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84年前修了条17.3公里的“轻轨”

他们84年前修了条17.3公里的“轻轨”
2023年03月25日 00:36 重庆晨报
本版图片由陈劲提供 本版图片由陈劲提供

曾被誉为“抗战煤都”的万盛经开区,辖区范围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开采历史悠久。1842年,即有四川杨某组建的溥益公司,开采万盛场东林寺附近的煤炭。重庆市馆藏的文物镇馆之宝“禁煤外运示碑”,详细反映了清同治年间万盛煤炭开采的盛况。

关于“抗战煤都”的来历,还要从85年前“南桐”这个名称的由来说起。

1

“煤窝窝还要去买煤烧水、煮饭,真是笑死人”

85年前这里被

称为“抗战煤都”

□罗昭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国民政府将政府迁至西南地区的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在当时敌我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要做持久作战准备而取得最后胜利,必须得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这个“后盾”就是钢铁工业,而钢铁工业的基础是铁矿石和煤炭。尤其是煤炭,是抗战时期重庆主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来源,对于电力、化工、交通、钢铁和民用等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专家对西南地区的地下资源进行踏勘调查,终于在重庆南部发现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煤田东西两端的南川和桐梓各取一字,命名叫“南桐”,把矿井称为“南桐煤矿”。

在武汉大撤退进程中,政府就有计划地拆卸了汉阳钢铁厂和大冶铁矿的机电设备,调集当时极为紧缺的汽车,沿川湘公路通过千里大转运到达南桐。当时桃子荡河上没有进入南桐的桥梁,矿区内也没有公路和汽车,更没有起重设备。万盛人沿着山间小路,靠人力将庞大的机电设备运到南桐矿区。

煤炭生产出来了,但要运出矿区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1938年前,万盛仅有一条孝子河与外界进行物资交流。孝子河不但河窄沟浅,泥沙聚集,而且水量很小,运力十分有限,尤其是下游的蒲河鲁峡洞河段,完全不能行船。在鲁峡洞上峡口,必须将货物卸船起坎,经陆路转运至下峡口的杨柳湾重新装船。尽管当时已修通了川湘公路,但汽车和汽油都极其稀缺,不可能担当煤炭这种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近一半煤焦依靠众多的人力背运,翻过洗布河四棱碑的笔架山,运到綦江蒲河的杨柳湾装船,然后通过木船再运到江津猫儿沱港,由轮船转运至重庆钢铁厂。

到1942年,整个南桐地区原煤产量达15万吨,成为当时中国除敌占区外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万盛被誉为“抗战煤都”也由此而来。

重庆钢铁厂将南桐精煤与来自永川、荣昌的低硫气煤配合炼焦,生产出了优质钢材,这些钢材制造出的枪炮等武器,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焦炭运往重庆,而不得不采购周边其他煤矿的原煤来作自己的生产生活用煤。当时,在南桐煤矿还流传了一句善意的笑话:“煤窝窝还要去买煤烧水、煮饭,真是笑死人。”(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文化旅游局)

2

30多里石板路,都有茶杯大的凹坑,有的深达3寸

万盛的煤

是怎样运到重钢的

□曾庆福

孝子河及蒲河的水运非常繁忙,东林煤矿运往重庆的全部煤焦均通过孝子河水运到蒲河鲁峡洞,从万盛两河口出发,沿万东镇汪家沟→建设村→二郎峡→桃子凼→谷口河→狮子滩→碰头岩→温塘→后山河→蒲河,起载转运到杨柳湾,再装船经綦江到长江。鲁峡洞之下六七百米处是蒲河险滩,落差甚大。据居住在鲁峡洞岸边的王姓老人介绍,当年鲁峡洞这一段两三百米范围内的岸边,堆放着起载的东林煤矿煤焦,水边停泊着一长串木船。因货物主要是东林煤矿的,故这一段河岸被人们称为“上东林”。

鲁峡洞及蒲河一带的百姓依托东林煤矿的煤焦,以下力为生,起载和转运货物。为省力和提高效率,当年参加过转运的家族后辈说,他们的先辈用独轮车、板车、马拉车等运输;其他人家老小一齐上阵,用背篼背运或用箩筐挑运。煤焦转运到下游2公里处的杨柳湾,堆放在河边的货场内,再上綦江的船。这里的转运场主要堆放东林煤矿的煤焦,于是这里被人们称为“下东林”。

万盛到蒲河鲁峡洞的水运航程约20公里,那时孝子河水流量比现在大,河道经过整治,集资修建了6个闸坝,分别在万盛三元桥、两河口、汪家沟(后改到罗家嘴)、桃子凼(又名泰山石闸坝)、碰头岩(又称乌龟山)、温塘。通过闸坝截断河床,一段一段蓄水抬高水位后,又依次开闸放水,让储存河水的冲力,将集中满载货物的木船冲向下一个闸坝的储水河段,下一个闸坝再开闸放水行船,直到蒲河的鲁峡洞码头。东林煤矿在两河口(孝子河与清溪河交汇处)设转运站,把由煤车运来的煤焦和由腰子口小船运出来的煤用稍大的船转载。现年90多岁的老船工何大爷介绍,抗战时期孝子河运载了数十万吨煤焦,桃子凼码头边,时常有300只船停靠。

