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陶瓷艺术家王锡良不久前因病辞世,享年103岁,王锡良曾师从“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是新中国首批也是景德镇市首位获“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家。已故中国当代艺术家耿建翌(1962-2017)的回顾展“他是谁?”上周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近百作品回眸他30余年创作生涯,此外中国艺术家丘挺、英法两国的青年艺术家个展分别于京沪开幕。《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江西景德镇|陶艺家王锡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3岁仙逝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近日发布讣告,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锡良因病于2023年3月13日23时50分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王锡良,1921年1月出生,安徽黟县人。1956年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作。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前身),是新中国首批也是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任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
王锡良少年时期就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工作,擅长山水,精通人物,为中国陶瓷美术事业、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贡献。在九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型壁画(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粉彩《采茶扑蝶》圆盘等作品。其作品朴实、秀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其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出于世家而能自成一派,屡获国家、部、省级奖励,在陶瓷艺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陶瓷美术事业的发展。回顾瓷艺泰斗王锡良的一生,他的经历恰如瓷器的烧制过程——求艺时期默默无闻,如瓷器的素胚,经历淬炼后最终成就五彩缤纷的人生。(畹町 文)
北京|艺术家耿建翌
“他是谁?”,近百作品回顾30余年创作生涯
已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耿建翌(1962-2017)是“85新潮”重要的一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便在中国声名鹊起。1986 年,他加入先锋艺术组织“池社”,2008年和2010年分别创建“阿嚏阿嚏”工作组和想象力学实验室,且更为广泛地开展了“月食”“课堂”等实验艺术项目。
3月18日起,“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通过横跨艺术家30余年职业生涯各阶段,涵盖绘画、装置、行为与摄影等90余件代表作品,辅以大量纸本文献,全景式展现耿建翌藉由一系列实验性创作对打破艺术边界的持续探索,以及对各类既有艺术形式毫不妥协的挑战。同名展览此前曾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通过行为表演、基础材料、装置、拼贴等各种媒介或形式,耿建翌的创作始终保持对社会和周边环境变化的观察与提问,并对自我实践和身份认同等相关主题进行探讨。耿建翌有意识地将自己与世界隔离,采取不干预的态度进行观察,通过这种脱离的形式对无论是规则、工具、还是社会自动运行的各种成分进行审视。耿建翌非常重视构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在有些作品中,他试图将对距离的掌控引入作品,参与或帮助解决观众与作品之间交流障碍的问题,并通过对特定象征的使用挑战和拷问观者的意识。
耿建翌长期关注艺术语言根目录上的基本问题:怎么观看?怎么证明?怎么规范?怎么阅读?怎么显像?怎么回收?基于这些问题,他擅于在创作中运用不同的媒介和手法,并重新构想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行为、印制品、现成品等观念实践的种种可能。展览标题“他是谁?”源自耿建翌1994年创作,且于本次展出的重要观念性作品。面对错过的来访陌生人,艺术家下意识地问出“他是谁?”,并根据邻居提供的有关“他”的具体样貌线索创作了一组汇集文稿、绘图和照片的观念作品。(高丹 文)
