道人连夜搭建临时码头,通过水路运送抢险机具,多点作业、多点开花,仅用24天,抢通应急通道。

      当应急抢险结束,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蜀道人再度冲锋在前,加快泸石高速“大通道”建设、承接至海螺沟景区干线公路重建,顶烈日、战严寒,力争2023年国庆节前夕完成节点目标。

      主力担当中,总是涌动着蜀道人的身影。高温限电、疫情防控……2022年,突发状况接踵而至。作为全省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蜀道集团挺身而出,聚力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动投资落地。

      2022年9月,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较计划工期提前14个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添新通道;12月,德昌至会理高速公路提前18个月建成通车,结束了凉山州会理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成昆铁路、成渝铁路两大“国铁干线”的重要联络线——连乐铁路如期于2022年年底前建成运营,改善沿线大宗物资运输条件;12月,绵遂内城际铁路绵阳至遂宁段捷报频传,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取得批复后,紧接着启动建设,迈出实质性建设步伐……2022年,蜀道集团建成10个高速公路和轨道项目,36个项目加快建设,17个项目开工,完成投资近1900亿元,同比增长29.5%。

      2023年,积极落实“扩投资、促消费”的安排部署,蜀道集团以“起步就冲刺”的姿态冲锋,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沿江、九绵、久马等高速公路项目多个控制性工程、节点性目标取得标志性进展,仅用18天完成成绵高速全线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成渝高速扩容、大垫高速等新开工项目有新突破;加强要素保障,组织“专项、专班、专人”,落实“定人、定责、定时”机制,全力破解用地组卷报批、地材供应协调等瓶颈问题,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年来,蜀道集团不断推动改革“下深水”,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取得了诸多成效。实施“一企一策”经营业绩考核、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严格奖优罚劣;出台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等一揽子市场化中长期激励政策,25户企业完成中长期激励工具选型,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这一年,转型升级中的蜀道探索

      未来“智慧高速”什么样?今年2月,蜀道集团发布国内首个将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技术与车机导航融合的应用,将解决当前高速公路运营面临的全天候通行、全路段实时管控难题。该导航应用依托“公路交通系统全息感知与数字孪生技术及应用示范”重大项目,这也是“人工智能+公路交通”首次跨界联合攻关,旨在集中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公路交通系统能看、能诊、能管,推动我国全息感知与数字孪生技术高水平发展。

      “公路交通系统全息感知与数字孪生技术及应用示范”是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由蜀道集团牵头承担,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和头部科技企业共同研发,将形成一批专利成果,制定不少于8项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在四川和北京等地开展超1100公里高速公路网应用示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行业率先实现产业落地。

      能“拿下”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并非偶然。聚力未来之“路”,蜀道集团以科技创新带动模式创新、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投入研发经费超72亿元,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抢抓“智慧交通”产业蓝海,蜀道集团主导建成四川首个全线覆盖、全天候感知的智慧公路,牵头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智慧高速企业标准、全国首个智慧高速地方标准,车路协同核心技术全球领先,并实现了智慧交通智能硬件“四川制造”;坚定“智慧建造”发展路径,着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联合比亚迪山推股份等战略伙伴,加快智能施工装备研发,创新推进桥梁钢结构化,初步实现沥青路面施工前场自动化,智慧梁厂自动化率超80%,今年新开工项目实现设备设施电动化、路面施工无人化、桥隧建设少人化,促进传统施工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

      今年2月,随着全国首座高速公路重卡充换电站在成都亮相,由蜀道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高速公路“电走廊”浮出水面。“电走廊”依托成渝高速打造,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以及两地物流枢纽建设多座充换电站,协同打造绿色换电重卡、客运示范项目,有效解决新能源重型卡车中长途补能难题和续航焦虑,协力提升重卡、集卡、客运的低碳化、电动化水平。

      瞄准绿色、低碳,这一年,蜀道集团率先开展了诸多探索:推动交能(绿色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在西昌至云南香格里拉、西昌至宁南、会理至云南禄劝、金口河至西昌、昭觉至普格、攀枝花至盐源等多条高速公路实现清洁能源赋能;实现绿电自洽,攀大高速建成全国首个“交通全场景友好型”分布式光储项目,年发电量近500万千瓦时;在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以“氢能+锂电”构建起一座100%零碳供能的“智慧能源站”,将沿江高速交通能源网溢出的电力低成本接入,并将“绿电”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储存起来,实现100%零碳智慧试点运行。

      瞄准世界一流企业,蜀道集团提出构建开放创新型“交通+”生态,以“五网融合”“三链闭环”为抓手,实现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流击楫,鼓桨不息。蜀道集团,永远在路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高速公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9 威士顿 301315 32.29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30.22
  • 06-09 天罡股份 832651 12.88
  • 06-08 开创电气 301448 18.15
  • 06-08 汇隆活塞 833455 3.1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