过去,南桐王家坝一带的焦炭运往重庆,主要靠人力背运,翻过民权笔架山、财井大山到达石角,在石角码头装船。王家坝附近的十里八乡力夫,背负重荷,手拄拐耙子,一步一步登山,翻山后又一步一步下山,络绎不绝,早晨出发,下午返回。这30多里的石板路上,现在,每块石板上还能看到当年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拐耙子洞,见证当年每天数百人背运炭花的历史。现在,这些石板大路被人们称为炭花古道。负重上山的力夫,拄着拐耙子,吃力上行,每登几步就得停歇,背篼底部靠在齐腰高的拐耙子上,拐耙子末端的铁杵与大地接触,背筐的压力落在铁杵尖与石板接触的地方。经年累月,铁杵磨出的凹坑大如茶杯,有的深达3寸。这是原始的运输方式,每100斤的运输力资有时可买1升米。

1939年1月,南桐煤矿开工修筑王家坝(南桐煤矿一分厂)至綦江蒲河杨柳湾的轻便轨道,全长17.3公里,1940年6月通车。这条轻便轨道是窄轨,0.9米宽,最初是青㭎木轨,人工推运木斗车。后更换为经久耐用的铁轨,木斗换成铁桶,牵引动力得到改进。

现在,在鲁峡洞河边左岸,还能见到窄轨铁道路基痕迹。

(作者系万盛经开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3

打日本需要子弹,钢铁要煤来炼制,我们这有的是煤……

如歌岁月

与家国记忆

□陈劲

我家离南桐煤矿不远。小时候,每天不是看见煤矿的烟囱在冒烟,就是看见一列列运煤的火车频繁进出。我还常去煤矿澡堂免费洗澡,成为父亲的“尾巴”,有时也跟伙伴同去。

父亲说,南桐煤矿在解放前就有了,当年打小日本需要子弹,子弹是钢铁造的,而钢铁需要煤炭来炼制。我们这里有的是煤炭,还是好煤炭,成为抗战后方的能源基地。周边百姓多围绕煤炭求生,当矿工、背炭花、搞河运等。“你看,那就是当年船工们撑船的渡口,”路过孝子河时,父亲会指着当年的渡口谷口河说,“那时河水深,大大小小的船装满了煤炭,很热闹。”

当时条件差,但矿工们吃得苦、干劲大,把煤炭通过陆路、水路等方式运往重庆炼钢、造枪弹、打日本鬼子。“先辈们把煤炭运到重庆钢铁厂炼钢、造枪弹、打日本鬼子!”每每此时,父亲说话的语气都较重。

“先辈们的干劲到底有好大?”

“为了提高煤炭运输量,人们就用木头修建了十几公里的木轨铁路。再有,锅炉那个大块头,要从武汉运到我们这山旮旯,在战争年代困难大得很。但先辈们硬是做到了。”

“你们小时候的生活好不?”

“那个时候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家穷得很,人们过得也很艰苦,但先辈们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团结起来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父亲抽出一支烟,点燃、深吸一口,意味深长地说,“你奶奶长年累月地背炭花,最后落下病根,哪有条件医治,年纪轻轻就死了。新中国成立后,你伯父响应国家需要,曾当过矿工、开过绞车呢。”

小时候,还时常听到南桐煤矿的汽笛报时声。据史料记载,汽笛报时始于1939年6月,人们按英文谐音戏称“拉尾子”,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停止使用。20世纪70年代,一位年轻的诗人这样赞美:“清晨里,你昂首天外起个音;千山应,捧出红霞漫天烧。”如果可以翻回那页抗战历史,可想而知,在当年南桐煤矿这个两省3县交界地,汽笛声对鼓舞人们的抗战斗志、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但仍忘不了儿时跟随父亲到南桐煤矿洗澡的路,忘不了与伙伴到南桐煤矿电影院看抗战片、到矿山公园玩耍、到矿工亲戚家做客等情景,更忘不了那条到外求学的矿山火车路,以及与同学们乘坐的黑乎乎的闷罐火车。因为,我早已看惯了全身黑不溜秋的矿工,看惯了矿山的烟囱和溜车的转动,也听惯了火车的轰鸣,更习惯了火热的煤火的生活。

在万盛经开区博物馆,还有“抗战煤都”许多宝贵的历史珍藏和家国记忆。一有空我便去,还携妻带子,分享几辈人的故事,沐浴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家国情怀。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档案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重庆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8 常青科技 603125 --
  • 03-28 海森药业 001367 --
  • 03-28 中电港 001287 --
  • 03-27 登康口腔 001328 20.68
  • 03-27 中重科技 603135 17.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