北京|艺术家丘挺
个展“踵事增华”:寻找水墨传统的开放边界
丘挺,1971年生于广东,曾师从张仃先生。2004年至今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丘挺致力于中国画语言的探索与理论研究,在水墨探索与不同文化“对话”中寻找传统的开放边界。
此次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个展,展示了丘挺在几个水墨探索阶段不同的思考主题的160余件作品。中间的“江南雅韵”,以“养庐”呈现和延续“延月梳风”个展的水墨趣味,其中既有一些带有手稿性的小册页《江山揽胜》和长卷《延月梳风》,也有通过“与谁同坐”主题不断推拓的园林题材,寄托着画家对江南意象挥之不去的眷念。左侧大厅以《华严泷》为引子,生发了一系列水的作品,既有格物式的对水的观察体认,也有来自心源内化的创造。
中国人历来把山水看成有生命的整体,人与山水相望相化。如何借山水以返观内照,用水墨来表达造化中流变不居、稍纵即逝的境象,营造出一种恍兮惚兮不可言状的情致,是丘挺一直在探究和执守的。“踵事增华——丘挺艺术展”试图呈现一位看似传统的画家,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寻独具个人色彩的问题与答案。无论是其笔墨写生,还是他与现代摄影作品的对话,乃至融汇音乐感知的水墨语汇、纠缠于视觉观念的山水舆图,都将成为我们今天反思“传统”与“现代”之简单二元对立的视觉佐证。(高丹 文)
上海|英国艺术家瑞秋·琼斯
以牙齿为身份、文化、历史和心理的有形焦点
3月18日,英国90后年轻艺术家瑞秋·琼斯个展“断裂之根”,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对公众开放。展览合计呈现了约20件最新作品,包含艺术家的经典创作主题——牙齿、嘴巴,以及隐藏在牙齿粗糙形态下的无限可能性,它们被用油画棒、粉彩等媒材表现出来,构筑出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
此次展出的20件画作实为一组作品,被命名为“断裂之根”,也是展览名称的来源。在这些作品中,观众将发现一颗牙齿的外观轮廓,或清晰可见,或被隐藏在复杂的色彩之下,揭示无限可能性。这颗牙齿来自琼斯的一位亲密朋友。此次展览中,琼斯将焦点从之前贯穿画布的一排排牙齿,转变一颗牙齿,成为琼斯研究关于身份、文化、历史和心理复杂性的有形焦点。
艺术家通过一段视频,阐释了她的创作想法:“我感兴趣的是如何谈论你身体内可能存在的感受。我使用牙齿、嘴唇和嘴巴作为象征,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你想到对嘴巴的描述时,它们往往是红色或粉红色的。所以当我在画牙齿或嘴唇的时候,选择肉色或相关的色调就很自然。但对我来说,使用这种颜色也很有趣,因为它与其他颜色的作用不同。它能够营造出一种生命力,使画面充斥着愉悦与活力。”
龙美术馆(西岸馆)西楼展厅开阔的空间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大型画作与小尺幅作品并置展示,而画作的鲜艳色调和触感则与柔和的清水混凝土墙面相映成趣。当观者在画作间游走,往复的动态随之建立,空间被转化为一种对话——每位观者都将通过自身的视角与作品展开交流对话,记忆、经验和感觉在此自由流动,不受规范的叙述性阅读的限制。展览将展出至5月28日。(黄松 文)
上海|法国艺术家玛丽·伯瑞利
“绮梦之境”:水彩中的诗意梦境
法国艺术家玛丽·伯瑞利(Tamaris BORRELLY)的个展“绮梦之境”在杜梦堂(上海)开展,作为毕业于巴黎美院的欧洲新秀在国内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共计展出20件艺术家最新的水彩创作,其中包括多件大尺幅作品,全面呈现伯瑞利融合了抒情与诗意、以梦境和景观构建的生命图景。
景观和梦境是伯瑞利作品的核心,她通过对万物融合的探索,质疑现有的物种体系和生物关联性。“我的作品通常围绕由生命构成的世界展开,展现着它的蜕变、它的脆弱性和持久性。”伯瑞利介绍。
伯瑞利的画作风格极其细密,画面充满了大量的细节和图案,画法细致、繁复而多样。画面中丰富的植被让人联想起中世纪代表圣母的“封闭花园”,其中的植物和动物,亦真亦幻。伯瑞利说自己在寻求创造一个能够通往别样世界的空间。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伯瑞利在寥寥数平尺间绽放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森林”,画面中的每个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此做出贡献:人类和动物在其间共存,没有等级之分;他们由各种图案组合而成,又各自组合成新的图案——无论是以剪影的形式出现、直接描画在植被上,还是通过类比的方式存在于景观之中。(明徽 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