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张军兵
春节前的最后一周,《证券日报》记者走进盛视科技,发现各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依旧忙碌。
“随着出入境政策的调整,近两个月来,公司上下事务都非常多。”盛视科技董事长瞿磊向记者介绍到,一方面是此前口岸开通的准备工作,公司需在全国近300个口岸部署核心查验产品,原有不少设备需要进行维修升级;二是恰值口岸开放之际,公司新一代智慧口岸系统在中老边境云南磨憨口岸、中越边境云南河口口岸落地应用,公司至此将开启智慧口岸2.0模式的推广。
作为智慧口岸A股第一家上市公司的盛视科技,主要为陆路、水运、航空口岸提供智慧口岸整体解决方案及其智能产品。公司于2020年5月上市后,不免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冲击。国家卫健委已发布疫情防控政策调整,1月8日起全国各地口岸逐步恢复开放,这对公司无疑是重要利好消息。
在受益于口岸开放的利好后,对公司经营有何正面影响?而智慧口岸行业长期增长是否仍值得期待?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又是如何?《证券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盛视科技董事长瞿磊进行了专访。
口岸开放加速设备升级
政策推进行业长期发展
“疫情三年,确实对整个行业冲击较大。此前我国大部分口岸被关停,旅客出入境业务大多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客户的采购需求延缓,部分项目交付验收延迟。公司绝大部分项目都是以项目整体交付来确认收入,由此公司收入受到影响。但即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公司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仍保持在15%以上的同比增长率。”瞿磊向记者坦言道。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7亿元、8.07亿元、9.35亿元、11.2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2%、59%、16%、21%。凭借前期市场积累,公司在手订单对业绩也有较强支撑。
“现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已过去,除了近两个月公司全力保障口岸开通的准备工作,公司最近已构建起运行管理一张图、智慧验放一体化、消杀管控一条链、远程指挥一站通的“四个一”口岸智慧化新模式,公司将进一步把智慧口岸2.0管理新模式推广至全国其他口岸,包括原有口岸的升级和新建口岸的创新应用,预计这些都将会为公司后续的订单提供支撑。”瞿磊如是说。
据瞿磊介绍,全国目前正式开通的有300多个口岸,同时还有很多临时口岸,每个口岸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且差异很大,这中间可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此次口岸开放会加速提升各口岸设备建设、升级的需求。
长期来看,《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口岸,高质量完成“五型口岸”(平安口岸、效能口岸、智慧口岸、法治口岸、绿色口岸)建设,并提出深入推进口岸智慧化建设,加强口岸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提升口岸效能,推进部门信息化升级和口岸数字化转型。
在新增口岸方面,规划明确了建设水运口岸、航空口岸、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四类重点枢纽口岸示范工程,共计超50个。瞿磊表示,从这几年口岸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都是围绕该发展规划在推进。
“不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带来的存量市场迭代升级需求,还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新基建需求等带动的增量市场扩大,公司所处的智慧口岸行业在未来几年内依然有较多的发展机会。此外,公司现在正大力拓展的海外市场业务也同样值得期待。”瞿磊如是说。
海外布局+AI业务多元化
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目前,盛视科技海外业务占比仍然较低,仅5%不到,不过据瞿磊介绍,在上市之前,公司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当时已经有项目进入合同谈判阶段,但因为疫情在全球爆发而耽搁。目前,公司在尼日利亚已经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并将以尼日利亚子公司为中心,辐射周边非洲国家的市场;另外海外事业部也有几个分队分别奔赴到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跟进当地的市场需求。公司正在跟进海外的多个项目,涵盖海关、移民局、交通、内政、园区等领域信息化需求,其中部分项目正在交付中。
“公司一直将开拓海外市场、完善海外营销网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海外的客户一般以美元结算,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未来经过市场培育与拓展,海外市场业务的体量有可能会超过国内市场。”瞿磊向记者表示。
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外,盛视科技如今更是不断丰富业务结构,完善“AI+行业”产品生态。
公司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将业务拓展至智能交通、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管理等其他应用领域,2022年新设了机器人事业部、车联网事业部、身份认证事业部,并制定各系列产品清晰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公司在智慧口岸领域深耕了20多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积累,公司在巩固智慧口岸领域优势的同时,正持续推进上述信息新技术在其他场景的落地应用。”瞿磊向记者介绍。
他表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是公司“AI+行业”的拓展应用;机器人、车联网、身份认证是公司智能终端产品,这些都是公司TOB、TOC业务,且取得了一定突破。
其中,公司已推出了室内/外巡检机器人、室内/外消杀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车底查验机器人等机器人家族系列产品;半挂车环视系统、集装箱智能锁、5G在途监管终端、等系列车联网产品及平台;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静脉识别、多模态生物识别终端系列身份认证产品。
从研发费用方面即可看出,虽然近两年口岸业务开拓受到影响,但公司研发创新的投入仍在持续增加。2018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从8.08%逐步上升至11.47%。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为1.13亿元,研发费用率更是升至15.08%,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0%。
“如今公司已制定了‘致力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AI+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和智能产品提供商’的战略目标。我们非常看好这几块业务的市场空间,并正积极推动新业务的落地。”瞿磊向记者表示。
(编辑 乔川川)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