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来“小阳春”背后,重要风向标实验猴价格也小幅上涨

创新药迎来“小阳春”背后,重要风向标实验猴价格也小幅上涨
2023年04月17日 19:34 界面新闻

“疯狂的猴哥”又回来了?

近期,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公开了4月的食蟹猴中标价——每只17万元。公告显示,该品类食蟹猴大约3-5岁,无给药史,雌雄各半。这一价格较2月的12.2万元/只相比,有小幅上涨。这显示,当前对新药研发非常重要的实验猴,价格仍在高位。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食蟹猴的价格在2022年出现“狂飙”。据国金证券统计,2022年一季度末以来,食蟹猴的价格上涨至15万元/只左右。对比其2019年下半年1.5万元-2万元/只的价格出现三年内翻10倍的景象。

即使是对比2021年,15万元/只的价格也是出现翻倍。当年3月,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公布的食蟹猴的价格为6.55万元/只。而在更早的2014年,昭衍新药的食蟹猴平均采购价格仅为6567元/只。

另叠加此前疫情等影响因素,据《时代财经》报道,2022年内,单只实验猴价格的最高已经逼近过20万元。由此可见,在创新药蓬勃发展的过程里,实验猴近年的身价也出现大涨。涨涨跌跌之中,“猴哥”的身价,也成了创新药的风向标之一。

不过,4月7日,对于近期食蟹猴的价格,某行业人士提示,中检院目前发布的中标价格不能代表其他主体的价格,也就是,不同类别的实验猴之间价格会存在差异,但整体而言,其认为实验猴最近半年的价格整体稳定,尤其是质量好的和达标的,价格没有再出现上涨。

与此同时,其他实验动物的价格也稳定。对于实验小鼠一类,4月17日,华东地区有科研机构人员向界面新闻表示,近期用的实验小鼠没有出现价格上涨,此前也基本是年度规律性微调,没有特殊处理的普通小鼠一般都是百元左右。

在实验动物价格稳定之际,二级市场创新药板块在本月也再次出现大幅回暖迹象。

二级市场上,创新药板块自3月下旬开始逐步上扬。4月17日,“医药一哥”恒瑞医药盘中涨至50.3元/股,再度刷新其近一年内的股价最高值,市值向上突破3000亿元。并且,该公司自去年4月低点到现在累计涨幅约70%。

2023年首只登陆科创板的创新药概念股——百利天恒在上市后的15个交易日则开启“狂飙”模式,累计涨幅超过230%,4月14日盘中已经涨至92元/股。去年上市的公司中,自开年以来,迈威生物海创药业涨超70%,益方生物涨超60%,亚虹医药上涨逾50%。

另从融资数据来看,国内生物医药板块也在今年3月出现了回升。据中邮证券,今年一季度内,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轮次中,A轮融资事件数占比有小幅提升,从去年的48.3%提升至今年的51.0%;B轮事件数占比出现大幅提升,从去年的15%快速上涨至今年的26.5%,提升了11.5个百分点。

创新药板块的回升或许与众多创新药企的财报相关。当前,是“18A”发布的第五个年头。伴随着着众多创新药公司发布2022年度的财务数据,其商业化造血能力和价值兑现潜力得到展示。同时,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加速洗牌,创新药公司经历了资本市场和医药创新大环境的调整。而在资本寒冬之中依旧能够生存,并且取得不错的经营成绩,也给了市场以一定的信心。

例如,百济神州目前已是国内创新药企中的龙头。2022年,该公司的PD-1产品替雷利珠单抗期内于中国市场实现的销售额约合28.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其他公司之中,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在2022年实现了7.36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8.77%。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的销售权交由正大天晴,产品去年的市场销售额为5.5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领先于同行。不过,同样是PD-1产品,信达生物的销售出现滑坡。

此外,主要依靠生物类似药的复宏汉霖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一季度财报。4月16日晚,复宏汉霖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9.96亿元,同比增长97.2%。其中,核心抗肿瘤核心产品曲妥珠单抗国内销售收入约5.39亿元,同比增长66.7%。3月底至今,复宏汉霖港股涨超30%。

2022年,复宏汉霖曲妥珠单抗实现了近17亿元的销售额。除曲妥珠单抗外,复宏汉霖于去年3月在国内上市的PD-1产品斯鲁利单抗,也在9个月内实现了累计3.391亿元的销售额。

除了创新药的商业化表现回暖外,创新药的出海也是判断行业状态的重要标识。在此方面,今年一季度内,已经有多家药企发布产品海外授权公告,其中不乏交易额创历史新高者。

例如,2月23日,康诺亚和乐普生物公告旗下合营公司KYM与阿斯利康签订协议,授权后者拥有靶向Claudin 18.2的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CMG901的独家全球许可,收取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最多11.25亿美元的额外潜在付款,属于预付款金额较高的授权交易。

同在2月,和铂医药、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也有创新药的出海授权,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首付款分别为1100万美元、750万美元。这两家公司虽然也实现出海授权,但首付款相对较低。另据医药魔方统计,今年一季度内,国产项目达成的出海合作数量约17项,总交易金额近百亿美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风向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1 三博脑科 301293 --
  • 04-20 晶合集成 688249 --
  • 04-17 华原股份 838837 3.93
  • 04-13 荣旗科技 301360 71.88
  • 04-12 美利信 301307 32.34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