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网
来源:证券时报网
前些年一度炒到百万元以上的私募壳资源,今年已沦落至无人问津的境地。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投资、运作管理等环节的不断规范,私募证券基金的准入门槛被大大提高。此前门庭若市的私募壳资源买卖,如今鲜有出价,也令保壳成本开始飙升,一些规模小、投研能力不足的中小型私募基金公司,生存空间受到了进一步的压制。
壳价一度超百万元
去年,在网络上有中介业务员声称,可以转让私募牌照,并且取得了中基协管理人资格,股权、证券类的都有,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资源多一些;还可以先配合代持发行产品,后期再配合变更,只是壳价也很“美丽”,有的甚至超过百万元。
针对这一乱象,2022年4月8日,中基协发文表示,已收到市场机构举报,所谓私募中介机构及相关个人通过电话邮件、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短视频APP等,以公开宣传及员工营销的方式声称可以提供“管理人登记备案代办”、“私募机构注册落地”、“私募机构买卖壳”、“人员代寻挂靠”、“提供通道、代持”及“团购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等,属违法违规行为。
在中基协的严正声明下,部分机构仍继续从事违法违规中介业务,以“有渠道可以为相关机构消除不良记录”为噱头招揽业务,通过诱骗市场主体获取中介费或服务费。针对这一情况,中基协公开征集证据线索,着重治理相关主体夸大宣传承诺非正常私募中介服务、扰乱私募行业运行秩序的现象。
加快出清致无人问津
一度火爆的私募壳资源炒作,为何今年骤冷至无人问津?
对此,有位知情人士算了一笔账,个中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具体而言,在1000万元门槛的出资能力,以及同一实控人若设立第二家同类型的公司则需要说明设立的合理性等诸多硬性要求下,私募基金存续的成本已经大幅提升,加上今年私募基金正常注册相对顺畅,因此买壳后期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是问题,更别说赚钱。
值得提及的是,“伪私募”“乱私募”的出清步伐并未停止,反而在加快。数据显示,本月已注销的私募基金逾70家。此外,中基协还多次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多家机构被取消会员资格、撤销管理人登记,涉及10余家私募机构和负责人。据中基协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了1796家,其中中基协注销是主力军。从年度数据来看,今年以来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数量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私募自查即将收尾
北京地区一家私募的合规风控官表示,从最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的制定目的来看,就是为了扶优限劣、整治“小、乱、差”等行业乱象,前些年火爆的“私募壳”买卖当然直接撞到了枪口上。
“我们25日参加了协会举办的私募违法案例警示教育直播培训,当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守法合规底线意识大大增强了,监管对于私募管理机构提升合规运作水平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述合规风控官说。
据了解,目前私募行业的自查工作正在进入收尾阶段。根据5月初多地证监局发布的开展辖区私募投资基金2023年自查工作的通知来看,自查工作截止时间为5月31日。自查结束后,私募机构应该报送全面自查报告。
5月19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北京辖区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表示,辖区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违反基金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运作的情形,且经托管机构多次督促仍不整改,主要包括三种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的情形:一是触及止损线后长时间未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行清算,占比约50%;二是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出合同约定的比例限制且长时间未按照合同予以调整,占比约45%;三是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投资,占比约5%。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